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尋找名人舊居</h1>
(續上期)
2004年夏天老同學聚會,地點就在省群藝館斜對面一家餐館。魏群智醫生也在。魏君是我省著名眼科權威、雲南省中醫院老院長魏述征教授的大公子,見多識廣,不止熟悉昆明老街老巷,昆明地方掌故也極熟。見面時我問若園巷及周公館,魏君指着窗外說斜對面就是若園巷,裡面就是周鐘嶽家的老房子。我暗喜,壓住興奮又問可以肯定嗎?魏君說這怎麼會錯,我家與周家是親戚,他家老房子我小時候就去過。又告訴我,周鐘嶽的二公子周錫楠老師就住在昆一中,他夫人就是我們的胡肅秋老師。我太興奮了,馬上請魏君陪我去看一下周公館。我們看了後魏君說沒問題,幾十年他都沒來過,想不到還是老樣子。
我想這真是再巧不過的機緣。這些年常看西南聯大史料,包括聯大當年的教職員名錄和學生名錄我都看,從中發現不少有價值的材料和線索。比如五十年前昆華中學(後改名昆明一中)的師資力量很強,聽說有些老師是西南聯大畢業的,但到底是哪些老師卻不很清楚。如今一看聯大學生名錄,許多老師的名字赫然在目,我記了一下,僅教過我們班的就有十六七位。還有更想不到的事,我發現我的嶽父李國智先生(已故)與我們昆一中的傅發聰、黃清(已故)、胡肅秋(已故)三位老師還是同班同學!他們都是文學院曆史系1946年畢業的。
接着又請魏群智君陪我去昆一中教師宿舍拜望周錫楠老師。周老師當時已87歲高齡,但精神極好,聲音也亮,待人慈祥和藹,讓人感到親切。以後我又多次拜訪過周老,該問的都問了。

昆明翠湖畔的玉龍堆周鐘嶽公館
這下我清楚了。周家的住宅在城裡隻有若園巷一處,另有一别墅在安甯溫泉。吳大猷家原住北倉坡螺翠山莊,那是雲南早年政壇名宦張維翰的公館。吳大猷家搬進周公館後住的是一樓,周家住樓上。吳大猷《回憶》中提到的周大少奶名袁轉芝,是狀元(光緒二十九年“經濟特元”)袁嘉谷的孫女,其父袁丕元系袁嘉谷的長子;吳大猷的同學袁丕濟也是密歇根大學博士,是袁轉芝的三叔。在周家,袁轉芝是周老的大哥周錫年的夫人。吳大猷寄住周公館是因為周老的大哥周錫年的關系,他二位以前在上海就認識。周老還說,吳大猷、程毓淮兩家搬來後,他與大哥就搬到二樓上住,兩家遷走後他們還搬回一樓住。又說老父親(周鐘嶽)當時在重慶,吳大猷與老父親未見過面。
我還問到周鐘嶽應國民政府之請書寫“總統府”三個大字的事。周老說,他聽說南京方面當時考慮的人選還有于右任,後來才确定請他父親來寫。
關于潤筆,曆來傳說頗多,說蔣介石贈周部長黃金三十兩或四十兩,是“一字千金”。周老說沒那回事,實際情況是國民政府派人送來四千大洋,都是“孫大頭”。但婉謝了,未收。
又說到若園巷。周老說若園巷以巷内大戶張若園之名為巷名。張亦政界人物,若園巷的老房子是周家從張家買過來的。周老還說若園巷原先是與小吉坡相通的。
看來若園巷是很有些故事的。現在巷沒了,巷體也沒了。幸好周公館居然尚存,也算不幸中之大幸了。
至于節孝巷聞一多舊居,這下也徹底弄清爽了,它與周鐘嶽公館一點關系都沒有。
原創連載自:
天雨流芳《我的西南聯大——一所曆史名校與一座文化古城的故事》.雲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