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濰坊一座小山,為何千古流傳?你知道是哪一座嗎?

濰城西南20裡許,有一山丘,名曰浮煙山,又稱符山、程符山等,海拔159米,面積11.4平方公裡。這樣一個不高也不大的小山丘,為何揚名古今?

濰坊一座小山,為何千古流傳?你知道是哪一座嗎?

浮煙山

咱們從他的曆史文化來講,北朝魏稱浮山,隋稱阜山,宋稱浮煙山,元代始稱浮山,明稱程符山,清乾隆年間所修撰的《濰縣志》及民國年間所撰修的《濰縣志稿》均稱程符山,後稱符山。

據《程符山志》載:浮煙山是一座齊學、儒教山,其文脈始于姜尚,曆經春秋、戰國、漢唐、宋元、明清三千多年。據傳戰國時,孟子曾前來講學并傳授學習方術。如果從《程符山志》來推算,春秋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距今最少也有2497-2791年的曆史了!

濰坊一座小山,為何千古流傳?你知道是哪一座嗎?

又據《九域志》載:浮煙山下的平壽村,是漢代平壽縣治所在,也是北海郡治所在,浮煙山是離郡、縣最近的山,近郡縣之山先出名;是以從西漢起,麓台開始修社、興學。被漢武帝封為平津侯的公孫弘,年輕時就曾在此牧豬、讀書。

到後來《魏書 地形志》記載,青州北海郡平壽縣“有浮山”。

濰坊一座小山,為何千古流傳?你知道是哪一座嗎?

到了隋代,浮煙山在都昌縣版土内,《隋書 地理志》中說,北海郡都昌縣“有箕山、阜山、白狼山”,阜山即浮山。

宋代太平興國年間完成的一部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中,始稱浮煙山。

明清兩代改稱程符山,《清史稿 地理志》載,萊州府濰縣西南有“程符山”,簡稱符山。

濰坊一座小山,為何千古流傳?你知道是哪一座嗎?

浮煙山森林公園

如今,浮煙山是距濰坊市區最近的山,那裡建有濰坊國際風筝會放飛場,有公園,有廟宇,草木蔥茏,風景幽雅,是假日遊覽的好去處,出名更是情理之中的事。

濰坊一座小山,為何千古流傳?你知道是哪一座嗎?

浮煙山-朝陽觀

二是名人效應造成的。古語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浮煙山上雖無仙,卻與許多名人有緣。

第一位是公孫弘,齊郡菑川國劇城(今壽光紀台)人。年輕時曾潛心在浮煙山讀過書,出使匈奴、曆任左内史、晉升禦史大夫,位列三公、後擢升丞相,被封為平津侯,病故後,其靈柩歸葬于此,《史記》和《漢書》均有其傳。

濰坊一座小山,為何千古流傳?你知道是哪一座嗎?

公孫弘墓

第二位是慕容超,他是建都廣固城(今青州城西北)的南燕國太子,南燕開國皇帝慕容德率領鐵騎逐鹿中原,于公元400年即皇帝位,建都青州,浮煙山一帶便屬于南燕國的版圖,并在浮煙山麓建立一處學宮,為的是培養人才, 據傳南燕國的太子慕容超就在浮煙山下的麓台讀書,元代張起岩在《濰州八景》詩中的《麓台秋月》就是在這裡;

濰坊一座小山,為何千古流傳?你知道是哪一座嗎?

麓台書院

第三位為明代兵部尚書劉應節,劉應節是明朝嘉靖、隆慶、萬曆年間,文武兼備、才略過人之重臣。他回鄉後出資修建了麓台書院,又叫公孫弘書院,還聘請了不少名儒授課,他也親自講學,教育訓練了許多人才,影響甚大。其“麓台課藝”,也成為當地盛傳不衰的佳話。

濰坊一座小山,為何千古流傳?你知道是哪一座嗎?

劉應節

第四位為浮煙山争得知名度的是清代學者韓夢周,這位深受鄭闆橋青睐的貧家子弟曾就讀于麓台書院,辭官歸故裡後,又在書院講學達27年之久,并在那裡寫下了《養蠶成法》等多種著作。

濰坊一座小山,為何千古流傳?你知道是哪一座嗎?

浮煙山洪福寺

浮煙山,是濰坊市近郊唯一一座曆史、文化、道教名山,曆史源淵,文化璀璨,自漢代始,曆經晉、明、清、民國上下兩千年。山上林木蔥郁,峰巒竟秀,澗谷幽深,流泉鳴弦,風景絕倫一方。

濰坊一座小山,為何千古流傳?你知道是哪一座嗎?

90年代建浮煙山放飛場,複稱浮煙山。現已建成濰坊國際風筝放場、浮煙山植物園、符山水庫、森林之家兒童樂園、國防教育基地、水上樂園、垂釣湖等120多個景點。

濰坊一座小山,為何千古流傳?你知道是哪一座嗎?

浮煙山放飛場

每年接待國内外遊客30多萬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