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盤點二鍋頭的沉浮史01020304

作者:朱小鹿

二果頭早已成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大街小巷裡人人都知道。

無論是朋友聚會還是婚禮慶典,隻要人們想"喝兩口",就會想到兩鍋頭,便宜又好吃。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第二個鍋頭從何而來?在第二鍋頭的發展過程中,經曆了怎樣的曲折或傳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01</h1>

傳統的白酒,原料應用水蒸,發酵後,燒制後再取出葡萄酒,然後在得到的葡萄酒中加入原料,發酵再燒制,循環五到六次。

當一鍋酒被燒制時,第一次燒制時流出的酒被稱為"鍋頭",濃度高達75度,但用量很小。

在用水連續稀釋的過程中,葡萄酒的濃度持續下降,最後一壺流出的葡萄酒被稱為"微酒"。

而"清酒微"隻有十度左右,不能飲用,蒸餾結束後,回收利用,用來提煉食用酒精。

清朝康熙時期,繁榮的世界和平,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出現了大量的商業名稱。

其中,最突出的有四個,分别是:王志和、同仁堂、松竹寨、榮寶寨的前身、元生數。

盤點二鍋頭的沉浮史01020304

商業競争極為激烈,為了占領更多市場,"元盛"酒莊提出要改造釀酒技術。

很快,"元盛"酒莊的釀酒技師,趙存仁三兄弟,順利完成了釀酒工藝的改革,将葡萄酒的口感提升了幾個檔次。

在蒸制過程中,他們用水蒸第一鍋和第三鍋,将葡萄酒水用于其他方式,分别出售第二鍋蒸酒。

這種酒叫"二國頭",老北京人也叫它"二樂子",口感最醇厚,迅速搶占市場,紅酒遍布老北京。

據說,當康熙皇帝打獵歸來,經過前門大街時,一陣酒香氣冒了出來,這讓康熙皇帝跟着香走了。

他跟着香味一路走到趙三兄弟的酒莊,第二鍋頭的香甜讓康熙皇帝贊不絕口,特意贈送了一塊"元盛号"牌匾。

在康熙的加持下,元盛酒廠的口碑從此大大提升,第二鍋頭一度缺貨。

二果頭工藝是中國白酒釀造史上的重大工藝創新,被譽為中國白酒發展史上的"裡程碑",也是古都北京最具特色的文化旗幟。

現在,"元盛"酒莊已被改建為博物館。

然而,曆史的車輪滾滾而來,第二個鍋頭逐漸被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中。有機會讓第二鍋頭回歸大衆的願景,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是紅星二鍋頭的崛起。

盤點二鍋頭的沉浮史01020304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後,新中國成立。

為了讓老百姓喝到便宜的酒,新中國出台了白酒專賣政策,随後成立了華北酒業專賣公司實驗工廠。

華北酒業是紅星二國頭的前身。

不久之後,為了迎接新中國的誕生,華北葡萄酒作為北京第一家國有釀酒廠,面臨着一項艱巨的任務——生産禮品酒。

華北老牌不敢馬虎,花了四個月的時間重組生産線,沿用了之前的釀酒工藝,成功釀造出第一批瓶裝雙鍋頭酒,命名為:"紅星品牌雙鍋頭"。

從此,在北京風靡已久的二國頭酒,才真正有了一個品牌名稱——紅星。

随着時代的發展,紅星二鍋頭逐漸壯大,第二鍋頭酒逐漸從工藝品轉變為品牌,最終形成品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0">02</h1>

由于紅星二鍋頭出色地完成了送酒任務,工廠長老王秋芳等30多名員工被特邀參加成立儀式。

多年來,紅星是唯一一家獲得此殊榮的酒類公司,而且有很多傳言。

據記載,1949年全年,北京大小酒廠共生産二果頭酒20.5噸,全部被命名為紅星二果頭。

盤點二鍋頭的沉浮史01020304

乘着國家發展的東風,紅星二國頭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好。

代代相傳,"北京二國頭葡萄酒釀造工藝"日趨成熟,不僅入選了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而且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經過論證,專家組得出結論:

