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作者:廣州購書中心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前段時間,第32屆金曲獎獲獎名單正式釋出。在中國流行音樂界最重要的獎項中,最受矚目的特别貢獻獎頒給了歌手羅大佑。

當熟悉的人物重新進入舞台時,我們意識到這位67歲的紳士已經在這個行業工作了44年。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 第32屆金曲獎現場截圖。

羅大佑這個名字對今天的年輕人來說可能有點陌生,但對于1960年代和1970年代出生的人來說,卻有着非凡的意義。

自1982年發行首張專輯《志虎晔》以來,羅大佑的創作影響了整個中國音樂界。

多年後,這個讓李志迷戀的人,李宗生驚慌失措,讓林曦欽佩,依然張開嘴,是生命。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在無地域無國界的音樂世界中,他的歌曲跨越海峽兩岸三地,帶來理想主義70年代的沉思力量和80年代肆意揮霍的沸騰情緒。直到今天,無論你是否經曆過他創造的時代,你一定在你生活的某些部分經曆過他的歌曲。

正如微網誌部落客@Kutnahola's Bones所說,"我這個年紀的人似乎已經走遍了每一個路口,有一艘用羅大佑的歌聲做的船,在那裡等着我,把我送過去。"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不是金曲獎給了他這個獎項,而是因為他,金曲獎大放異彩。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永恒留在時間的故事中

高曉松曾經說過,羅大佑在30年前寫下了當下時代的所有挽歌。

李宗生說,歌詞有50個人寫,但羅大佑的歌詞獨一無二。

有人說,中國流行音樂有兩種,一種是羅大佑,另一種是其他人。

1982年,依然留着長發的羅大佑,身穿黑色衣服,曾經戴過太陽鏡,但眼中卻有一團無盡的火焰。

那一年,他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志虎仁烨》,在整個中國樂壇引起了轟動。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 羅大佑專輯《在乎的人》封面

在情歌和學校民歌的時代,人們第一次知道,原曲也能用如此嘶啞的聲音表達憤怒,詞語可以前衛,極具批判性。晦澀難懂的歌詞,今天仔細聆聽依然令人心痛。

評論家、思想家、作詞家、作曲家、歌手,五個身份的結合羅大佑。

他的筆下充滿了優美的詩意,他的歌唱着家鄉的感情,他的思想和想法将穿過時間的塵埃,沖進每一個毛孔。

他寫了所有衆生,道中充滿了人,悲傷卻沒有親近,宏偉卻渺小,直入靈魂。

羅大佑從批評家的角度,以文學的方式,賦予了作品針線活的精神内涵,像他的聲音一樣刺耳,成為時代的先鋒。

今年67歲的羅大佑,更像是一個遙遠的身影,一個空靈的象征,一個大哥哥的傳奇。

2008年,他與李宗生、周華建、張振月組成縱線樂隊。網友們說:"這是一個把自己的公牛分開,結合世界第一的樂隊。"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 縱線帶。

他幾乎不上綜藝節目,沒有微網誌,也沒有Facebook。

在演唱會上用嘶啞的聲音唱完《握手》後,他笑着說:"一次握手比數以萬計的微網誌要好,因為你真的和人接觸過。"

也許已經沒有多少人聽過羅大佑了,但當熟悉的旋律響起時,他們常常驚呆了:"原來是他唱的這首歌。"

當水流帶走了時間的故事,這個在音樂界生活了幾十年,用音樂批判現實的人,依然承載着很多人的青春。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在大家的電影記憶中,有一個羅大佑

38年前,羅大佑唱道:"當未來的世界充滿了一些陌生的旋律時,你現在可能會想起這首古老的歌。

現在就是人們所說的未來。

一路上,大家的電影記憶都有一個羅大佑。

1976年,還在醫科大學讀書的羅大佑開始了他在唱片業的第一份工作:為電影寫歌。

1977年,台灣導演劉偉斌的《光輝歲月》中,羅大佑幾乎把這部電影中每時每刻都唱舞的歌曲都安排好了。之後,人氣的《歌》,以及《飛翔》和《浮萍》,都出現在了這部電影中。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 電影《光輝歲月》截圖

1979年,秦涵、林清霞主演的《愛跑》,羅大佑寫了整首歌。

他還為大導演宋存壽為電影《無盡之路》寫了同名主題曲,由電影女主角陳淳梅演唱,引起了不少關注。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 左邊是歌曲《Love Run》的翻唱;右邊是歌曲《無盡之路》的封面

1983年,羅大佑參與制作了電影《搭便車》的配樂。在這張真正意義的中國電影史的第一張原創專輯中,羅大玖創作了《同樣的月光》、《無論是不是》、《如果酒是沒有的》等至今仍為人熟悉的歌曲。

同年,著名導演張毅拍了一部體育電影《野麻雀高飛》,羅大佑寫了一首插曲《野百合也有春天》。因為它是一家小公司制作的電影,是以沒有視聽産品,是以很少有人看過。但《野百合也有春天》卻成為了無數歌手翻唱的經典之作。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 電影《野麻雀高飛》海報

