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木相思樹,禽鳥折枝圖。水底雙雙比目魚,岸上鴛鴦戶,一步步金廂翠鋪。世間好處,休沒尋思,典賣了西湖。
—劉時中《仙侶·醉中天》
遠處,西湖邊上的花卉樹木相依相偎;近處,禽鳥枝葉間飛來飛去,好一幅《折枝圖》。水中,有魚兒成群結隊,岸上,是一戶戶人家,屋裡住着的一定是相親相愛的人吧。
官況甜,公途險。虎豹重關整威嚴。仇多恩少皆堪歎。業貫盈,橫禍滿,無處閃。
—劉時中《南呂·四塊玉》
這是飽嘗官場險惡的作者發出的由衷感慨,語言犀利,令人警醒,告誡人們在權力的争鬥中要好好地把持自己,懂得為官之道,謹記做人底線。
《虎韬》,《豹韬》,一覽胸中了。時時拂拭舊弓刀,卻恨封侯早。夜月铙歌,春風牙纛,看團花錦戰袍。鬓毛,未雕,誰便道馮唐老?
—劉時中《中呂·朝天子·邸萬戶席上》
這是作者在邸萬戶宴席上所作的贈送給主人的小令,借此頌揚了老将軍。這位老将軍通曉兵法,善于作戰,可卻沒有繼續建功立業的機會,“卻恨封侯早”。不以封妻蔭子為目的,時時想着報效國家。令人感佩。
朝朝瓊樹,家家朱戶,驕嘶過沽酒樓前路。貴何如,賤何如?六橋都是經行處,花落水流深院宇。閑,天定許:忙,人自取。
—劉時中《中呂·山坡羊·西湖醉歌次郭振卿韻》
醉眼看西湖,冷然一問:富貴怎樣?貧賤又怎樣?六橋(一些橋的總稱)周圍,朱門望族的庭院深深。這樣的繁華,在作者眼裡也不過是落花流水。
正黃塵赤日長途,便雷奮天池,教雨随車。把世外炎氛,人間熱惱,一洗無餘。展洙泗千年畫圖,納潇湘一道冰壺。報政何如?風動三湘,霜滿重湖。
—劉時中《雙調·折桂令·送王叔能赴湘南廉使》
洙泗,是流經曲阜的二水,因孔子曾在此講學,故被認為是教化禮儀之邦。潇湘,也是二水。這是一首送别的散曲。作者送友人上任,途中遇雨。他借這場雷雨激勵友人繼承和發揚優良的傳統,做一位清正廉潔的好官。
【送别】和風鬧燕莺,麗日明桃杏。長江一線平,暮雨千山靜。載酒送君行,折柳系離情。夢裡思梁苑,花時别渭城。長亭,咫尺人孤另;愁聽,陽關第四聲。
—劉時中《雙調·雁兒落過得勝令·送别》
風和日麗,鳥雀喧鬧,桃杏争豔。遠處,江水準靜,群山經過一夜的雨洗,顯得更加妩媚甯靜。長亭送友人,咫尺已是天涯。
動高吟楚客秋風,故國山河,水落江空。斷送離愁,江南煙雨,杳杳孤鴻。依舊向邯鄲道中,問居胥今有誰封?何日論文,渭北春天,日暮江東。
—阿魯威《雙調·蟾宮曲》
作者赴任途中所作,表達了自己的離别之情。此時故鄉正是水落江空的秋天,而眼前的南國之秋則是細雨綿綿,遠處一孤鴻在無際的水面上忽隐忽現。
功名萬裡忙如燕,斯文一脈微如線。光陰寸隙流如電,風霜兩鬓白如練。盡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見?至今寂寞彭澤縣。
—薛昂夫《正宮·塞鴻秋》
為官者,多隻顧着一己之私,哪還會想着互相禮讓呢?追名逐利,樂此不疲。奔走中,已是兩鬓斑白。諷刺那些醉心功名而碌碌無為的為官者。
沛公,大風,也得文章用。卻教猛士歎良弓,多了遊雲夢。駕馭英雄,能擒能縱,無人出彀中。後宮,外宗,險把炎劉并。
伯牙,韻雅,自與松風話。高山流水淡生涯,心與琴俱化。欲鑄鐘期,黃金無價,知音人既寡。盡他,爨下,煮了仙鶴罷。
—薛昂夫《中呂·朝天子》
共二十首,分别講述了二十位曆史人物。選兩首,一講劉邦,一講伯牙。
肯定了劉邦的神威,但也批判了他喜猜忌、玩弄權術、誅殺有功之臣的做法。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春秋時的伯牙志向高潔,他彈的曲子,隻有鐘子期能夠明了。子期死後,心與琴俱化。
大江東去,長安西去,為功名走遍天涯路。厭舟車,喜琴書。早星星鬓影瓜田暮,心待足時名便足。高,高處苦;低,低處苦。
—薛昂夫《中呂·山坡羊》
“為功名走遍天涯路”,一生奔波勞累,說到底,還是心不足。高處,有擔心讒言诋毀之苦,低處,有不得志之苦。逃避沒有出路,雄關漫道,唯有前行。