紅星完全繼承了北京二國頭的傳統釀造工藝,是這項技藝的真正傳承者。

此後,紅星二國頭自封為"二鍋頭祖師"。

2000年以前,國内經濟狀況不發達,商品銷售存在普遍資訊缺口,第二鍋頭在北京有名,在其他地方卻不明顯。

在老北京人眼裡,喝酒就是喝兩鍋頭,兩鍋頭等于紅星,其他酒牌根本沒有生存空間。

随着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商家的營銷手段越來越豐富。

為了開拓市場,紅星二國頭盯着消費群體,尋找當時因"硬漢"形象而走紅的演員張涵宇,在電視上大肆宣傳。

同時,聯合商場、超市、餐廳、餐廳等促銷活動,紅星二鍋頭在國内推出了一個品牌,甚至在國外酒類大賽中獲獎。

在那些年裡,紅星二國頭是一個适當的行業霸主,也是全國第一個。

自1965年以來,國家對北京市中心和北京郊區附近的酒類管理進行了标準化,共支援了19個各種規模的郊區縣。

其中,牛欄山酒廠發展得最好,但位于郊區縣城,一直被城裡人看不起,無論如何,都拿不到紅星酒廠。

盤點二鍋頭的沉浮史01020304

看到市場上商品的種類越來越豐富,機會也越來越多,同樣是二鍋頭的牛欄山當然是不願意的。

這時,一位名叫李懷民的釀酒師在牛欄山酒廠一步步崛起,逐漸掌握了話語權,成為酒廠黨委書記。

在他的帶領下,牛欄山酒廠和紅星酒廠在擂台上奮戰,紅星二國頭稱自己是"祖師",牛欄山稱自己為"正宗的二果頭,正宗的北京風味"。

之後,牛欄山幹脆走了"低端路線",走向了黑色,比紅星更受歡迎。

為了拓寬銷售管道,還結合新興的銷售模式,捆綁經銷商的利益,将電商和各種小超市聯合起來,讓消費者随處可見。

短短五年時間,牛欄山已占據300多家餐廳,三年後,這一數字已超過4000家。

紅星内部管理僵化,銷售管道不強,在與牛蘭山的戰鬥中逐漸敗下陣來。

如今,牛欄山已經轉型為酒類銷售行業第一的順新農業,狠狠地将昔日的老大哥"紅星"壓在地上,揉搓。

小勞工李懷民早已成為行業内的典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6">03</h1>

為了打開牛欄山第二鍋頭的知名度,李懷民付出了很多努力。

清朝時期,皇帝出門到承德避暑,途經北京牛欄山鎮,這裡一直是皇帝外出巡遊時大軍短暫休息的車站。

每年夏天,牛欄山鎮都有許多高官貴族,酒類商店逐漸開張,商業越來越繁榮。

新中國成立後,商業标準化管理,釀酒已成為牛欄山鎮最大的産業。

李懷民出生于牛欄山鎮,在葡萄酒文化的影響下長大。

盤點二鍋頭的沉浮史01020304

高中時,李懷民對電子技術情有獨鐘,一有時間,就在工廠中的房間裡學習各種電子電器産品,新品不敢碰,于是拿出舊品拆裝。

畢業時,老師看重了他的動手能力,特意指派他到一家有事業心的電子電器廠工作。

很快,李懷民成為工廠的技術骨幹,前途一片光明。

改革開放後,許多工廠的經濟效益不好,勞工下崗,很多人不滿足于現狀,辭職出海。

除了辭職出海,李懷民面前還有三個選擇:第一個是留任,第二個是調到牛欄山酒廠,第三個是去北京一家大型國有建築公司工作。

因為他從小就對家鄉牛蘭山釀造的第二鍋頭有所了解,是以他毫不猶豫地收拾行李,跑到牛蘭山酒廠彙報。

回到家裡,李懷民傻眼了。

一開始,牛欄山鎮兩旁林立着酒類賣場,熙熙攘攘,熱鬧而熱鬧,但現在國家發展迅速,時代日新月異,他認為家鄉的經濟将作為機遇起飛。

出乎意料的是,釀酒廠不知道如何靈活,釀酒仍然使用傳下來的舊方法,每個工藝主要依靠體力勞動,配方根本沒有任何創新,并且逐漸消失。

紅星二國頭的崛起,讓他看到了白酒行業的希望,他堅信白酒行業是正确的選擇,隻要走對了路,就能達到巅峰。

他放下多愁善感,親自投入到一線工作中。

盤點二鍋頭的沉浮史01020304

李懷民從工廠中的房間的普通燒酒勞工開始,跟着經驗豐富的傅老師學習,把發酵的酒糟送進蒸餾鍋裡蒸酒。

他每次蒸酒,配方的比例,發酵時間和其他每一個過程,他都很熟悉,并嚴格控制。

後來,回想起這次學徒生涯,他顯得很無助:

當時,我的動力特别大,似乎不知道每天什麼工作很辛苦,什麼很累,我隻想盡快掌握各種技術要領。

說實話,學習這些知識是很困難的,因為釀酒業是一個遵循傳統的行業,很多東西沒有現成的理論名額可以參考,而完全是由勞工積累的經驗和了解決定的。

有句話說:"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

即使又累又苦,李懷民也從未想過要放棄,他從不放過釀酒的每一個細節,親自參與配方和工藝的改進,開發新産品。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1">04</h1>

随着改革創新,牛欄山二鍋頭逐漸走出困境,賣得越多越好

李懷民也逐漸從工廠中的房間的普通燒酒勞工成長為酒品鑒定師、工廠中的房間主任、廠長、黨委書記、公司廠長。

他成功的反擊依賴于專業精神。

有人曾經問過他:"你不後悔電工的輕松工作,發現自己釀造葡萄酒很辛苦嗎?"

李懷民自信地回答:

不,我當時就知道喝酒是一種奢侈,因為隻有得到大隊長的準許,我才能買到。

他有點擔心喝酒不容易,他決心改變釀酒過程,讓每個人都能以好價錢喝到好酒。

懷着一顆真誠的心,我想得少,多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