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兵力大盤點,《長津湖》背後的真實故事

長津湖戰役雙方參軍清點

随着國慶期間電影《長津湖》的上映,反美援助北韓志願軍和裝備也成為熱門話題。不少觀衆被志願軍的硬血精神和愛國主義感動,想知道:參加長津湖戰役的志願軍第9軍是什麼樣的部隊?戰争雙方的力量是什麼?

長津湖戰役是東線長津湖地區反美援朝的第二次戰役。戰役期間,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國公民志願軍第9軍第3軍和裝備裝備的世界級美軍第10軍直接在北韓長津湖地區作戰,創下了整個美軍團在對美戰争中的紀錄,200萬美王牌部隊經曆史上"最長的撤退"。該戰役重新奪回了北韓東部第38線以北的大片地區。在東西方志願軍同時,戰場局勢的逆轉,成為北韓戰争的轉折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制勝基礎。

兵力大盤點,《長津湖》背後的真實故事

在第二次戰鬥中,一支志願部隊發起了沖鋒

第二戰東線作戰 中國平民志願軍加入戰鬥部隊

志願軍第9軍: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軍。1949年2月,根據中國共産黨中央軍委關于統一全軍和部隊人數的指令,華東野戰軍蘇北軍和山東軍各機關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軍機關,宋施任司令官, 郭華儒作為一個政治委員會,隸屬第20、27、30、33軍管轄,共有13.8萬多人,隸屬第三野戰軍制。1949年春,第9軍參加了都江戰役和上海戰役。從1949年底到1950年初,第33和第30集團軍被廢除。在此期間,第7軍團第23集團軍和第8軍團第26軍團被配置設定到第9軍團。

在進入北韓之前,第9軍是第三野戰軍的機動團,負責進攻台灣。北韓戰争爆發後,第9軍團奉命迅速集結,待命。1950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團改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軍,宋朝任司令員、政委委員,陶勇任副司令員,隸屬第20軍、第26軍、第27軍管轄,這三軍為四個師,每軍約5萬人, 該團總兵力為12個師,約15萬人。11月初至11月中旬,第9軍渡河進入北韓。從11月下旬到12月下旬,第9軍團參加了第二次東部戰役。

兵力大盤點,《長津湖》背後的真實故事

從中國南部地區晉升到北韓寒冷地區的志願軍第9軍團

經過近一個月的苦戰,第9軍官兵憑借鋼鐵般的意志和勇敢的戰鬥精神,戰勝了極為惡劣的環境,擊敗了美軍最精銳的王牌部隊,奪回了"38線"以北北韓東部的廣大地區,徹底粉碎了麥克阿瑟在聖誕節前占領整個北韓的夢想, 并扭轉了戰場局勢。

第二次戰役結束後,毛主席曾特意将志願軍和第9軍司令部稱為:"東線第9軍,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完成一項巨大的戰略任務,由于氣候寒冷,缺乏支援和激烈的戰鬥,裁減了4萬人,中央政府非常懷念。"

由于第二次戰役中部隊傷亡和非戰鬥人員損失慘重,長津湖戰役後,第9軍三軍撤退到北韓元山和鹹興地區休整和補給。從1952年2月開始,三支軍隊重返戰場,參加了第四次和第五次戰役,1951年夏季和秋季防禦戰役,1952年春季鞏固戰役,1953年春季反登陸戰鬥和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自1952年6月以來,第26、20、27集團軍已經傳回家園,第16、第23、第24和第47集團軍被調到第9團。1952年8月,王建安被任命為第9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55年4月,第9團被廢除。

志願軍第20軍:1949年2月,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由第三野戰軍第9團組建。劉飛是陸軍司令員,陳世甫是政委委員,下轄第58師、第59師、第60師,全軍共有3.2萬人。1950年2月,第30軍第89師編入第20軍。

1950年10月7日,第20軍奉命從上海北郊到山東贛州地區集結訓練。11月4日,該車被運往梅河口東北地區完成待命,編号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并入志願軍第9軍。張義祥是軍委首長兼政委委員,廖正國是副軍長,譚二鳴是政委副委員。隸屬第58師、第59師、第60師、第89師管轄,兵力50569人。他于1950年11月7日進入北韓,參加了第二次和第五次戰役以及北韓東海岸的防禦。1952年10月11日回國。在美朝戰争期間,20名士兵喪生6000多人,僅在長津湖戰役中,就有8000多人傷亡,凍傷11000多人,共33500多名敵軍,擊落敵機160多架,俘獲并摧毀了敵方坦克、汽車780多輛, 各種火炮500多門。新興的志願軍特戰英雄楊根、博廣德、玉盤宮、車淑琴(女)、孫振祿、任玉祥等英模個人和"楊根思廉"等英模部隊。

