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曾短暫主持過《新聞網》的肖小林嗎?
據央視從業人員介紹,曾主持過《新聞網》、《焦點訪談》和《社會經濟與緯度》的知名節目主持人肖曉林因癌症去世,享年55歲。

據知情人士透露,肖曉琳兩周前因直腸癌轉移在美國兒子家中去世。
就在今年2月,肖小林還出席了"社會與法律"頻道的年會,并發表了退休緻辭。
中央電視台員工朋友圈截圖。根據鳳凰娛樂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她的兒媳婦說,肖小琳兩周前去世了,她的最後一句話是"宣傳,不要像我一樣忽視健康"。你很健康,長壽,我在那裡。謝謝你們!"
其實,正如肖小林所說,我們宣傳得還不夠!
王俊瑤:2004年11月10日,改革開放突出人物、被譽為第一個敢于人選的均瑤集團董事長因結腸癌在上海去世,享年38歲。
楊德昌:台灣著名導演,2007年6月29日在美國因結腸癌去世,享年60歲。
陳璐雲:前國家女子籃球隊球員,2015年12月因結腸癌去世,享年38歲。
陳希娟:著名斯諾克選手丁俊晖的母親,今年1月因直腸癌去世。
就連我們熟悉的棋聖聶衛平,也是直腸癌患者,但幸運的是,他在2013年接受了直腸癌手術,恢複良好。
不僅很多知名人士患有腸癌,而且現在腸癌患者發病的年齡還為時過早!
中國比美國早病了20年!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正在上升,平均發病年齡比西方人小20歲!
中國結直腸癌的平均發病年齡為48.3歲,而美國白人為69.8歲。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結直腸科學組組長、中山大學前副校長王建平教授在2008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了這一點。
事實上,20年前,美國的直腸癌發病率高于中國,但近20年來,美國的直腸癌發病率每年下降3%,結直腸癌的死亡率也逐年下降近3%。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腸癌的早期預防和治療。
正如蕭小琳在臨終遺言中所說,我們必須注意,"不要像我一樣忽視健康!"
<h1>50歲無病也應檢查!</h1>
沒有家族史和腸病史的人應從50歲起每5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并每年進行糞便潛血檢測;
有腸病史或家族史的人應每 3 至 5 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以警惕腸癌的發生。
結直腸癌患者的直系親屬應注意排便習慣和排便性狀是否有變化,觀察是否有便秘、便便、膿便和血便頻率增加,以及腹痛、腹脹或腸梗阻。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應盡快去醫院檢查。
<h1>在飲食上做加減法</h1>
1 減法
減少高動物蛋白和高脂肪食物的攝入量,
減少精制谷物的消耗,
減少腌制和煙熏食品,
控制煙草和酒精,
控制體重。
2 新增内容
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多吃全谷物
每周鍛煉3次以上30分鐘
适當的運動可以顯着降低患腸癌的風險,研究表明,經常運動的人患腸息肉的機會降低16%,患較大或癌性息肉的風險降低30%。
每周鍛煉3次以上,每次超過30分鐘,有助于促進免疫系統健康,減少腸道發炎,患癌症的風險自然會大大降低。
<h1>2.壞習慣必須改正!</h1>
年輕人也應該注意,尤其是上班族,這兩個容易誘發腸癌的壞習慣應該改正!
1 一次就一天
許多人在辦公桌前坐了十多個小時,久坐不動,導緻腸道蠕動減弱和減慢,糞便中的有害成分卡在結腸中,刺激腸道粘膜。聶衛平曾将患癌症的原因歸咎于長時間下棋。
2 長期吃快餐
上班族長期吃快餐,飲食過于簡單,熱量高,纖維缺乏,增加了患結腸癌的風險。
生病,或者越晚越好!
本文參考:衛生時報,2016年11月11日,"結直腸癌的發現主要取決于篩查"等
版權聲明:歡迎分享!禁止未經授權的複制。
值班導演:楊曉明 本期主編:賈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