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潤文 記者 程守勤 劉敏
2020年元旦剛過,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紮多縣Varitan孤兒福利學校的13歲藏族男孩董周才仁,就收到了最美的新年禮物——在多方愛心接力的幫助下,他在南京接受了第一期右耳重建手術, 江蘇省,實作他的"造耳朵夢想"。
東州菜人外耳重建手術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的醫生進行。為了給蔡仁提供準确的幫助,醫院組織了整形外科、耳鼻喉頭頸外科、兒科、麻醉科、臨床營養學、心理精神病學等多學科專家對他進行診斷。"患者右外耳廓的喪失是先天性小耳,屬于3度小耳。根據患者的病情,為了盡量減少治療時間,決定為患者進行外耳重建手術。90歲的著名燒傷整形外科專家冷永成教授在初步檢查後建議。據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整形外科主任王磊介紹,蔡仁的外耳重建手術應分三個階段進行。半年後進行第二階段的手術。手術的第二階段是通過移植胸部的皮膚并再次植入肋骨軟骨,為"躺着的耳朵"添加一個"基底",使其"站起來",此時耳朵将基本形成。第3階段手術将再次重塑耳朵。大約一年左右後,蔡仁會有一對基本上與對稱相似的耳朵。1月2日,第一階段手術如期進行。上午9點15分.m,手術正式開始。手術過程中,醫生們被分成兩組,一組負責取肋骨軟骨,另一組負責直接埋葬,大家分工明确,手術有序。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張珏拿了肋骨軟骨,王磊在一旁指導。"這個階段非常困難,也是三階段手術中非常重要的階段。王磊介紹,手術采用直埋方式,取了三根肋軟骨,根據蔡仁正常側的耳朵,将患側的耳朵切成耳朵,植入耳後。雕刻耳朵是一項細膩的工作,要有工匠精神,不僅要注意耳朵的大小和形狀以及對方的對稱性,還要有逼真的效果。取出的3根肋骨軟骨由王磊主任精心雕琢修剪,最後一個栩栩如生的耳托"完成",在蔡仁的耳朵後面"安定下來"。曆時近4個小時,手術順利結束。手術後醒來的蔡仁被推入病房,等待他的是他的祖母和"南京好市民"和"觸動南京的身影"吳素華。吳素華年輕時在玉樹當騎兵,從此形成了"玉樹情結",幾乎每年都會回玉樹看。2017年7月,紮多縣瓦裡坦孤兒福利學校校長周英然邀請吳素華到校,吳素華與當時11歲的董周才仁見面。蔡仁在海拔4200多米的山區長大,一直由祖母撫養長大,家庭一貧如洗。由于他從小就失去了右耳的聽力,外耳被肢解,他隻能依靠左耳來維持聽力。吳長老決心要"幫助這個孩子,讓他和正常人一樣有耳朵"。近兩年來,經過多次努力尋找和選擇,吳素華聯系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在了解了東州彩仁的情況後,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副院長黃英姿表示全力支援,醫院還為東州彩仁成立了專門的治療團隊,各學科專家制定最佳治療方案,多學科共同努力打造彩仁的"耳夢"。在治療費用方面,江蘇瑞華慈善基金會在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的耳部重建慈善項目得到全面解決。治療費用問題解決了,但東州彩仁還面臨着交通、住宿、生活費等費用問題。因為紮多縣距玉樹州首府近300公裡,距省會西甯市1100公裡,路途遙遠,孩子手術需要在玉樹和南京之間多次出行,這筆費用無法由任家承擔。經過多方協調,江蘇省慈善基金會聯合會為一期手術提供了3萬元的補貼。為了幫助蔡仁實作夢想,各行各業都在轉達這個來自玉樹的男孩的關懷。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特意安排了一個病房,友善奶奶照顧蔡仁,還安排了2名藏醫生作為志願者,以友善溝通。聽說有一個小藏族弟弟來了,病房裡正在接受小耳朵重建的小病人來迎接他。"握手,我們是好朋友,以後再一起玩吧。小病人握住蔡仁的手,蔡仁露出久違的笑容,試圖融入中大醫院"小耳朵之家"溫暖的大家庭。看到媒體報道後,一位熱情的南京市民來到市立看彩仁,他特意給蔡仁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雖然我們的語言有限,但我們對你的心是相連的,不受限制的,在南京享受這無限的愛,東周菜人,紮西德勒克!"付出的代價是:愛你的南京人。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大家對蔡仁的祝福。"本來蔡仁很害羞,甚至有點自卑,但近幾天來,在好心人、志願者和醫療的關心和幫助下,他的心慢慢打開了,變得更加開朗。"吳素華說。在這次住院期間,醫院會安排志願者教蔡仁學習一些文化課程,整容"小耳朵之家"也會策劃愛心活動,讓蔡仁在醫院的生活更加有意義和有趣。目前,董周彩仁的右耳重建手術一期已經順利完成,20天後,他将傳回玉樹繼續學業,大約半年後将傳回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進行第二期手術。(健康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