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始改制:論夏侯玄與司馬懿的書信夏侯玄的雙重身份正始改革的措施正始改革的限制對象司馬懿的回信小結

作者:胖咪

魏正始年間(240-249)是“曹馬黨争”(曹爽、司馬懿)的高峰期。在此期間,曹爽集團曾發動過諸多“限制豪族”的措施。

雖然随着曹爽集團的徹底覆滅,其黨徒失去了話語權,被司馬氏污蔑為跳梁小醜,成了曆史罪人;但搜集諸書,仍然可以窺見些許端倪。

一言蔽之,曹爽絕非無能之輩;夏侯玄、何晏等人也并浮華之徒。關于對諸人的辯誣,前人學者(比如方詩銘)已經多有述論,對此便不再贅言。

本文主要就夏侯玄給司馬懿的書信,來談談曹爽集團的改革措施。

本文共 4300 字,閱讀需 8 分鐘

<h1>夏侯玄的雙重身份</h1>

夏侯玄的身份很特殊,他與曹爽和司馬懿均為親戚。

夏侯玄與曹爽為血親,其生母是曹真姊妹、曹爽親姑;是以夏侯玄于曹爽為外弟(即表弟)。

征西将軍夏侯玄,于(夏侯)霸為從子,而玄于曹爽為外弟。--《魏略》

夏侯玄與司馬氏為姻親,其親妹是司馬師正室;是以夏侯玄于司馬師為内兄(即大舅子)。

景懷夏侯皇後,諱徽,字媛容,沛國谯人也。父(夏侯)尚,魏征南大将軍。--《晉書 後妃傳》

因為這層關系,正始年間(240-249)曹馬兩家關系還算和睦。

夏侯玄舉薦妹夫司馬師代自己出任中護軍(禁軍副官、典武官選舉),又與表哥曹爽共興駱谷之役(244),算是充當了曹馬兩家的潤滑劑。

(夏侯)玄既遷,司馬景王代為護軍。護軍總統諸将,任主武官選舉。--《魏略》

(玄)為征西将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諸軍事。與曹爽共興駱谷之役。--《魏書 夏侯玄傳》

正始改制:論夏侯玄與司馬懿的書信夏侯玄的雙重身份正始改革的措施正始改革的限制對象司馬懿的回信小結

曹馬方睦,夏侯玄周旋其中

然而随着曹爽誅死,夏侯玄亦“年時方壯、而永見廢放”,最終遭到司馬師誣殺。夏侯玄之死,從此也成了西晉的政治禁區。

(夏侯)玄既為海内重人,加以當大任,年時方壯而永見廢,又親曹爽外弟,于大将軍(司馬師)有嫌。--王沈《魏書》

今天讀者還能看到夏侯玄的親筆原文,得益于陳壽的“著史智慧”。

按照西晉初年的政治空氣,曹爽、何晏、夏侯玄、李豐等人的正面記載被盡數銷毀,乃至缺漏甚多;是以陳壽著史,便不得不“另辟蹊徑”。

比如關于“曹髦之死”,陳壽是通過司馬昭的矯诏,來盡可能呈現事件原貌。

大将軍文王(昭)上言:“高貴鄉公率将從駕人兵,拔刃鳴金鼓向臣所止;懼兵刃相接,即敕将士不得有所傷害,違令以軍法從事。騎督成倅弟太子舍人濟,橫入兵陳傷公,遂至隕命。”--《魏書 高貴鄉公紀》

而對于“曹爽集團的改革”,陳壽則借用夏侯玄與司馬懿的書信,來盡可能還原彼時的真相。

太傅司馬宣王(懿)問以時事,玄議以為……宣王報書曰……。--《魏書 夏侯玄傳》

畢竟司馬氏子孫再怎麼悖逆,也不好意思否認删改“肇始之祖”(晉宣、晉文)的親筆書劄。是以夏侯玄與司馬懿的往來書信,便得以留存,成為後世探究“正始改革”的重要線索。

<h1>正始改革的措施</h1>

夏侯玄的書信很長,洋洋灑灑數千字。但基本沒有引經據典的廢話,而是理性務實的論述;很有些早期玄學“綜核名實”的味道。

夏侯玄的書信中,曾提到諸多弊政與改良手段,大抵可以歸為以下三類。

其一是“大中正”制度混亂,上下不一,又侵奪中央的人事權力。

自州郡中正品度官才之來,有年載矣,緬緬紛紛,未聞整齊,豈非分叙參錯,各失其要之所由哉!--《魏書 夏侯玄傳》

夏侯玄提出,要地方中正将候選官吏的才能、門第等資訊呈報中央,由尚書台負責最終選舉考核。

其二是地方州郡縣三級,長官分别為刺史、郡守、縣令。而“良吏日少、奸吏日多”,冗官冗員又成問題。

幹郡之吏,職監諸縣,營護黨親,鄉邑舊故,如有不副,而因公掣頓,民之困弊,咎生于此。--《魏書 夏侯玄傳》

夏侯玄提出,要廢郡守,保留刺史與縣令。實際是要将州郡縣三級簡化為州、縣兩級。

其三是奢淫之風日盛,僭越之舉漸增,造成了不必要的财産浪費,與制度上的混亂無序。

今科制自公、列侯以下,位從大将軍以上,皆得服绫錦、羅绮、纨素、金銀餙镂之物,自是以下,雜彩之服,通于賤人,雖上下等級,各示有差,然朝臣之制,已得侔至尊矣,玄黃之采,已得通于下矣。--《魏書 夏侯玄傳》

