講述石橋故事 傳遞新橋聲音
中/國/傳/統/節/氣
大暑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征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三候

一候 腐草為螢
一候,腐草為螢。《格物論》說:“螢是從腐草和爛竹根而化生。”亦有鬼火之稱。在古代,科學并不發達,那些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人們隻能以主觀意識來猜測和推斷。
二候 土潤溽暑
《禮記·月令》中言“土潤溽暑”,即土壤浸潤,空氣濕熱--降雨多,土壤、空氣濕度大,溫度高,是農作物瘋長的時刻。聞一多先生在《大暑》中寫道:“我們園裡的絲瓜爬上了樹,幾多銀絲的小葫蘆,吊在藤須上巍巍顫,初結實的黃瓜兒小得象橄榄……”别具意趣。
三候 大雨時行
三候,大雨時行。《逸周書》曰:“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又曰:“大雨不時行,國無恩澤”。大暑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豐沛、也是雷暴最常見、高溫日數最集中、最頻繁的時期。是以,大暑時節也是雷雨天氣橫行的季節。
大暑養生
“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是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内的各種毒素。
藥粥
著名醫家李時珍推崇藥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适宜的。是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
飲水
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内不可缺少的物質。由于天氣炎熱,人體的水分蒸發消耗過快,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平時喝開水最好,也可以飲用綠豆水、菊花茶等清暑藥茶,出汗的較多的飲用糖鹽水、茶水等,适當補充鹽分和礦物質,以維持身體的電解質平衡,避免脫水。
避免熬夜
大暑養生還應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建議晚上11點半前入睡,早上6~7點左右起床。午間最好補個覺,以補充體力。健康的午睡以30~60分鐘為宜,超過1小時可能适得其反,幹擾晚上的睡眠。
大暑詩詞
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
(宋) 黃庭堅
蕲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
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
大暑松下卧起二首
(宋) 陳天瑞
迅翻趨炎歊,高标閟幽雅。
隐士何所營,茇之清蔭下。
故居禾簽生,帡幪若大廈。
熟卧南風邊,飛夢遊虞夏。
五弦天上鳴,擊壤歌滿野。
起來記遺音,析薪有樵者。
乙未六月大暑
(元) 方回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須無欲,于斯患不能。
又應當闵雨,誰識始藏冰。
人力回元造,生生實所憑。
(宋) 孔平仲
澤國已炎暑,夏天仍永朝。
炙床爐燄熾,薰野水波搖。
飛鳥不敢度,鳴蟬應自焦。
可憐花葉好,憔悴苦霜凋。
(南宋)曾幾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
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蘭若靜複靜,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大暑,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同學們,關于大暑的知識你都學會了嗎?
結束了初伏,進入了三伏中最炎熱的中伏,同學們要注意防暑,避暑納涼,不要過度貪涼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