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縱覽史書,亡國皇帝的命運大都很不堪,即使能逃過一死,餘生往往也會在窩囊、屈辱中度過。當然,亡國君最糟糕的結局,莫過于屈膝投降後,依然不能擺脫慘死的下場,遼朝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便是典型代表。那麼,天祚帝是如何丢掉江山社稷的?他最終的結局到底有多凄慘?
01 昏主當國
耶律延禧是遼朝第9任皇帝皇帝,遼道宗耶律洪基之孫,昭懷太子耶律濬之子(遼道宗的獨生子),生母為貞順皇後蕭氏。遼道宗是史上著名的昏君,在位期間寵信奸相耶律乙辛,并聽從他的誣陷,利用“十香詞案”賜死皇後蕭觀音。蕭觀音死後,耶律濬對耶律乙辛經常口出怨言,結果沒多久連同妻子一起被奸相謀害,時在大康三年(1077年)十一月。

遼道宗劇照
父母遇害時,身為孤兒的耶律延禧才隻有3歲,而耶律乙辛抱着“斬草除根”的心态,屢屢想加害與他,幸虧有遼道宗的阻止才未能得逞。作為遼道宗唯一的直系子孫,年僅17歲的耶律延禧在大安七年(1091年)獲封天下兵馬大元帥、總領北南院樞密院事、尚書令,由此确立皇儲的身份。10年後(1101年)正月,70歲的遼道宗在病榻上咽了氣,耶律延禧正式接過祖父的皇位,史稱天祚帝。
天祚帝上台後,立即頒布诏書為祖母、父母平反,然後将耶律乙辛開棺戮屍,并大肆誅殺、貶黜他的黨羽,使得朝堂近乎半空(注:耶律延禧登基前8年,耶律乙辛因謀害皇孫被遼道宗賜死,但黨羽依然充斥朝堂)。此前,帝國在遼道宗46年的統治下,政治日趨黑暗腐朽,國勢每況愈下,臣民無不希望新皇帝能夠改弦更張、重振帝國雄風,但天祚帝的表現卻讓他們大為失望。
天祚帝怠政、昏庸,導緻遼朝滅亡
跟祖父相比,天祚帝在昏庸無道方面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在位期間将軍國大政全部交給佞臣蕭奉先來處理,官員的進退、獎懲全憑他的好惡來決定,而皇帝本人則把全部精力放在遊獵方面,長年累月不在京城理政。天祚帝的怠政、昏庸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内有宗室貴族間的争鬥和此起彼伏的起義,外有屬國和臣屬部族的叛亂,使得遼朝的統治岌岌可危。
02 日暮途窮
散布在白山黑水間的女真人長期忍受遼朝的壓迫,遼帝每年春獵捕獲第一條魚後都會舉辦盛大宴會,召集女真各部首領前來朝拜,并強迫他們歌舞助興,借以展示權威,号稱“頭魚宴”。天慶二年(1112年),天祚帝照慣例在混同江舉行頭魚宴,席間命完顔部酋長完顔阿骨打歌舞助興,結果遭到後者的拒絕。事後,惱羞成怒的天祚帝本想殺掉阿骨打,幸虧有蕭奉先的勸阻才作罷。
金太祖畫像
雖然暫時撿回一條性命,但完顔阿骨打深知天祚帝早晚還是會收拾他,是以抱着“先下手為強”的原則,于天慶四年(1114年)起兵反遼,并率四千猛士在出河店一戰中擊潰十萬遼軍,創下中國戰争史上的奇迹。經此一戰,遼軍對女真人畏懼如虎,而完顔阿古也趁機攻取遼國在東北的州郡,并在天慶五年(1115年)自立為帝,建國号為金。
完顔阿骨打稱帝建國後,繼續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敵境,等到天慶十年(1120年)時,金兵已經攻取遼朝的都城上京(遺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南)。面對金兵異常兇猛的攻勢,天祚帝并未組織有效的抵抗,而是一溜煙躲進夾山(今内蒙古標頭市薩拉齊鎮西北大青山)避難。在此期間,天祚帝聽信蕭奉先的讒言,殺害深孚衆望的皇次子耶律敖魯斡,更是令國内寒心、上下解體。
金遼戰争示意圖
由于環境閉塞、消息不通,天祚帝逃入夾山後,其行蹤長期不為外界所知。為穩定軍心、民心,南京留守耶律淳在大将蕭翰、耶律大石等人的擁戴下,正式登基為帝,史稱北遼。不過,北遼僅堅持1年多時間便在金、宋聯軍的打擊下滅亡,遼朝的大部分土地亦淪陷于敵手。等到保大四年(1124年)時,天祚帝依舊困守夾山,而他的家人、臣屬大多數被殺或被俘,可謂狼狽到極點。
03 被俘及慘死
不過,就在世人等待天祚帝認輸時,這位昏庸一輩子的皇帝突然激發出萬丈雄心,打算率領殘軍收複燕州、雲州等地,然後徐圖光複大業。不出意料,天祚帝的計劃遭到命運的無情粉碎,遼朝殘軍在武州遭到毀滅性打擊,而天祚帝在逃往應州新城途中被金将完顔婁室俘獲,時在保大五年(1125年)八月。至此,立國218年的遼朝滅亡(注:武州在今山西省神池縣,應州新城在今山西省懷仁縣西)。
金太宗塑像
天祚帝的結局可謂極度悲慘。根據《遼史》的記載,天祚帝被押解到金都上京後,獲得金太宗完顔晟的厚待,被冊封為海濱王,但不久便莫名其妙的病死(注:此前兩年,完顔阿骨打病死,由弟弟完顔晟繼位)。不過,依據講史話本《大宋宣和遺事》的記載,天祚帝在被俘後又活了很長時間,直到被金帝完顔亮殘殺。
按照該書記載,金朝正隆元年(1156年)六月,完顔亮指令被俘的宋欽宗和天祚帝參加馬球比賽,結果身患嚴重風疾、不善馬術的宋欽宗很快便從馬上摔下來,随即被金兵亂馬踐踏而死。精于騎術的天祚帝見情況不妙,企圖縱馬沖出重圍逃命。可惜,就在天祚帝即将闖出包圍圈之際,卻被金兵的亂箭射死,終年81歲。
完顔亮塑像
天祚帝被俘後,耶律大石率殘餘遼軍西遷,多年後在今天的新疆和中亞地區建立帝國,并且沿用遼的國号,史稱西遼(1132-1218年)。不過,西遼雖然被某些史學家視作遼朝的延續,其事迹也被記載在《遼史》當中,但由于僻處西陲,加之在文化方面跟中原有很大的差别,是以并不被多數史學家視為正統王朝。如此一來,随着天祚帝的被俘,遼朝實際上已經滅亡,而他最終的悲慘結局,也實在令人唏噓。
參考書目
徐夢莘(南宋):《三朝北盟會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無名氏(南宋):《大宋宣和遺事》,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4年版本。
脫脫(元):《遼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
脫脫(元):《宋史》,中華書局1985年版。
脫脫(元):《金史》,中華書局1975年版。
畢沅(清):《續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