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歌曲的群星合唱似乎是我們遇到一些重大事件的重要傳統,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不例外。這一傳統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可以追溯到1985年誕生的第一首中文公益歌曲。
視訊加載...
這首歌,曾經是中國音樂教父羅大佑的辛勤付出,也讓他心碎,直接帶領羅大佑離開台灣,離家出走。

羅大佑,中國音樂教父
<國際公益浪潮>h1級"pgc-h-right-arrow"的終結</h1>
1984年,埃塞俄比亞大饑荒造成數百萬人死亡,震驚了世界,并被報道為"地球上最接近地獄的地方"。
英國歌手鮑勃·格爾多夫(Bob Geldof)和米奇·烏爾(Mickey Ull)寫了一首名為《他們知道這是聖誕節嗎》(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的歌曲,在1984年聖誕節之前,他們聚集了數十名英國流行歌手,以Band Aid的名義錄制了這首單曲,每年籌集超過800萬英鎊來幫助非洲的受害者。
他們知道這是聖誕歌曲封面嗎
英國公益歌曲的浪潮傳到了美國,讓美國音樂節深受震撼。1985年1月28日,在國家音樂獎頒獎典禮之後,邁克爾·傑克遜召集了45位美國歌手組成了"美國為非洲",這是一張在洛杉矶A-M工作室錄制的單曲《我們是世界》的一夜唱片,由哥倫比亞唱片公司于1985年3月7日發行。
四十五位美國歌手組成了"美國為非洲"(
1985年7月13日,由英美音樂界共同舉辦的大型音樂會Live Aid在同一天在倫敦和費城舉行,大衛·鮑伊,鮑勃·迪倫,麥當娜,女王樂隊,甚至早已停業的齊柏林飛艇和披頭士樂隊出現在Live Aid上,全球有超過15億觀衆觀看電視直播, 籌集8000萬美元的慈善資金。
"明天會更好"是中國音樂對全球音樂公共利益的回應。在Live Aid演唱會後不久,台灣的音樂産業開始準備制作自己的公益歌曲,名為"呼應世界和平,慶祝台灣統一"。
公益歌曲《明天會更好》
能力強、人氣好、路面廣闊的張愛佳當選為歌曲召集人,負責協調創作、制作、召集歌手演唱等一站式事宜。她邀請朋友羅大佑寫這首歌,并委托當時著名的音樂制作人李守全負責歌曲制作。
羅大佑負責《明天會更好》的作曲
<"pgc-h-right-arrow">的歌詞應該是批判性的還是聳人聽聞的</h1>
張愛佳對羅大佑可以說對好有所了解,接到了她的邀請,羅大佑自然有責任。然而,他煞費苦心寫的《明天會更好》的歌詞卻遭到了制作團隊的一緻拒絕,他們認為他歌曲的批判基調太暗淡了。
張愛佳和羅大佑是多年的密友
制作團隊的擔憂并非沒有道理。當時台灣還處於戒嚴狀態,新聞局要求所有歌曲在發行或公開播放之前都要經送去審查,歌詞也受到非常嚴格的審查。羅大佑的作品一直強調歌曲的社會責任感、深刻的洞察力和極緻的人文關懷,歌詞難免在針線之間,是以逼着一如既往地為他複習修改後的歌詞。
羅大佑年輕時
在制作人李守泉的帶領下,張大春、徐乃生、李守全、邱福生、詹洪志等著名詞曲作者齊心協力,将歌詞改成了我們現在聽到的光明、充滿希望的未來版本,然後由陳志遠創作完成這首歌。至于歌詞都改了,羅大佑隻是說修改後的歌太過聳人聽聞,少了強調"責任",也沒有追究。
李守泉、羅大佑多年後演唱《明天會更好》
随後,羅大佑、張愛佳上前召集了來自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60位華人歌手一起演唱,這些歌手跨越不同地區,來自不同的唱片公司,也打破了合同限制,隻為打造了一首華人、影響世界公益歌曲。
六十位中國歌手一起唱歌
這首歌的版權最終由藍白唱片公司以高價出售,1985年10月25日,"明天會更好"MV正式發行,籌集了600萬美元的公共資金捐贈給消費者教育基金會,并将香港發行的收益捐贈給兒童合唱團。
35年後,這首中國音樂在曆史上最經典的公益歌曲中久久未有,成為中國公益晚會的主要必備歌曲。
這首歌由藍白唱片發行
至于羅大佑的原創歌詞,已經很多年沒看過了。逐字逐句地讨論哪句話是羅大佑筆迹,也成為羅大佑粉絲的一大喜悅,我們隻能從制作人李守泉的采訪中透露隻有文字,看原歌詞有多"灰"。
比如,衆所周知的"誰能忍受看到昨天的悲傷,帶走我們的笑容",原話就是"誰能忍受看到最後那個小醜"。那年夏天,"台灣卓别林"無法答應不幸死亡,羅大佑為他寫下了這句話。許志永之死涉及的醜聞太多,歌詞難免被替換。
《明天會更好》羅大佑原創
直到前幾天《明天會更好》的原始版本問世,我們才意識到上面的句子是所有句子中最小的。原來的346字,改了181字,幾乎可以說是把歌詞改寫了一遍。
兩個版本之間的歌詞比較(上圖)
< h1級"pgc-h-right-arrow">羅大佑離家出走</h1>
1985年底,台灣大選"明天會更好"被迫與政治有關。一方面,羅大佑對自己被"政治剝削"感到憤怒,另一方面,他受到不知名人士的批評,憤怒地切斷了與台灣樂壇的聯系,飛往美國,甚至拒絕在自己的專輯上制作這首歌。
盧先生赴香港發展
多年後,羅大佑對當時的事件還是有一種芥蒂克:"藝術,應該是一個很簡單的想法,不應該涉足政治什麼。我從不認為我寫的歌是政治歌曲。寫歌,應該很自然,人性化!"
不僅如此,這首歌甚至成為羅大佑最讨厭的作品之一,無論走到哪裡,他都不想談論太多。用他的話說,"我隻是想表達對明天的渴望,但事實證明它是政治使用的工具,你會喜歡它嗎?"
羅大佑最近拍了一張照片
2018年,羅大佑參加了綜藝節目《讀本》,和董青聊起了自己的小女兒。"你可以再為她寫一首歌,寫一點歌詞,"董說。他說:"明天會更好。"聲音剛降下來,董青和觀衆們就一起笑了起來。羅大佑自己笑道:"我真的沒想到,現在這首歌還在設定,我的天啊。"此時的羅大佑,臉上早已不見的一次寫在臉上的憤怒和角度。
羅大佑出現在《讀書人》中
2019年10月25日,滾石在其官方頻道上釋出了其首個改版高清版《明日更好MV》。羅大佑、蘇偉、娃娃、蔡琴、齊宇、齊琴、黃琦、陳淑軒、李宗生、費玉清等60位熟悉和綠影的音樂巨星都在其中,引發懷舊。
"明天會更好"高清版MV
三十多年與風的糾葛,這部經典終于離開了我們,是一首具有普世價值的溫暖主題,也是這首歌自身的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