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東漢末年分三國,盡是英雄的傳說。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到西晉滅吳結束,一共曆經96年。是中國曆史上一個相當混亂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其實更準确的來說96年的三國可以分為四個時期——東漢末年(184——220),三國前期(220——234),三國後期(234——263),西晉初年(265——280)。最輝煌的是東漢末年,過渡時期是前三國,末路是後三國,終結是西晉初年。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其實就是東漢末年那短短的36年。人們耳熟能詳,英雄輩出的也是在這個時期。

然而一個時期有前就會有後。大家都關注前期的三國,給前期的人物做大量的武評。那要是有人問,三國後期的武功該如何去排呢?想必這是一個難題,有些人答不出來,畢竟有些人沒看過三國後期的書,不知道有哪些人物。但看過的多多少少心裡有些數。

是以,今天就來排一排那個人才凋零,鮮為人知、不為人熟知的三國後期十大高手的排名。

(注:這裡的十大高手是那些有武功,經常上陣打仗的猛将,統帥等都不算。)

<h1 class="pgc-h-arrow-right">10、廖化</h1>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字元儉。一個被人誤解很深的人。“蜀國無大将,廖化為先鋒”就是說他的。

因為這一句話在很多人眼裡廖化是個無用之人。但其實這是人們的一種誤解。

廖化參加過黃巾起義,還當過關羽的部将,參加過諸葛亮北伐,後來又參與姜維的北伐。從廖化的活動軌迹來看,廖化給姜維當先鋒的時候最起碼有八十多歲了。

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還當一軍的先鋒沖鋒陷陣,不就是想說蜀國無人了嗎!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是以,并不是廖化無用。廖化可以說是三國時代的活化石,經曆了很多重大事件。

廖化雖然沒有什麼亮眼的單挑戰績,但是在戰場波爬滾打這麼多年,實力也不會很弱。他無論是當關羽的部将還是參與諸葛亮、姜維的北伐,他都立過功。這也是值得表揚的事。

而且曆史上的千裡走單騎其實就是廖化幹的。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隻是廖化生不逢時,淪為笑柄,念在他勞苦功高,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後三國十大高手,給廖化一個位置。

<h1 class="pgc-h-arrow-right">9、夏侯霸</h1>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字仲權。他是夏侯淵的兒子。在諸葛亮北伐後期就和蜀軍作戰。不僅是諸葛亮的對手,同時也是姜維的對手。

後來司馬懿詐病賺曹爽,波及到夏侯霸,夏侯霸起兵造反,被郭淮打敗,最後投降蜀漢,成為姜維的戰友。投降蜀國後對蜀漢衷心耿耿。也可以算是成功洗白的一位。

在姜維北伐的時候充當向導官,對姜維北伐起着重要作用。鄧艾,鐘會就是他告訴姜維的,也是他讓姜維提防這兩個人物。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武功方面肯定是不及姜維的,強于郭淮。雖然不是很強,但是在三國後期也是翹楚。實力應該和廖化,張翼相當。他投降之後也曾經多立戰功,最後中了埋伏被鄧艾射死,也是三國後期死的相當悲壯的幾個人之一。也算是一位可憐人。最後用原著裡的一首詩來感慨他一下:大膽姜維妙算長,誰料鄧艾暗提防。可憐投漢夏侯霸,頃刻之間箭下亡。

<h1 class="pgc-h-arrow-right">8、丁奉</h1>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字承淵。丁奉和廖化一樣,也算是三國時代的活化石。四世老臣,後三國吳國的頂梁柱。

丁奉的故事有些勵志,他估計隻有十幾歲的時候就投奔孫權了。而且開始他隻是一個兵,最後憑借自己的奮鬥,做到了一軍統帥。他經曆了三國絕大多數重大事件,是三國時代的見證者。他也是一個典型的大器晚成,成長型武将。這和他的經曆有關,從前期的青澀到後來的靈活,老成達練。六十多歲才真正成為第一吳将。

丁奉前期在書中隻能當别人的手下,做過周瑜、陸遜、孫權等人的保镖。根本沒有嶄露頭角的機會。而且在當時東吳的大将之中,丁奉年齡最小輩分最低,幹什麼事壓根輪不到他。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但是到了後期,由于時間的大浪淘沙,丁奉從前期的小輩成長為長輩,也逐漸掌握了軍隊中的話語權。

丁奉最有名的一場戰役就是雪中短奮兵。這場戰役可以看到丁奉對于戰局的觀察、分析,沒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幾十年練不出這種本領。

後來在混戰中手刃韓綜、桓嘉。也可以看出丁奉的身手相當靈活。丁奉可能武功不高,但是靈敏度、反應力等其他本領也是可以後天練出來的,可以說丁奉打了幾十年的仗,練出了伸手,也練出了智慧。

後面定計斬孫琳也可以看出丁奉智略過人。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其實從丁奉的成長履曆來看,丁奉是一個成長型武将。可以說丁奉也是三國少有的文武雙全的人物。

<h1 class="pgc-h-arrow-right">7、傅佥</h1>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說到這個人,可能很多人會很疑惑,這個人是誰?