夏侯玄提出,要重申法度,使上下有序;同時禁止奢侈之風。

<h1>正始改革的限制對象</h1>

夏侯玄提到的這三件事兒,針對的其實就是地方豪族。

比如收歸大中正的權力。“大中正”又作“州中正”,是負責考核選舉地方人才的顯職。最早是被司馬懿提出設立。

晉宣帝除九品,置大中正。--《太平禦覽》

正始改制:論夏侯玄與司馬懿的書信夏侯玄的雙重身份正始改革的措施正始改革的限制對象司馬懿的回信小結

司馬懿置大中正

“中正”因為考核選舉,也叫“公平”;實際在選舉人才的問題上,這群“公平”是從來也沒有公平過。

衆所周知,魏晉實行九品官人法,分上中下三級,其中每級又細分為上中下三級,共九級。而充任中正者,必須在二品以上。

注:中正的人選局限于上品,見唐長孺《九品中正制度試釋》,文多不載。

彼時一品與二品為“上品”,三品至九品為“卑品”;品級隻看門第族望,不看才幹德性。當然,在彼時的理論建構中,寒門窮鬼天生不可能具備德性;隻有高門闊少才能具備德性。

“至德之人”在魏晉時是豪族名流的代稱;而清流與濁流,隐喻的也是出身尊卑,而不是品德高下。換句話說,就是“制度層面的階級固化”。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崽兒掏地洞。

這群靠着家世背景做“中正”的膏粱子弟,到了地方上又會選舉什麼樣的人,簡直不言而喻。兩晉統治階級的糜爛腐朽、以及驚人的素質衰退,在很大程度上便是這種“制度性腐敗”的惡果。

曹爽掌權時,曾經多次試圖将“用人權”收歸台閣。彼時的台閣由何晏、丁谧、鄧飏等人負責。

(曹爽)外以名号尊之(司馬懿),内欲令尚書奏事,先來由己,得制其輕重也。--《魏書 曹爽傳》

故于時謗書,謂“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當,一狗憑默作疽囊。”三狗,謂何(晏)、鄧(飏)、丁(谧)也。--《魏略》

何晏是曹操的女婿,丁谧是曹操妻族丁氏的族人,均屬谯沛集團。鄧飏與何晏同鄉(南陽),借此關系進入該集團。

正始改制:論夏侯玄與司馬懿的書信夏侯玄的雙重身份正始改革的措施正始改革的限制對象司馬懿的回信小結

正始之初,曹爽黨人操持權柄

曹爽把軍權也牢牢控制在谯沛子弟手中。比如曹爽出任大将軍,弟曹曦為中領軍(典禁軍)、弟曹訓為武衛将軍(武衛、中壘、中堅三營隸屬中領軍)。

爽弟羲為中領軍,訓武衛将軍,彥散騎常侍侍講,其馀諸弟,皆以列侯侍從。--《魏書 曹爽傳》

至于先後出任中領軍的桓範(籍貫谯郡)、與出任中護軍的夏侯玄(籍貫沛國),也是谯沛集團的核心成員。

實際曹爽黨人,是以谯沛子弟為核心,輔之以親近曹氏的勳舊勢力(諸如東平畢軌、南陽李勝、鄧飏等人),他們試圖延續曹魏三祖的法家政治。

注:畢軌之子尚公主,李勝、鄧飏與曹爽親信何晏同鄉(南陽),何晏亦尚公主。

曹魏三祖雖然在個人作風上頗為奢淫,但在打擊外戚、打擊宦官、打擊門閥等事情上,是不遺餘力的。

曹操、曹丕、曹叡在世時,屢興巨案,打擊浮華之徒。浮華之徒,即所謂“清議交遊、擾亂時政”的貴遊子弟。魏武誅戮魏諷、魏文誅戮曹偉、魏明大掀“青龍浮華案”,均是對此方針的反映。

近魏諷則伏誅建安之末(曹操時代),曹偉則斬戮黃初之始(曹丕時代)。伏惟前後聖诏,深疾浮僞,欲以破散邪黨,常用切齒。--《魏書 董昭傳》

說得直白一些,曹魏三祖實際是通過“破除奸黨”、打擊潛在政敵,維護中央集權。

然而随着明帝早逝(239),齊王沖齡踐祚(曹芳繼位時年僅九歲),導緻朝政大權落到了曹爽與司馬懿兩位托孤大臣手中;遂開啟了為期十年(240-249)的曹馬黨争。

正始改制:論夏侯玄與司馬懿的書信夏侯玄的雙重身份正始改革的措施正始改革的限制對象司馬懿的回信小結

齊王即位,曹馬黨争

曹爽作為曹氏宗親、又是明帝的少時故交,自然要維護曹氏的統治地位,延續三祖時代的法家政治。其集團成員,基本是以谯沛子弟為核心的少壯派。

但以司馬懿為代表的士族集團,對損害豪強權力的政策則極端反感,遂結成了一個頑固保守的元老派。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司馬懿集團中,包含了相當多的耆老勳舊,諸如蔣濟、高柔、盧毓、孫禮之流。與銳意進取的曹爽集團相比,确實存在明顯分野。