稻粱肥,蒹葭莠。黃添籬落,綠淡汀洲。木葉空,山容瘦。沙鳥翻風知潮候,望煙江萬頃沉秋。半竿落日,一聲過雁,幾處危樓。
—趙善慶《中呂·普天樂·江間秋行》
稻子和高粱成熟了,岸邊的蘆葦郁郁蒼蒼。農家小院的籬笆牆上挂着黃澄澄的收獲,河畔小洲的綠也減淡了,呈現出秋的顔色。樹葉落了,山都顯得清瘦了。
晚天長,秋水蒼。山腰落日,雁背斜陽。壁月詞,朱唇唱。猶記當年蘭舟上,灑灑風淚濕羅裳。钗分鳳凰,杯斟鹦鹉,人拆鴛鴦。
—趙善慶《中呂·普天樂·秋江憶别》
這是一首回憶離别情景的小令。晚天長,秋水蒼。夕陽西下,大雁的翅膀上閃爍着霞的光芒。還記得分别的時候,鹦鹉螺杯裡斟滿了酒,一對金钗,分出了鳳、凰,以此為念吧。
山對面藍堆翠岫,草齊腰綠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滄波隐隐江樓。點破潇湘萬頃秋,是幾葉兒傳黃敗柳。
—趙善慶《雙調·沉醉東風》
山對面峰巒起伏,滿目蒼翠,齊腰深的草染綠了沙洲。傲立于秋霜中的橘柚青潤可愛,而被雨水洗滌過的蘆葦更加秀美了,隔着江可以隐隐地看到遠處的江樓。點破這萬頃秋意的,是幾片飄來的枯黃柳葉兒。
取富貴青蠅競血,進功名白蟻争穴。虎狼叢甚日休?是非海何時徹?人我場慢争優劣。免使旁人做話說,咫尺韶華去也。
—馬謙齋《雙調·沉醉東風》
這首小令表達了作者對那些追名逐利中呈現的醜态的鄙視。用“青蠅競血、白蟻争穴”來形容官僚的貪婪和卑劣。
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水晶環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滾。文章糊了盛錢囤,門庭改做迷魂陣,清廉貶入睡馄饨,胡蘆提倒穩。
—張可久《正宮·醉太平》
社會與官場如一個污濁的大面糊盆,即使如水晶般的人物走進去,也會立即被環境影響,進而與壞人同流合污起來。語言潑辣,形容生動。反映了元代社會的病态和世俗風氣的腐敗。
會真詩,相思債,花箋象管,钿盒金钗。雁啼明月中,人在青山外。獨上危樓愁無奈,起西風一片離懷。白衣未來,東籬好在,黃菊先開。
—張可久《中呂·普天樂·秋懷》
一行大雁正飛在高高的滿月中,而思念的人卻遠在青山之外。描寫的是秋日閨中女子思人。
十年落魄江濱客,幾度雷轟薦福碑,男兒未遇暗傷懷。憶淮陰年少。滅楚為帥。氣昂昂漢壇三拜。
—張可久《中呂·賣花聲·客況》
十年落魄,輾轉在江濱做小吏。“憶淮陰年少”,是書生張鎬的典故,“滅楚為帥”,指的是幫劉邦打敗項羽卻在日後被呂後斬殺的韓信。
二客同遊過虎溪,一徑無塵穿翠微。寸心流水知,小窗明月歸。
—張可久《越調·憑闌人·湖上》
東晉名僧慧遠,送客從不過虎溪。一天與陶潛、陸靜修暢談中,不覺過了溪,三人大笑而别。夜宿山中,明月窗間照,此時的内心如流水般空明。難得的靜谧時光。
梅花渾似真真面,留我倚闌杆。雪晴天氣,松腰玉瘦,泉眼冰寒。興亡遺恨,一丘黃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殘碑休打,寶劍羞看。
—張可久《黃鐘·人月圓·雪中遊虎丘》
由觸景、懷古、傷今,來分别寫雪中遊虎丘的所見、所感、所歎。即使當年是縱橫天下的英雄,留下的也隻有一抔黃土。何必把殘存石碑上的碑文拓下來誦讀呢?若英雄無用武之地,又何必去看那池中的寶劍呢?隻有青山千古,不如與老僧同醉吧。
【虎丘道上】船系誰家古岸?人歸何處青山?且将詩做畫圖看。雁聲蘆葉老,鹭影蓼花寒,鶴巢松樹晚。
—張可久《呂中·紅繡鞋》
為了尋訪虎丘道士,忘了時間,突然聽到蘆葦深處的雁聲,看見蓼花叢中歸來的鹭影和松樹枝頭的鶴群,才察覺天色已晚。意境很美。
人生底事辛苦,枉被儒冠誤。讀書,圖,驷馬高車,但沾著者也之乎。區區,牢落江湖,奔走在仕途。半紙虛名,十載功夫。人傳《梁甫吟》,自獻《長門賦》,誰三顧茅廬?白鹭洲邊住,黃鶴矶頭去。喚奚奴,鲙鲈魚,何必謀諸婦?酒葫蘆,醉模糊,也有安排我處。