兵力大盤點,《長津湖》背後的真實故事

楊根斯連接配接受金琪

志願軍第26軍:1949年2月,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由第三野戰軍第8團組建。張仁最初被任命為陸軍總司令,王一平曾任政委委員,隸屬第76師、第77師、第78師,全軍共有3.2萬餘人。1949年底,第26軍被配置設定到第9團。1950年1月,第30軍第88師改編為第26軍。

1950年10月8日,第26軍奉命從上海遷往山東省滕縣,集結并待命在北韓作戰。10月17日,第26集團軍向北推進。11月中旬,全部抵達撫順地區集結待命,改稱中國民間志願軍第26軍,編入志願軍第9軍。陸軍總司令張仁初、政委委員李耀文、陸軍副總司令張玉秀,下轄第76師、第77師、第78師和第88師,全軍48894人。1950年11月19日,第26軍進入北韓,參加了第二、第四、五次戰役以及1951年夏秋保衛戰役。1952年6月5日回國。在對美朝戰争中,志願軍第26軍取得了3.8萬多名敵方戰士的成果,湧現了王兆才、王德明、劉慶良、葉軍、林凡紅(女)、陳德忠等衆多戰鬥英雄和集體英雄。

兵力大盤點,《長津湖》背後的真實故事

志願軍士兵在海拔1700多米的雪山中向長津湖進發

志願軍第27軍:志願軍第27軍原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第一縱隊司令員是徐世友将軍。1949年2月,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軍,隸屬第三野戰軍第9團。于鳳芝擔任軍事司令員,劉浩田擔任政委,下轄第79師、第80師、第81師,共計3.5萬餘人。1950年1月,第30軍第90師調入第27軍。

1950年11月初,第27軍奉命從浙江遷往山東省泰安市,進行整個訓練,然後進入北韓戰争。11月初,東北抵達東北安東地區集結待命,改名為中國民間志願軍第27軍,編入志願軍第9軍。陸軍總司令彭德清、政委劉浩田、陸軍副總司令詹丹南、政委副委員曾如清。第79師、第80師、第81師和原第32軍第94師,全軍50501人。11月12日,27名士兵進入北韓,參加了第二次和第五次戰役以及1951年夏秋保衛戰。1952年10月14日回國。抗美援朝戰争期間,志願軍第27軍僅長津湖戰役就造成5046人死亡8000人,凍傷10800餘人,共敵21029人,其中美軍11825人,毀獲飛機29架,坦克40輛,車輛431輛。在春田、孫青雲、王元義、劉福海、于賢珍(女)、李玉田等衆多戰鬥英雄和13個英模部隊中嶄露頭角。

"聯合國軍"部隊東線第二戰

美國陸軍第10集團軍:美國第10集團軍是專門為仁川登陸而組建的指揮機構,1950年8月,麥克阿瑟将美國第8集團軍的一部分劃分為第10集團軍,美國遠東盟軍總部參謀長愛德華·阿爾蒙德少将被任命為陸軍司令。第10集團軍不屬于第8集團軍,是遠東司令部的戰略預備隊,直接隸屬于麥克阿瑟。仁川登陸後,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戰役中,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海軍陸戰隊第1師)和第3和第7步兵師的美軍第10師,指揮南韓第1團的首都師和第3師,共約10萬人。麥克阿瑟被免職後,美國第10集團軍由第8集團軍組成。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海軍陸戰隊第1師成立于1941年2月1日,但其團的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自美國建國以來,他參加了大部分戰争,從未輸過一場戰鬥,享有"先鋒師"和"永遠勝利師"的稱号。北韓戰争爆發後,美國第10集團軍加入了仁川登陸。海軍陸戰隊第1師由海軍陸戰隊第1、第5和第7團、海軍陸戰隊炮兵第11團、坦克營、工程營和海軍陸戰隊兩栖車輛運輸營管轄,總兵力約25,000人,史密斯少将。該師的重武器主要由85輛坦克,18門155毫米榴彈炮,54門105毫米榴彈炮,36門107毫米迫擊炮,36門81毫米迫擊炮,36門75毫米戰炮和81門60毫米迫擊炮組成。

兵力大盤點,《長津湖》背後的真實故事

在進入北韓戰争之前,海軍陸戰隊第1師的一些人員裝備有

海軍陸戰隊第1師在長津湖地區遭到嚴重破壞。據美軍統計,僅從11月27日至12月11日,該師就造成11,200人死亡(其中700多人在戰鬥中喪生,3,500多人受傷,7,000多名非戰鬥傷亡)。到 1953 年 7 月 27 日簽署《北韓停戰協定》時,該師團已在北韓戰場上殺死了 30,000 多人,其中 10,000 人在入侵北韓戰争中喪生。

兵力大盤點,《長津湖》背後的真實故事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的一個師被志願軍第9軍包圍

