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龍平平:《覺醒年代》裡,我最想寫的是陳延年

作者:觀察者網

導言: 五四新文化運動和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對中國和世界的曆史程序有着深遠的影響。直到今天,這些年來積累的革命精神和高昂的士氣,仍然能引起我們的共鳴。今天,我們回顧這段曆史,作為崇敬和緬懷的表達,也是反思和起點。為此,圍繞熱播劇《覺醒時代》和影視劇背後的故事,觀察家網采訪了《覺醒時代》編劇、原中央文獻研究室三部研究部主任龍平平。

觀察者網:除了《覺醒的時代》之外,你還參與了鄧小平在《曆史之交》和《我們的法國歲月》中的創作。作為一名專業學者,你寫電視劇的主題特别生動。您能與我們分享您的創意技巧嗎?

龍平:我學的是曆史,主要是黨的曆史。做一些關于黨史題材的電影和電視作品,也是我們以前工作的一部分。我首先參與了紀錄片的創作,并參與了所有涉及鄧小平的紀錄片。後來,拍攝相關題材的電視劇,我也作為機關負責人參與其中。這些作品可以拍下來,是一種組織行為,也不是我個人的功勞。

觀察者網:這三部劇中有什麼元素是一緻的嗎?

龍平平:"覺醒的時代"講的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和中國共産黨的成立,《我們的法國歲月》講的是一群年輕人如何從留在法國的角度成為共産主義者,《曆史之交的鄧小平》講的是改革開放。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緻辭時提到,中國共産黨的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改革開放的推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在中國發生的三件大事,也是中國偉大的三個裡程碑。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複興。我們的發展是互相聯系的,我在這三部劇中都寫過這些裡程碑。我還寫了一個劇本,"大道漫步",關于建立一個新的中國,正在準備中。

觀察者網:毛主席在《覺醒時代》中出場的鏡頭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在處理這部劇時,你有什麼想法嗎?

龍平:這個片段真的很經典,導演在美術處理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他走了一條長長的街道,集中了民國早期的社交場景。随着毛澤東的腳步,各種社會現象都乖乖乖!同時,也讓人們有了"一些人氣人物,也看現在"的感覺。

龍平平:《覺醒年代》裡,我最想寫的是陳延年

毛澤東出場錄像

觀察者網:《覺醒時代》展現了五四新文化時期的一群著名知識分子和熱血青年。在所有角色中,哪一個最能激發你的創作欲望?

龍平平:我最想寫的是陳延年。我參與了電視連續劇《我們的法國歲月》的創作,該劇沒有寫關于陳和喬陳。一位上司同志讀了劇本,特意叫我們回家,鄭重地告訴我們:要留在法律裡學習這段曆史,就要寫陳彥年、陳巧年兄弟。

而且,周恩來和陳彥年、趙世妍也有很深的感情。解放後,周總理還特意找到了趙世妍的妻子夏生活,請她寫一篇回憶陳燕年的文章。

陳彥年去世時年僅29歲,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江蘇省委書記。在他被捕時,國民黨反動派勸他自首,但他甯願死。在酷刑場上,他甯願死也不願跪下,最終被刀砍死。

陳彥年是革命理想主義者,他和父親陳獨秀的不同之處在于,他認為要救國,不能像陳獨秀那樣想回國,那隻能給家庭帶來不幸。是以,從年輕時起,他就決心為了自己的國家而犧牲自己的個人欲望。十幾歲時,他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六不"的戒律:"沒有閑置,沒有戲劇,沒有攝影,沒有大廳,沒有衣服,沒有個人性行為。

正是受到這些事情的啟發,我收集了大量關于陳燕年的資訊,越來越感受到他的偉大。

龍平平:《覺醒年代》裡,我最想寫的是陳延年

《覺醒時代》中的陳彥年

觀察網:電視劇中有非常動人的片段,是陳獨秀用頤和團一位老人的話說了一種感覺,而李大昭即将建黨,他們看着河灘上饑餓的人,決心為共産主義奮鬥一生。從曆史上看,陳獨秀對頤和團的态度一直很複雜。1918年,陳獨秀還發表了《信條紀念碑》一文,批評義和團的無知。你設計這一集是為了強調陳獨秀對益和集團的看法在思考後發生了變化嗎?

龍平平:陳獨秀确實寫過定義和團,但後來确實改變了對義和團的态度,還寫了一篇贊美義和團的文章。在這一集中,我并沒有刻意說,他對正義和團的态度發生了變化,這方面沒有任何意義。

這個場景是編造的,因為陳獨秀和李大秀在從北京到天津的路上,他們真的在讨論建黨。這已被召回,應該寫進黨的曆史,但具體對話的内容尚不清楚。是以,我們結合曆史事實來推出合理的虛構。我查了一下資料,那一年北方的災難,有一幕饑餓的景象千裡迢迢,于是我想象着他們兩個人在路上看到的這一幕。

老人的身份被設定為"義與老",以烘烤悲劇感。老人,和他曾經和他鬧過交道的兄弟們,都死了,他們都是活着跳舞的"小主人",這些人其實是在為國家做貢獻。共産黨的成立是為了什麼?這是為了這些人。有了這些細節,這就更加引人注目了。

龍平平:《覺醒年代》裡,我最想寫的是陳延年

劇中的"正義與軍團的遺産"

本文為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在WeChacn上關注觀察者的WeChacn,每天閱讀有趣的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