—張可久《呂中·齊天樂過紅衫兒·道情》
元代,廢除科舉七十餘年,沉重地打擊了讀書人的進取之心。對于一個讀書人,一生辛苦忙碌是為了什麼呢?若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一生就被那頂儒冠白白耽誤了。
畫船兒載不起離愁,人到西陵,恨滿東州。懶上歸鞍,情開淚眼,怕倚層樓。春去春來,管送别依依岸柳。潮生潮落,會忘機泛泛沙鷗。煙水悠悠,有句相酬,無計相留。
—張可久《雙調·折桂令·西陵送别》
臨别之際,我雖有詩句真心送你,卻沒有辦法留下你,煙水悠悠。
煙袅蟠龍花上枝,火引冰蠶繭内絲。燒殘錦字詩,似人腸斷時。春情髻擁春雲松玉钗,眉淡秋山羞鏡台。海棠開未開,粉郎來未來。江行鷗鹭江臯千萬灣,雞犬人家三四間。逆流灘上灘,亂雲山外山。春愁前日春從愁裡得,今日春從愁裡歸。避愁愁不離,問春春不知。無題九殿春鵲樓,千裡離宮龍鳳舟。始為天下憂,後為天下羞。春怨遙盼春來圖見春,及至春來還怨春。自憐多病身,為他千裡人。
—徐再思《越調·憑闌人·詠史》
作者以隋炀帝的事情為例,總結出封建王朝興亡的規律。封建帝王,在取得政權之時,為博得百姓的信任,總是聲稱會以天下為己任,然一旦江山坐穩,為了維持自己的荒淫而奢侈的生活,就開始殘酷的剝削百姓,為天下羞。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遊絲,空一縷馀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徐再思《雙調·春情》
情窦初開,才解相思。什麼時候最甚?燈光昏暗,月亮半明。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歎新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
想到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以及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心事魚緣木,前程羝觸藩。
—呂止庵《仙呂·後庭花·懷古》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魚緣木,比喻願望難以實作。
“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羝觸藩,比喻進退兩難。
元代文人的悲哀是,既不能實作濟世救民的志向,又不能忘情國家世事的狀态。
臨故國,認殘碑,傷心六朝如逝水。物換星移,城是人非,今古一枰棋。南柯夢一覺初回,北邙墳三尺荒堆。四圍山護繞,幾處樹高低。誰,曾賦黍離離。江上煙艇閑,雨蓑幹,漁翁醉醒江上晚。啼鳥關關,流水潺潺,樂似富春山。數聲柔橹江灣,一鈎香餌波寒。回頭貪兔魄,失意放漁竿。看,流下蓼花灘。
—查德卿《越調·柳營曲·金陵故址》
懷古。世事變化,鬥轉星移,如一盤棋局。曲詞凝煉厚重。
【歸塞北】腸斷處,取次作别離。五裡短亭人上馬,一聲長歎淚沾衣,回首各東西。
—朱庭玉《越調·柳營曲·金陵故址》
“十裡五裡,長亭短亭。”
梵宮、晚鐘。落日蟬聲送。半規涼月半簾風,騷客情尤重。何處樓台,笛聲悲動?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幾重?遮不斷相思夢。
—李緻遠《中呂·朝天子》
梵宮,指佛寺,作者當時寄宿之處。
洛陽花,梁園月,好花須買,皓月須賒。花倚欄幹看爛熳開,月曾把酒問團圓夜。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别。花謝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來也?
