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範鴻達:在耶路撒冷加拉赫教長街區,見證巴以沖突的縮影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範鴻達】

加沙武裝人員5月10日發動火箭彈襲擊以色列的直接導火索,是當天巴勒斯坦群眾在自己的宗教聖地阿克薩清真寺區與以色列爆發嚴重沖突,造成300餘人受傷。而在三天前的5月7日,以色列警察和巴勒斯坦群眾已經在阿克薩清真寺區發生了導緻200餘人受傷的嚴重沖突。加沙地帶武裝人員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于5月10日傍晚向以色列發起了火箭彈襲擊。按照加沙武裝組織的說法,這是對以色列在耶路撒冷惡劣行徑的回應。

那麼,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為何會在耶路撒冷和阿克薩清真寺區連續發生嚴重沖突呢?當然這與巴以長期形成的對抗思維有關,更與巴以當下各自内部的政治競争相關。不過本文希望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巴以這次軍事沖突的爆發,那就是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在東耶路撒冷加拉赫教長(Sheikh Jarrah)街區的沖突,以及伊斯蘭教齋月的影響。

加拉赫教長街區是東耶路撒冷一個非常著名的巴勒斯坦人聚集地,其名稱緣于此地的“加拉赫教長墓”。加拉赫教長在阿拉伯曆史上可謂是地位顯赫,他曾是上司穆斯林反抗十字軍東侵的大英雄薩拉丁的醫生和重臣。公元12世紀,他于現在的加拉赫教長街區建立了一所學校(或被稱之為小型清真寺),死後他就埋葬在這所學校地下,這裡也逐漸形成了穆斯林社群。

19世紀中期開始,加拉赫教長街區成為巴勒斯坦精英聚集的現代穆斯林社群,著名的胡塞尼家族就在其中。在猶太複國主義浪潮興起、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的過程中,也有少量猶太人進入該區域。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争後,東、西耶路撒冷分别被約旦和以色列占領,先前生活在西耶路撒冷的一些巴勒斯坦人也移居到加拉赫教長街區。

1967年,以色列占領東耶路撒冷,之後有猶太人組織或個人宣稱,早在奧斯曼帝國時期猶太人就購買了這個街區的一些土地,或者他們有其他證據證明一些土地曾經是自己的,是以要求生活其中的阿拉伯人或者搬走,或者向自己交租金,一些巴勒斯坦人對此當然加以拒絕。

盡管猶太人的一些證據看起來不怎麼靠譜,比如以色列法院曾根據奧斯曼帝國時期的一份檔案判決某處财産屬于猶太人,可事後那份檔案卻遭到嚴重質疑,因為它隻是一份租賃合同,并不能說明建築的所有權屬于猶太人。盡管如此,還是不斷有巴勒斯坦家庭被驅趕出加拉赫教長街區。而且,當初約旦占領東耶路撒冷時也并未完全處理好加拉赫教長街區的一些房産法律地位問題。

2001年,幾個猶太人搬進一個穆斯林家中,聲言這是自己的财産進而不再離開。此後以色列的相關法院和政府部門不斷做出有利于猶太人的判決和決定,巴勒斯坦人庫德爾一家也是以于2008年11月被強行驅趕出家門,作為家庭頂梁柱的穆罕默德·庫德爾在被驅趕僅僅11天後就撒手人寰。我2011年在加拉赫教長街區做田野調查時,還見過庫德爾年老的媽媽,當時她正住在搭建于原有住房旁邊的帳篷裡。

當時還有其他幾戶巴勒斯坦家庭已經被驅趕出原有住房,比如2009年被趕出去的格哈維先生一家。為了幫助這個街區受到威脅、要被驅趕的巴勒斯坦人,并推進巴以和解,名為“現在和平”的以色列非政府組織從那時起就在加拉赫教長街區發起非暴力的猶太人-巴勒斯坦人團結和平運動,每周五下午在這裡舉行反對在穆斯林區建設猶太定居點的遊行,參加的主體是猶太人,當然猶太定居點建設的直接受害方巴勒斯坦人也參與其中。