傅佥是姜維北伐時期的一位大将,可以說是姜維心腹級别的将領。他的爸爸叫傅彤,和劉備一起參加過夷陵之戰,最後為了掩護劉備戰死。

傅佥由于知名度極低,是以,很多人不知道他幹過什麼。其實他頗有三國前期猛将的風範。

凡是作者肯花點筆墨介紹的人物,都能入作者法眼,傅佥就是這樣的人。

原著中說他頗有膽勇,姜維很欣賞他。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傅佥第一次跟随姜維北伐就小露了一手:

望背後王真挺槍出馬,蜀陣中傅佥出迎。戰不十合,佥賣個破綻,王真便挺槍來刺;傅佥閃過,活捉真于馬上,便回本陣。李鵬大怒,縱馬輪刀來救。佥故意放慢,等李鵬将近,努力擲真于地,暗掣四楞鐵簡在手;鵬趕上舉刀待砍,傅佥偷身回顧,向李鵬面門隻一簡,打得眼珠迸出,死于馬下。王真被蜀軍亂槍刺死。

是不是很有前期馬超、孫策等人的感覺。讀者們也好久沒見過這樣的場面了。通過這個表現,傅佥也不愧猛将的名号。

傅佥人生最後一戰是鐘會大軍進攻陽安關,傅佥出去沖鋒不敵,想撤回陽安關,沒想到被自己的好搭檔蔣舒出賣。最後奮力拼殺,戰死。和他父親傅彤一樣,都保持了氣節,為國捐軀,真的是父子都是忠烈之士。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晉武帝司馬炎不止一次的誇過傅佥,連作者都寫了首詩贊揚傅佥:一日抒忠憤,千秋揚義名,甯為傅佥死,不做蔣舒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6、鄧忠</h1>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鄧艾的長子,首次出場于第112回。

一出場就和姜維來了一場頗為精彩的單挑,也是三國後期唯一一場描寫特别詳細的單挑。

當時姜維正在攻打長城,鄧艾領軍來救,但是鄧忠先打頭陣。姜維當時以為是鄧艾,姜維想在戰場上直接解決後患,于是兩人打起來,先是打了三四十回合,之後姜維看不能勝鄧忠,就決定用箭射,沒想到沒射中,卻被鄧忠幹到面前要刺姜維,姜維也不是吃素的,夾住了鄧忠的槍,鄧忠棄槍逃走。此戰結束。

雖然兩個人平手,但實際上是姜維略勝一籌。要不是鄧艾親自出面救鄧忠,鄧忠恐怕真的危險了。畢竟兵器都被姜維躲了,姜維要殺鄧忠也不是什麼難事。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而姜維是三國後期武藝的傑出代表,能和姜維戰平,這本身就是一種實力的證明。

<h1 class="pgc-h-arrow-right">5、鄧艾</h1>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字士載。姜維一輩子最大的對手,也是姜維一輩子邁不過的坎。

姜鄧鬥志多展現的是計謀之間的比拼,是以很多人不清楚鄧艾的實力。

鄧艾其實是一個文武雙全的武将。不僅謀略高,武功也一樣高。

鄧艾和姜維一共打過兩次,第一次打了十幾回合,第二次打了幾十回合,均不分勝敗。而且兩人年齡差不多,又都拼盡全力,沒有保留。可以說兩人是旗鼓相當。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鄧艾的武力水準和姜維相當,但要問他和姜維誰更強一點,感覺是姜維。畢竟好多次姜維都要和他一對一單挑,鄧艾都不出來打,這兩次也是遇到了沒辦法必須打。是以,感覺武力上,鄧艾還是有點畏懼姜維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4、姜維</h1>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字伯約。三國後期武力值最傑出的代表。

姜維的武功能說的太多了。第一次出場就和老趙雲短暫的平手,引來了趙雲的贊歎,能讓趙雲開口誇人的也就這一次。

後來北伐才真正展現姜維驚人的水準。

被郭淮追擊,在手上隻有一張弓的情況下,硬是空手接住了郭淮的箭射死了郭淮,完成了經典的絕地反殺。不得不說這操作是真的秀。

後來和鄧忠打了一場漂亮的單挑;和鄧艾交手兩次均平手......