—張鳴善《中呂·普天樂·詠世》
去洛陽賞花,在梁園賞月。“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反其意用之,表明及時行樂的人生态度。
講詩書,習功課。爺娘行孝順,兄弟行謙和。為臣要盡忠,與朋友休言過。養性終朝端然坐,免教人笑俺風魔。先生道學生琢磨,學生道先生絮聒,館東道不識字由他。
—張鳴善《中呂·普天樂·嘲西席》
這是一首嘲諷鄉間教書先生的小令。先生按照儒家經典,教育學生倫理綱常,扼殺學生的天性,呆闆又啰嗦。
短命的偏逢薄幸,老成的偏遇真成,無情的休想遇多情。懵懵的憐瞌睡。鹘伶的惜惺惺,,若要輕别人還自輕。
—宋方壺《中呂·紅繡鞋·閱世》
無德的人遇到的一定是薄情者,老成的人赢得的是别人真誠的相待,無情的人也不會遇到多情的人。糊塗的人總是遇見可憐蟲,機靈的人相遇便會互相傾慕。不要互相輕賤,而應彼此尊重。
長江萬裡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澱,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雲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周德清《正宮·塞鴻秋》
遠山、近水、白帆、飛瀑,千姿百态,動中有靜,明暗相間。
當時事,仔細思,細思量不是當時。
—鐘嗣成《雙調·淩波仙·吊沈和甫》
這是一首哀悼好友的小令。淡而深情,令人怆然。
憎花蠅競血,惡黑蟻争穴。急流中勇退是豪傑,不因循苟且。歎烏衣一旦非王謝,怕青山兩岸分吳越,厭紅塵萬丈混龍蛇。老先生去也。
—汪元亨《正宮·醉太平·警世》
元代以歸隐為主題的作品很多,這首小令,作者表現的不是無奈苟活的歸隐,而是憤激批判式的歸隐。“老先生去也”,以一種傲視的态度來調侃,诙諧,别開生面。
莫争高競低,休說是談非。此身不肯羨輕肥,且埋名隐迹。歎世人用盡千般計,笑時人倚盡十分勢,看高人着盡一枰棋。老先生見機。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啼紅,杏花消息雨聲中。十年一覺揚州夢,春水如空,雁波寒寫去蹤,離愁重,南浦行雲送。冰弦玉柱,彈怨東風。
—倪瓒《雙調·殿前歡》
借用了杜甫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赢得青樓薄幸名”,來表達作者久居他鄉,空費時光的感慨。
想人生最苦離别,三個字細細分開,凄凄涼涼無了無歇。别字兒半響癡呆,離字兒一時拆散,苦字兒兩下裡堆疊。
—劉庭信《雙調·折桂令》
這首曲寫離别寫得很有新意。“别”,是人分兩處,“離”是舍家遠去,“苦”是因離别而失魂落魄。
問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問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幹戈,暮也幹戈。昔日也二十裡沽酒樓香風绮羅,今日個兩三個打魚船落日滄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湯式《雙調·天香引·西湖感舊》
對杭州興衰的感慨。過去的西湖歌舞升平,如今的西湖卻是處在長年的戰亂之中。
能文章會談論才高反被時人厭,守清貧樂清閑運拙頻遭俗子嫌。
—湯式《南呂·一枝花·旅中自遣》
世态炎涼。有才學的人不被重用,貧賤的人遭受嫌惡。
恣狂情,誰與砭?英雄盡你誇,富貴饒他占。則這黃垆畔有禍殃,玉缸邊多危險。酒呵!播聲名天下嫌。
—楊讷《西遊記》
說大話,逞英雄,炫耀富貴,要不得。貪杯縱酒,多危險。
我事事村,他般般醜。醜則醜村則村意相投。則為他醜心兒真,博得我村情兒厚。似這般醜眷屬,村配偶,隻除天上有。
—蘭楚芳《南呂·四塊玉·風情》
我蠢,他醜,彼此不嫌棄,還情投意合。他醜而心真,是以我才會情深以待。我們這樣的眷侶,隻除天上有。
愛他時似愛初生月,喜他時似喜梅梢月,想他時道幾首西江月,盼他時似盼辰鈎月。當初意兒别,今日相抛撇,要相逄似水底撈明月。
—無名氏《正宮·塞鴻秋》
以“月”為韻腳,用不同形态的“月”來表達不同的心情,寫得妙趣橫生。
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鹌鹑嗉裡尋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
—無名氏《正宮·醉太平·譏貪小利者》
又狠又貪,肆意搜刮民脂民膏的貪官污吏的真實寫照。以誇張的漫畫式的手法寫出,很有意思。
退毛鸾鳳不如雞,虎離岩前被兔欺,龍居淺水蝦蟆戲。
—無名氏《雙調·水仙子》
【上馬嬌】我将這錦鯉兜,網索來收。村務内酒初熟,恰歸來半醉黃昏後。暮雨收,牧童兒歸去倒騎牛。
—無名氏《仙呂·四季樂情》
描寫一個漁人喜獲豐收,在酒館中喝得微醉,心滿意足地向家走去。
柔軟莫過溪澗水,地上也高聲。
—無名氏《混江龍》
痛斥樂貪官污吏的罪惡行徑,表達了反抗之心。再軟弱、再善良的人,當遭受了難以忍受的欺侮時,也會奮起反抗。
ps:嚴禁以個人名義轉載于其他平台,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
喜歡此内容的人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