範鴻達:在耶路撒冷加拉赫教長街區,見證巴以沖突的縮影

格哈維先生和他身後原有住房 範鴻達拍攝

我曾經在幾個周五下午觀察過若幹次這樣的和平行動。我發現在每次遊行活動中,格哈維先生總是走在隊伍前列。在交談中,格哈維先生對我說,國際社會要幫助他們這些“軟弱無力,無法與以色列政府和警察支援的定居者對抗的巴勒斯坦人”。在被驅趕後,格哈維先生搬到耶路撒冷城外的伊薩維亞村居住。

範鴻達:在耶路撒冷加拉赫教長街區,見證巴以沖突的縮影

加拉赫教長街區的和平運動 範鴻達拍攝

範鴻達:在耶路撒冷加拉赫教長街區,見證巴以沖突的縮影

作者在拍攝加拉赫教長區的和平運動相關場景 範鴻達供圖

時至今日,加拉赫教長街區仍有數個巴勒斯坦家庭面臨被驅趕的命運。自今年4月以來,加拉赫教長街區成為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鬥争的焦點區域,不管是猶太人右翼政黨還是阿拉伯裔政黨,都紛紛在這個問題上發聲,并且在這個街區多次發生了兩族人的激烈沖突,甚至還發生過阿拉伯裔的以色列議員在這裡被毆打的事情。

範鴻達:在耶路撒冷加拉赫教長街區,見證巴以沖突的縮影

作者與參加加拉赫教長街區和平運動的猶太人交流 範鴻達供圖

按照既定安排,今年5月6日原本是以色列最高法院宣判一些地産、房産最終歸屬的日子,這進一步刺激了一些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的神經。是以我們看到,4月以來兩族人在加拉赫教長街區的沖突日甚一日。

幾乎與加拉赫教長街區沖突更新同時而來的,是本年度4月13日開始的伊斯蘭齋月。因為巴以沖突幾十年來的影響,每逢齋月或其他重要的伊斯蘭教或政治日子,以色列警方往往會嚴格控制穆斯林進入耶路撒冷老城的阿克薩清真寺,甚至會嚴格限制穆斯林進入耶路撒冷老城。以色列警方的理由是,如果大量青壯年男性穆斯林聚集到阿克薩清真寺和老城,很容易産生反對以色列的安全事件。

但是對穆斯林來講,在“喜慶、吉祥和尊貴”的齋月進入阿克薩清真寺具有特殊意義,特别是在齋月期間的周五更是如此。而且在遭遇重要事件或危機的情況下,很多穆斯林也往往渴望傾聽清真寺宗教人物對時局的分析。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5月7日,星期五,在這個許許多多穆斯林特别希望去阿克薩清真寺做禮拜的日子,加拉赫教長街區的沖突轉移到阿克薩清真寺區。

範鴻達:在耶路撒冷加拉赫教長街區,見證巴以沖突的縮影

不被允許進入阿克薩清真區隻能在外面做禮拜的巴勒斯坦人 範鴻達拍攝

而三天後的5月10日,則是本年度的以色列“耶路撒冷日”,這是以色列慶祝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争中掌控全部耶路撒冷的年度性紀念日,當然對巴勒斯坦人來講就是一個悲傷的日子。當天,以色列警察和巴勒斯坦人在神聖的阿克薩清真寺區再次發生了嚴重沖突。

簡而言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講,加拉赫教長街區的狀況就是巴勒斯坦百餘年來在政治和地理上演變的縮影——猶太定居者步步緊逼,巴勒斯坦人不斷退縮。而一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政治勢力出于各自目的對其加以利用時,小小的加拉赫教長街區就可以成為攪動耶路撒冷局勢的利器,進而很可能會像這次一樣,激化巴以之間的對抗。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