可說的戰績太多了。姜維也是單挑未嘗一敗的高手,作者在他身上的筆墨太多了。

是以說,在後期選擇一個武功高手,姜維絕對可以做代表。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姜維也是三國為數不多的文武雙全的人物。隻是大勢已去,蜀國的覆滅無法扭轉,也不都是姜維的錯。

<h1 class="pgc-h-arrow-right">3、徐質</h1>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可能有人看到這個名字會打滿問号?這個人是誰?憑什麼排在姜維之上。

徐質是姜維發動鐵籠山之戰的時候,魏國都督司馬昭手下的先鋒大将。官職是輔國将軍。手拿開山斧。

姓徐又用開山斧,可能很多人會以為他是徐晃的後代。但其實他和徐晃一點關系沒有。可能他隻是單純的崇拜徐晃,來了個Cosplay,也有可能是作者想把他打造成後三國的徐晃。

之是以把他排在姜維的前面,是因為姜維對他的反應。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他第一次出場,幾個回合就殺敗了蜀國的先鋒廖化和張翼。按道理來說,姜維是那種先鋒打不過,姜維自己會親自上的那種。這次姜維卻沒有親自上,直接撤軍了。

回去之後姜維親口對夏侯霸說徐質勇猛,要用計打敗他。

能讓姜維覺得勇猛的徐質是唯一一個。而且姜維還不敢直接跟他交手而是用計。當時姜維在現場,已經探明了徐質的實力,覺得自己上可能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赢徐質,甚至有可能會輸,索性不出戰,用計搞定他。

可以說,徐質确實讓姜維畏懼了。就憑姜維在武功上畏懼他,他也能排在姜維前面。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隻是呢,這貨匹夫之勇,被姜維略施小計就中計了,然後被姜維刺中坐下馬,被小兵亂刀砍死。就這麼匆匆謝幕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2、諸葛尚</h1>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他爸叫諸葛瞻,他爺爺叫諸葛亮。沒錯,他是諸葛亮的孫子。出場的時候隻有19歲,相當年輕。

之是以,他也能排在姜維之前,是因為當時鄧艾偷渡陰平,來到綿竹。他一個人打敗鄧忠和師篡兩個人。

要知道鄧忠可是能和姜維打平的人,諸葛尚不僅打敗了他還打敗了他和别人聯手,真的是年少有為啊。

但鄧忠就真的那麼不堪嗎?感覺也不是。有的時候打仗不是隻看武功的還有當時的狀态。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鄧忠他們剛偷渡陰平,是否還心有餘悸未知,是否休息好了,吃飽喝足了也未知。而且他們一直是馬不停蹄的翻山越嶺,沒怎麼休息,狀态什麼的真不見得好。而且來到綿竹的時候還被諸葛亮的木像吓了一回,被追着打了一陣子。

諸葛尚是主場作戰,吃飽喝足,狀态最佳,體力充沛。

這樣看,鄧忠和師篡聯手被諸葛尚打敗也情有可原。

但是諸葛尚打敗鄧忠和師篡聯手,足夠吹一輩子的了,在三國後期都有保二争一的實力。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隻是最後,為國戰死,年僅19歲,太讓人惋惜了。

不是忠臣獨少謀,蒼天有意絕炎劉。當年諸葛留嘉胤,節義真堪繼武侯。

<h1 class="pgc-h-arrow-right">文鴦</h1>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字次骞。曆史上叫文俶,書中叫文淑。小名叫阿鴦,世人稱呼他為文鴦。

他在三國後期僅僅出場了一回,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有名的《文鴦單騎退雄兵》。

這戰績也可以說相當的驚心動魄了。文鴦很有趙雲當年的風範。要說三國後期唯一能和趙雲比比的也就隻有文鴦了。

其實曆史上的七進七出是文鴦幹出來的,趙雲是虛構的,要說羅貫中張冠李戴,其實這也是張冠李戴,隻是不少人雙标,不承認罷了。

文鴦在這次戰績當中也展示了一次單挑,他和鄧艾打了五十回合平手。有人說才和鄧艾五十回合平手,不至于能排在第一吧!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但不要忘了,文鴦單騎退雄兵的時候,可是先殺了一夜之後才遇到鄧艾的。殺了一夜的文鴦和鄧艾五十回合平手。要是文鴦一開始遇到鄧艾,估計能秒殺鄧艾。

這就是文鴦的恐怖之處。之後上百魏将追文鴦,鄧艾卻不在其中,文鴦明明已經跑了鄧艾為什麼不乘勝追擊?鄧艾也不是傻子,他肯呢個已經感覺出了文鴦的悍勇,自己再打下去很有可能會輸,是以不去追。

《三國演義》後三國十大猛将10、廖化9、夏侯霸8、丁奉7、傅佥6、鄧忠5、鄧艾4、姜維3、徐質2、諸葛尚文鴦

雖然文鴦出場少,但就憑這一場戰役,文鴦足夠在三國後期封神了。後三國第一當之無愧。

以上就是個人列舉的十位後三國十大高手。當然,我知道三國後期厲害的人物肯定不止這十個,篇幅有限,就不列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