1986年,張愛佳出演楊帆執導的《海花》,并請羅大佑創作同名主題曲。歌詞使用經典的長句和短句,具有非常古典的含義。據說這首歌的創作靈感來自維多利亞的港灣,旋律如波浪般柔和。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 電影《海上花》截圖

1988年底,羅大佑的第四張專輯《同志情人》發行,這張專輯中的歌曲成為随後幾年多部電影的主題曲或插曲。比如《暗戀》就是劉德華、林俊賢主演的《神星太寶》的主題曲;《情歌1990》是杜奇峰執導的《阿朗的故事》的主題曲。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 電影《神星太保》截圖

1990年,由三毛創作的電影《滾滾紅塵》的同名主題曲由羅大佑創作。當年,這部電影在金馬獎上獲得了八個獎項,創下了最高獎項的記錄。

次年,三毛去世。為了紀念三毛,羅大佑在歌曲《無悔青春》中加入了四句歌詞,并将歌曲名稱改為《追夢者》。

讓流浪的腳印在沙漠中寫下持久的回憶

飄走的筆迹是你内心深處的激情

誰在聲音中徘徊在過去和後世的轉世中

癡迷地嘲笑我緻命的終身難以了解的護理

第一句話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第二句話表明三毛的身份是作家;第三句話是三毛的英文名字"Echo",在中文中翻譯為"echo";第四句話是三毛莫名其妙的心結和殉道。

這首歌的改編成為另一部經典之作,羅大佑創造了另一種音樂表達形式:以歌曲為紐帶,向摔斷腸子的人緻敬。因為"她的故事就是她的夢想"。

1991年版《雪山飛狐》發行,片尾曲就是這首《追夢者》。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 1991年版《雪山飛狐》CD光牒。/ 豆瓣

1992年,羅大佑為梅豔芳演唱的香港電影《雙手镯》寫了《仿佛是過去》,該片獲得第1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成為梅豔芳的代表歌曲之一。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 蔣志光、倫永良、梅豔芳、羅大佑合影留。/ 豆瓣

也許是随着個人生活或商業上的改變,羅大佑在1990年代中期停止了電影配樂的創作,開始了一段與世隔絕的時期。

直到2005年,羅大佑為電影《黑社會》配樂,這首歌被提名為金馬獎和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 電影《黑社會》海報

2014年10月,導演徐安華的《黃金時代》上映,羅大佑再次出山,為電影寫了一首宣傳歌《隻有一生》,并親自演唱。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一個男人自由地笑

自由哭泣

今生不朽

影片講的是作家蕭紅的一生,羅大佑用三拍的節奏營造出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挑戰"前所未有的最低調"呈現主角的人生凄涼,将小紅的悲傷推向高潮,也流淌着自己的曲折。今年羅大佑已經六十歲了,他用自己的創作讓世人忘記了他的皺紋。

2018年,溫牧業執導的《我不是藥神》在大陸上映後,羅大佑為這部電影創作了一首《夜是秋月》。。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這首歌不是主題曲或宣傳歌,而是有一個新奇的名字"音樂感覺",表達了自己在音樂之後的感受。

在音樂的道路上,羅大佑一直在前行。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音樂中的重磅理想

也許,遺忘是時代的慣性。

起初,我不知道這首歌是什麼樣的,但我明白我已經是歌曲中的人了。現在,當我們可以感歎《童年》、《鹿港鎮》、《愛的箴言》等熟悉的旋律時,這位曾經被诟病"長相醜、嗓音難聽,沒人想免費送唱片"的年輕人,卻成了時間的歌手。

要真正熟悉和評價羅大佑,就要回頭看他一路走來的音樂道路,隻有這樣你才能明白,他為中國流行音樂留下了什麼,他在音樂上有什麼樣的重心理想,給觀衆注入了怎樣的柔和關懷和堅強的力量。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 2018年羅大佑南京演唱會現場。/ 騰訊視訊

黑格爾曾經說過:"你不愛音樂,你不配成為人類。雖然他熱愛音樂,但他隻能被稱為半個人。隻有那些癡迷于音樂的人才能被稱為人類。"

好歌就像時間膠囊,包含生活必須經曆的一切。

在金曲獎頒獎典禮上,馬世芳為羅大佑發表了一段演講:"一張唱片可以遠不止娛樂,更是震撼時代的文化盛會。

"做好一生","用自己的人生體驗人生",羅大佑從業44年,老人一直沒有停歇。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從來沒有人像他一樣,在人們的心中如此深刻地表達過美和多愁善感,也沒有人能像他一樣,用時代的悲傷和悲傷為整個時代譜寫一首挽歌。

67歲的羅大佑,雖然他的歌還沒有過時,他告訴我們,充實的人生絕不隻是一段小小的愛情。還有人生的起起落落,跌宕起伏,精神質疑,社會反思,積極樂觀的精神。

多虧了羅大佑,也因為他,我們的青春有了一段不朽的旋律,把永恒的時間留在了流水的故事中。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