美國陸軍第3步兵師:綽号"馬恩岩",成立于1917年11月。參加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50年11月,第3步兵師入侵北韓。師長羅伯特·索勒少将隸屬于第15和第65步兵團、第10、第39和第96野戰炮兵營、第58裝甲炮兵(自行火炮)營、第64重型坦克營、第52運輸營等。該師約2萬人,裝備333輛坦克,411輛裝甲車,583門火炮。

美國陸軍第7步兵師:綽号"滴水"師,成立于1917年12月。參加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7師團駐紮在日本本州和北海道。1950年9月中下旬,第7師團在仁川登陸并入侵北韓。師長戴維·巴爾少将有三個步兵團,第17、第31和第32步兵團,以及四個野戰炮兵營、一個高射炮營、一個坦克營、一個工兵營和20,000多人。

在第二次戰役中,美國第7步兵師遭到嚴重破壞,第31團團長麥克勞克林上校被殺,團旗被志願軍俘虜,整個團被摧毀。

兵力大盤點,《長津湖》背後的真實故事

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志願者俘虜的美國陸軍第7步兵師第31團或北極熊團的旗幟現藏于中國軍事博物館

南韓陸軍"首都師":"首都師"是南韓四大師之一,被稱為頭号"王牌"師。1949年6月,南韓統防部将首都警察司令部改為正規步兵師,六個月後,它被命名為"首都師",其标志是一個帶有血牙的白虎頭,被稱為"無敵虎"。首都師由1個團、2個團、17個團和18個團組成。第1團成立于1946年1月,是南韓最早的八個團之一,人員配備齊全,裝備精良,被授予"虎旗",綽号"白虎團"。"白虎團"轉入"首都師",它将成為"首都師"這一頭号"王牌"師"王牌"團。

然而,這個"白虎團"也好幾年沒有聲望,1953年金城戰役中,志願軍68軍、偵察排副排長楊玉才率領一支突擊隊,摧毀了"白虎團"團,擊斃了"白虎團"首領,奪取了"虎旗"。今天,"虎旗"被放置在中國革命的軍事博物館中,成為"白虎團"消亡的象征。

兵力大盤點,《長津湖》背後的真實故事

志願軍繳獲的"白虎團"旗幟

在部隊編隊方面,美國作戰師(步兵師,海軍陸戰隊師)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和日本師相同,擁有大量20,000多人。志願軍第9軍的12個師有15萬人,除了該團直屬的數千名士兵外,每個師平均有12,000人。美國陸軍的一個師大緻相當于志願軍的兩個師。屬于美國步兵師和海軍陸戰隊師的步兵團和海軍陸戰隊團通常被配置設定到榴彈炮營,坦克連和戰鬥工程連,組成團級戰鬥群,作為獨立作戰任務的基本戰術機關,如海軍陸戰隊第1團戰鬥群,步兵第31團戰鬥群, 等。

兵力大盤點,《長津湖》背後的真實故事

志願軍第27軍第80師包圍了美國陸軍第7步兵師第31團

兵力大盤點,《長津湖》背後的真實故事

在武器裝備方面,志願軍更不占優勢。根據以上資料對比,從炮兵的角度來看,絕大多數志願軍都是迫擊炮(曲面炮),大口徑火炮處于絕對劣勢。坦克,裝甲車為0,更不用說飛機支援了。即使不是空軍,志願軍的火力密度甚至低于美國陸軍的一個師。事實上,志願軍第9軍擁有足夠的重型武器,即160門平射炮和數百門大口徑迫擊炮,這是美軍一個師無法匹敵的!當時,志願軍沒有配備蘇式武器,志願軍的輕武器主要是在解放戰争期間在美國、日本和捷克共和國、加拿大等國繳獲的,還有一些國内武器廠仿制的,被譽為"世界一卡通"。

志願軍的裝備,美國人根本不看不起。在美國第8軍司令泰勒看來,中國公民志願軍"勝于數量和勇氣,戰術訓練有素,可以比對地形,但裝備極其原始,其中大部分是我們早已送往軍事博物館的古董"。

然而,志願軍第9軍團的英雄,卻拿着這些老舊的"古董級"武器,在連生存都難以保證的情況下,很難打破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正如毛主席所說:"志願軍打敗了洋基隊,靠一種毒氣,美軍不能,鋼制多一瓦斯少。"

在長津湖戰役中逃生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師長史密斯哀歎道:"長津湖戰役是鋼鐵部隊與鋼鐵人的戰鬥。"

兵力大盤點,《長津湖》背後的真實故事

志願第27陸軍士兵在向美軍發動攻擊之前宣誓

(作者:徐平,軍事史專家)

中國軍網微信(zgjw_81)制作

作者:徐平

編輯:柴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