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草地貪夜蛾已累計發生778萬畝 雲南釋出病蟲害防治提醒

近日,來自省農業和農村廳的記者獲悉,據監測,截至7月14日,雲南省受蟲源區、高基和高溫多雨天氣影響,全省草原貪夜蟲、粘蟲大面積發生,局部地區發生嚴重。其中,草原貪夜蛾121個縣累計77789萬畝。省農鄉廳要求,各地要密切關注蟲害的發生,廣泛動員群衆,及時做好防控工作。

據統計,今年草原貪夜工面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7.55萬畝,普洱、文山、臨沂、紅河、玉溪等州市發生的面積超過50萬畝。在一些地區,防控不及時的田間發生嚴重,上穗危害大,嚴重影響産量。

第二代粘蟲在曲靖、文山、紅河、昆明、玉溪、麗江等6個州市,發生面積7.072億畝,同比增長8.96%。宜門、華甯、元江、澄江、開元、建水、米勒、魯溪、馬力波、文山、特朗、成貢等12個縣32個鄉鎮出現嚴重破壞田地,部分玉米田大部分的葉子被蠶食。

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 草原貪夜蛾多管齊下

為了防治草原貪夜蟲,省級植保檢查站要求各地區加強系統監測、科學防控、理化誘導控制、生态控制、生物防治,抓好攔截帶建設,確定糧食安全。

在監測工作中,利用雷達、高空監測燈、性誘發監測和野外系統調查等"三位一體"監測技術和方法,充分掌握草基夜蟲高海拔種群和野外種群的動态和趨勢,并進行檢測、預警和早期防控。

在6-8月,草原貪夜蛾疊加暴發期,以移動通道為重點,以種植面積為重點,采用化學防治、施藥時間選擇清晨或傍晚草蛞蝓活動覓食期,盡快降低蟲口基數,減少傳播數量。在成蟲集中遷徙期間,利用性誘因、殺蟲燈、食源誘因等方式殺死成蟲,減少成蟲種群數量,減少成蟲産卵數量,降低基數,減少下一代危害。

在德宏、西雙版納等冬季玉米種植區,繼續采取節水和旱輪作措施,在玉溪、昆明、楚雄等鮮玉米種植區采取蔬菜和玉米輪作,在全省煙草種植區,同田采取每年輪作煙草和玉米種植。

保護和利用天敵,人工釋放叉角蛞蝓、夜黑蛋蜂等天敵,并應用生物農藥等措施進行防控。幼蟲幼蟲期,根據當地情況,選擇羽衣甘藍夜生菌病病毒、蘇雲金旗、金龜綠蛞蝓等生物制劑噴灑或施用,并不斷控制草夜蟲種群數量。

各地草原到主要飛行路徑,鋪設了高空燈和性誘捕桶,建設和改進了5條攔截帶,沿25個邊境縣鋪設了高空燈,性誘捕桶建有全國攔截帶;

加強對玉米白斑病、雲斑病、粘蟲病等病蟲害的防控

據近期監測,玉米白斑病、雲斑病已在雲南地區蔓延,發生時間早于去年。同時,第二代粘液蟲也進入高峰期,預計全省三代粘液總體發生率适中,局部暴發危害風險較高。

玉米白斑病、雲斑病屬于新型真菌病害,省級植保檢查站要求,所有轄區玉米種植區白斑病、雲斑病危害情況進行普查,全面了解可能危害情況。針對基層乾部識别、預防難等問題,組織專家開展技術教育訓練。充分做好丙烯環喹、吡哆醇、醚甲基環喹等農藥、裝置等防控材料和人員的準備工作。

針對粘蟲斑點發生、落地災害等特點,各省植保檢查站要求,各地應利用昆蟲情況監測燈對測量點進行系統監測,準确掌握粘蟲的發展情況,結合生态、氣候等因素,綜合分析粘連發生趨勢, 及時釋出粘性昆蟲發生趨勢預報。當100株有10隻以上的昆蟲時,盡量防控前對三齡粘蟲、任選的對羟基苯甲酸氯甲酯、乙基聚甾醇等進行防治群組控。(昆明資訊港記者曹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