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颀信手拈來的佳作,充滿生活氣息,人物描寫更惟妙惟肖野老曝背

作者:雲水心語

古詩文中經常有人物描寫,作者抓住日常的生活小景,精心地構思、細膩地描述,進而了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複雜的心理活動,同時也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比如歐陽修的《賣油翁》,描寫了一位普通的老人,卻有一手令人驚歎的絕技,讓人懂得熟能生巧的道理。再如劉基的《賣柑者言》,委婉地揭示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象,抒發了作者憤世嫉俗之情。

唐代有一位詩人也非常善于描寫人物形象,作者細緻地觀察生活,并繪形繪色地加以描摹,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感染讀者。下面分享李颀信手拈來的佳作,充滿生活氣息,人物描寫更惟妙惟肖。

李颀信手拈來的佳作,充滿生活氣息,人物描寫更惟妙惟肖野老曝背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野老曝背</h1>

唐代:李颀

百歲老翁不種田,唯知曝背樂殘年。

有時扪虱獨搔首,目送歸鴻籬下眠。

李颀信手拈來的佳作,充滿生活氣息,人物描寫更惟妙惟肖野老曝背

李颀是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進士及第後曾任新鄉縣尉,可是詩人性格豪邁,不喜限制,不久就辭官歸隐。李颀擅長七言歌行和邊塞詩,他的七古名作《古從軍行》慷慨悲涼,描寫了戍邊将士的艱苦生活和慘烈的戰争場面。

不過詩人同樣也是凡人,也會有七情六欲和充滿煙火氣的人生。詩人出生于鄉村,成長于田野,對普通百姓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是以他喜歡與樵夫漁民打交道,更願意表現他們淳樸的性格、以及快樂的生活。

李颀信手拈來的佳作,充滿生活氣息,人物描寫更惟妙惟肖野老曝背

首句先交代要描寫的人物,“百歲老翁不種田”。百歲,隻是虛指,極言其高壽。不種田,并不代表不會種田,也不是不能種田。作為鄉村裡的長者,一定是經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年輕時吃苦受罪,晚年當然被格外照顧。

次句切題,“唯知曝背樂殘年”。老翁樂享殘年,不僅不用下地幹活,而且還兩耳不聞窗外事,過着悠閑安逸的生活。他眯縫着眼睛,懶懶地曬着太陽,或許還在心裡在回憶着美好的過往,不時地在嘴角浮出甜蜜的微笑。

李颀信手拈來的佳作,充滿生活氣息,人物描寫更惟妙惟肖野老曝背

前兩句已經點出“野老、曝背”,并用“唯、樂”等字眼,傳達出老翁的閑靜和知足。第三句則進一步進行細節描寫,“有時扪虱獨搔首”。陽光和暖,氣溫漸高,老翁忽然覺得身上奇癢難耐,于是忽而扪虱、忽又搔頭。

詩人仿佛一位高明的攝影師,眼到手到,靈活地記錄下老翁手忙腳亂的情态,卻顯得非常風趣,令人捧腹。扪虱,即捉虱子。《晉書·王猛傳》中記載,桓溫入關,王猛披着粗布衣服召見了對方,他一面傾聽當世之事,一面扪虱而言,旁若無人。

李颀信手拈來的佳作,充滿生活氣息,人物描寫更惟妙惟肖野老曝背

前三句已經足夠生動了,老翁悠閑活潑的形象已然呼之欲出,然而最後一句卻更顯神韻,“目送歸鴻籬下眠”。老人家在籬下仰卧,暖風拂面,睡意朦胧,他目送着南飛的征雁,漸漸消失在遼闊悠遠的長空,卻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

這首詩到此就戛然而止,讀者卻讀得興味正濃,直呼還沒過瘾。一首好詩就是可以這樣打動人心,不過短短28字,卻生動形象、充滿生活氣息,讓人回味不盡。

李颀信手拈來的佳作,充滿生活氣息,人物描寫更惟妙惟肖野老曝背

李颀的這首七絕自然純樸,非常接地氣,令人讀完遐想無限。全篇沒有華麗的辭藻,不見傳奇的故事,老翁隻是平凡人物,歸鴻也是尋常景象,作者更采用了“曝背、扪虱、搔首”等俚語,卻顯得新鮮純樸、細膩逼真,讓人倍感親切,仿佛就是身邊的人物,這些事情也好像就發生在左右。

詩人匠心獨運,又顯得自然适意,完全不像一位仕途不得意的才子。李颀通過對人物生活片斷的勾勒,描繪出栩栩如生和神采飛揚的老翁情态,彰顯出作者雖身處困頓、窮途落拓,卻胸懷寬廣、倜傥不羁,更傳達出詩人遠塵俗、親山水的天然意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