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日報大武漢用戶端9月16日訊劇院外,霓虹燈在夜色中勾勒出老漢口戲院雲集的輝煌,00後戲曲新秀粉墨登場。劇院裡,新晉“梅花獎”得主餘維剛上演獲獎大戲《萬裡茶道》。
15日晚,第九屆武漢“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在武漢劇院拉開帷幕,為期三周的戲曲盛宴正式開啟。經過9年積澱,“戲碼頭”上名家名團、精品力作層出不窮,新生代、新玩法也愈發亮眼。
本屆武漢“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由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武漢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執行。
三周時間裡,汪育殊、程丞等13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将線上上線下演繹平劇、黃梅戲、評劇、秦腔、徽劇、閩劇、長沙花鼓戲、漢劇、楚劇等多個劇種的精品力作。劇場展演、新星競演、線上演播、旅遊演藝等四大單元将從線下走到線上,從劇場走進城市,各類活動總計達到20場。演出依舊遵循惠民原則,票價由30元、50元、80元三檔組成,同時還會持續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安排部分免費公益票邀請市民觀看演出。
九屆以來,武漢“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是戲迷們的盛宴,更助力、見證了武漢戲曲藝術力量的發展。“這場演出真的有一種回家的感覺。”開幕演出前,餘維剛坐在修整一新的武漢劇院化妝間裡回憶道,2015年12月,《萬裡茶道》首演正是在武漢劇院。時隔5年多,武漢楚劇院對這出作品不斷打磨。此次上演的正是他在中國戲劇“梅花獎”競演中的版本,“我們的‘申梅版’第一次在武漢演出,依然是在武漢劇院。”餘維剛說道,“就像遠行的遊子回到家中,我一定拿出更加飽滿、更加真摯的感情去回饋江城的父老鄉親。”
而在武漢劇院外的“霓虹戲院”前,漢劇新秀們正穿越到曆史中。霓虹燈勾勒出的,正是老漢口美成戲院的樣子,“我們小時候還在群眾樂園看戲的時候,就是美成戲院。”白發的戲迷們紛紛回憶起童年,而出現在他們眼前的,分明是一批武漢漢劇院的00後演員。青春的臉龐、古老的戲院穿越時空,以創新的方式碰撞在一起,正是大武漢“戲碼頭”的全新呈現。
(長江日報記者萬旭明 通訊員滑淩雲 攝影:記者許魏巍)
【編輯: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