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孤煙
志願軍第9兵團的15萬大軍進入長津湖地區後,遭遇了50年來最為寒冷的極端天氣,氣溫陡然下降到接近零下40攝氏度。這些來自江南的子弟兵匆忙入朝,禦寒物資準備不充分,戰士們在行軍中有的頭裹毛巾,有的身披毛毯,總之是想盡辦法穿上一切能禦寒的東西。
一位朝軍聯絡官見到志願軍的裝具,感到非常失望,直言不諱地說,這樣的部隊非得全軍覆沒不可。兵團司令宋時輪說:“我們的部隊是有戰鬥力的。”朝軍聯絡官卻說:“土匪也能赤手空拳把你們打倒。”

抗美援朝時期的宋時輪
宋時輪一向脾氣火爆,頓時翻臉:“你就先打倒我試試!”一拳擊中對方,朝軍聯絡官倒退兩步,摔倒在地,心悅誠服地說:“從你的身上,我看到了志願軍的戰鬥力!”
志願軍當然是有戰鬥力的!而第9兵團更是我軍中的王牌精銳。如果不是因禦寒物資準備不足而造成大量非戰鬥減員,影響了戰鬥力的發揮,必将對東線美軍給予更加沉重的打擊,取得更加輝煌的戰績。今天的人們在談論長津湖戰役時,總會将原因歸結為後勤上的疏忽,将矛頭直指宋時輪,實際情況卻不是那麼簡單。
第一批入朝作戰的志願軍部隊
衆所周知,第9兵團原本是作為攻台第一梯隊,在東南沿海進行登陸作戰訓練的,直到攻台作戰計劃取消後,作為東北邊防軍第二梯隊進行入朝作戰準備,奉命北移到山東待命。實際上,華東軍區對9兵團入朝之後的禦寒問題早有考慮,在1950年9月5日就向總部發報,說即将發給9兵團的冬季服裝是按照南方氣候的縫制的,可能無法适應高寒地區的需要,但他們不知道縫制高寒地區冬裝的标準是什麼,是以請東北軍區幫忙準備。
給十幾萬人提供冬裝,并非易事,但沒有準備時間了。10月12日,華東軍區接令,要求九兵力提前赴東北。陳毅對這一指令持保留态度,回電請示能否延期出兵,理由有二:一是尚未進行動員,更重要的是“裝備尚待調整,冬衣未發”。陳毅認為在11月中旬開赴東北比較理想。
然而,軍情十萬火急,已經無法給9兵團留下更多的準備時間了。10月23日,主席又給華東軍區發電,要求從速訓練,并準備先開一個軍去東北”。一個星期後,主席又電令9兵團先去一個軍,其餘兩個軍接着開動。
9兵團之是以如此火燒火燎地趕赴戰場,和當時的戰局發展密切相關。志願軍當時已決定在西線清川江一帶殲滅美軍第8集團軍,而要保障東線側翼的安全,僅靠一個42軍是不夠的。另外,東線的美軍第10軍在向北開進的過程中,兵力極度分散,正是殲敵的絕好戰機。是以,無論從保障西線側翼安全的角度講,還是從主動出擊打殲滅戰的角度講,9兵團都必須要盡早入朝。
9兵團的三個軍,開進速度并不一緻。20軍最快,11月15日已經到達戰役集結地域;27軍晚兩天,17日到達指定地域;26軍則一直到22日晚上才到達。而這個時候的美軍陸戰第1師已經到達長津湖地區,占領柳潭裡了。假如9兵團要等到冬裝補給完整了再出兵,那戰機早已失去,長津湖之戰就根本不會發生了。
9兵團在完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倉促上陣,以至于東北軍區副司令員賀晉年在沈陽見到20軍副軍長廖政國時,說穿着這樣的衣服入朝,會被活活凍死的!宋時輪當時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特别向東北軍區主要首長報告了防寒裝備上的嚴重困難。東北軍區也盡了最大的努力,将庫存的棉衣全部調撥給9兵團。
東北軍區調撥給9兵團的禦寒物資是否夠用呢?根據抗美援朝後勤經驗總結資料記載,截止到11月18日,東北軍區一共向9兵團發放棉衣14萬件,棉鞋17萬雙,棉背心18萬件等。從這個統計數字來看,東北軍區發給9兵團的禦寒物資是夠用的,除了棉衣還差1萬件,其它都是超額發放。
志願軍戰士慶祝勝利
有些人根據這些數字推斷,當時9兵團部隊不缺冬裝,部隊大量非戰鬥減員的原因不能歸結于缺少棉衣。實際上,據大量參戰人員的幸存者回憶,當時部隊的确缺少冬裝。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還是因為時間太倉促,物資發到了兵團和軍一級,卻沒有時間往下發了,以至于很多先頭部隊,根本沒有足額領到這些物資,就已經上了前線。
是以,有人不顧當時的戰場實際,一味指責9兵團首長“無知無畏”,對應對極寒天氣缺乏必要準備,的确是苛責前人了。
造成志願軍大量凍死凍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缺少糧食,部隊官兵長期忍饑挨餓,身體熱量匮乏。
志願軍在冰天雪地中發起進攻
9兵團自入朝之後,隻發了4天的幹糧,其它時候全靠自己想辦法。長津湖地區氣候環境惡劣,原本就人煙稀少,加之美軍飛機轟炸,村莊早已所剩無幾,志願軍又是不拿群衆一針一線的仁義之師,如何能夠就地取糧?僅有的一點糧食因不能生火做飯(怕引來美軍空襲),而隻能冷食,食品的嚴重匮乏導緻人體熱量缺失,這對志願軍來說,影響甚至比缺少冬裝更大。
即使是吃着營養餐、蓋着鴨絨被、後勤保障遠超志願軍的美陸戰1師,同樣出現了2700人的非戰鬥傷亡,其中大約2000人屬于凍傷,95%是足部凍傷。與之相比,志願軍所面臨的困難是難以想象的,他們在絕境之中爆發出的驚人的戰鬥意志,足以令包括他們的對手在内的所有軍人感到敬佩。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