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法官張爽:治家庭的病解社會的憂

作者:廖昊

□ 徐維倫,法治日報/Instagram的全媒體記者

張爽現任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人民三庭副院長、北京市第十二屆黨代會代表。她始終牢記共産黨員的第一地位,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公仆意識,積極發揮黨員在深耕家庭事務審判中的先鋒模範作用,把工作放在維護家庭和諧、建構轄區和諧社會的大局中去思考和把握。今年6月,張爽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共産黨員"。

法官張爽:治家庭的病解社會的憂

家庭審判小組改革的先行者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國家法院系統内開展家庭審判改革,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成為試點法院之一,張爽家事法庭承擔起任務。

考慮到家庭糾紛三點法律、七點情感、倫理、道德、情感等因素的綜合特點,張爽結合兩年的家庭審判經驗,不斷探索創新,首先嘗試組建"3加2"家庭特色審判隊,即在普通審判團隊一審中,一人幫助, 一本書在吸收人們的調解員和心理咨詢師作為團隊成員的基礎上,在跟蹤和解決家庭糾紛的整個過程中,進行過程中的跟蹤和解決。

有幾位已經80歲的人離婚了,雙方的态度都很堅定,離婚的原因在生活中是小事,老夫婦輪流找張爽"控訴",一個從60年前開始談熟人。也正是這些瑣碎的抱怨,讓張爽敏感地意識到老夫婦的感情還在,她邀請了心理咨詢師和人民調解員團隊,與雙方多年的老同志一起調解,讓老夫婦在法庭上也能感受到關心和溫暖, 最後兩個老人和開始一樣好。這種靈活的家庭案件審理新模式,修複親人之間的情感裂痕,達到"結案、辦事、人與人"的目标。

法官張爽:治家庭的病解社會的憂

張爽正在從他的客戶那裡了解到家庭訴訟背後的故事。

家庭試驗創新機制的推動者

在6年多的專門家庭案件中,張爽結了千個案件,并以"治家治病,化解社會後顧之憂"為己任,把人民家務當成自己的家務來做,讓老百姓感受到了正義的溫度。

張爽以家庭特色審判團隊結構多元化、團隊建設開放性等優勢,将全過程調解、心理引導、刑後回訪、反家暴關聯等工作機制融入審判實踐,充分發揮全方位家庭審判新模式的作用,實作公平正義, 調解促進家庭和睦,緩和阻力,以保護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并在很多情況下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會效果。

此前,張爽審理了一起特殊贍養費案,一位母親起訴了她的獨生女,要求她支付贍養費,其用意是不想錢,但她的女兒十幾年來都會是她的門,母親想見女兒,幫不了路,不得不上法庭起訴。

如果隻是依法,對于法官來說很簡單,但根本問題解決不了,是以,張爽會把心理引導機制納入庭審,經過幾次工作,母女終于在家調解室能夠坦誠溝通。母親後來對張爽說:"這個案子你滿意了,你怎麼評價我,這是這幾年我唯一一次和女兒坐下來好好聊聊,女兒終于願意和我溝通了,謝謝。"

法官張爽:治家庭的病解社會的憂

婦女權利事業處于首位

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家庭法官的優先事項。反家暴法實施之初,張爽積極參與法律宣傳工作,通過參加新聞釋出會,擔任電台法治節目嘉賓,提供現場法律咨詢服務等方式,引導公衆轉變觀念,促進婦女團體提高維權意識, 這樣,家庭暴力的潛在受害者就可以采取各種救濟方式來保護自己。此外,她還通過西區法院的"綠色通道人身安全保護令",為多起家庭暴力案件的女性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和服務。

在一名年輕女子李某請求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案件中,經西城市婦聯協調,張爽第一時間與被害人及公安機關交談擷取材料,考慮到被害人情緒不穩定,她多次安撫被害人,并保留一部24小時手機, 讓受害者能及時聯系到法官,緩解緊張情緒。案件結案後,張爽通過刑後回訪機制繼續與李保持聯系,該機制長達兩年,定期了解李某的生活和心理狀況,并申請為李某安排專業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指導。

張爽表示,她将繼續與自己的家庭審判團隊一起,堅持為人民伸張正義、公平正義,以"治病,解決社會後顧之憂"為己任,以推動全社會建立愛心家庭關系,弘揚家庭美德向上向善, 實作對共享家庭的追求和不懈努力。

來源:法治日報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電子郵件位址: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