<h1>司馬懿的回信</h1>

夏侯玄在書信中提到的三條措施,招招直指要害,嚴重刺痛了司馬懿為代表的門閥集團。

針對夏侯玄數千字的針砭時弊;司馬懿僅僅回複了百餘字,稱“傳統已經形成,一時間不好更改”;又詭稱“這三件事,需要等待日後的賢人出場,才能得到糾正”。

(司馬懿曰)中間一相承習,卒不能改……恐此三事,當待賢能,然後了耳。--《魏書 夏侯玄傳》

其敷衍态度顯而易見,同時又揶揄貶低夏侯玄與曹爽“非賢能之人”,用心可謂險惡。

實際司馬懿口中的“一相承襲、卒不能改”,純屬浮言。

如果說州郡縣三級制度的增删損益尚存阻礙,那“中正制度”實乃新政,施行未久,如何“一相承襲”?實際是地方門閥為了維護自己的選舉特權,是以誇大其詞。

至于“禁止奢侈”的建議,不論曆朝曆代都屬于善政。但司馬懿依然充耳不聞,明顯是刻意放縱士族。最終形成了西晉初年“流俗豪奢、權門鬥富”的醜惡現象。

竊謂奢侈之費,甚于天災。古者堯有茅茨,今之百姓競豐其屋。古者臣無玉食,今之賈豎皆厭粱肉。古者後妃乃有殊飾,今之婢妾被服绫羅。古者大夫乃不徒行,今之賤隸乘輕驅肥。--《晉書 傅玄傳》

西晉的鋪張浪費、淫靡浮華,二十五朝無出其右者。乃至開國伊始,便一派亡國之象,最終僅傳一世(晉惠帝)便天下大亂,根源可謂良有以也。

可見司馬懿口中的“卒不能改”,非不能也,是不為也;說得再難聽點兒,是不欲也。

其中道理,顯而易見。若不給士族門閥讓渡特權,如何拉攏他們造曹魏的反呢?

夏侯玄得到回信,大感失望,揶揄司馬懿“故意拖延、滿口胡話”,稱其“未盡到伊尹、周公的輔弼責任”。

(夏侯玄曰)夫當宜改之時,留殷勤之心,令發之日,下之應也猶響尋聲耳,(司馬懿)猶垂謙謙,曰‘待賢能’,此伊、周不正殷、姬之典也。--《魏書 夏侯玄傳》

正始改制:論夏侯玄與司馬懿的書信夏侯玄的雙重身份正始改革的措施正始改革的限制對象司馬懿的回信小結

此伊、周不正殷、姬之典也

夏侯玄畢竟年輕,他還把司馬懿當作伊尹與周公;實際人家想做的,是王莽和曹操。

客觀評價,司馬懿遠不如曹操。魏武雖系篡奪之主,畢竟有橫掃群雄之功;而司馬懿幹得不過是“欺他孤兒寡母”的醜事。

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晉書 石勒載記》

再仔細想想,似乎司馬懿也不如王莽。因為王莽一代人幹完的事兒,司馬氏花了三代四人(宣、景、文、武)才完成。

<h1>小結</h1>

有道是“正義必勝”,實際是“勝利者即正義”,因為失敗者永遠失去了話語權。

曹爽、夏侯玄本非庸才,卻因為失敗者的身份,最終被釘上了曆史的恥辱柱,謗滿天下。

夏侯玄作為中州上士,名動一時;年輕時被稱作“玉樹”;壯年時“赴會,群臣越席而迎”;在中護軍任上又能選賢任能,垂法後世。

(夏侯)玄世名知人,為中護軍,拔用武官,參戟牙門,無非俊傑,多牧州典郡。立法垂教,于今皆為後式。--《魏晉世語》

觀其綜核名實,針砭時弊,英才挺出,名副其實,絕非純靠家世背景的貴遊閑散。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小狐狸究竟鬥不過老狐狸。曹爽、夏侯玄的政治主張,不僅被司馬懿一口拒絕,最終在對方鬼蜮伎倆下,竟落得身敗名裂,連性命也丢掉了。

玄格量弘濟,臨斬東巿,顔色不變,舉動自若,時年四十六。--《魏書 夏侯玄傳》

在“臨斬東市”的前夕,時年四十六歲的夏侯太初,隻怕會一聲長歎吧?

我是胖咪,頭條号曆史原創作者。漫談曆史趣聞,專注三國史。從史海沉鈎中的蛛絲馬迹、吉光片羽,來剖析展開背後隐藏的深意。

Thanks for reading.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