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佳庚
溫|馮馬牛(微信公衆号:馮倫鳳馬牛)
4月6日,廈門大學慶祝成立一百周年。100年前,被毛澤東譽為"僑胞的旗幟和民族的榮耀"的陳嘉庚抱"教育救國"的雄心壯志,投資創辦廈門大學,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由海外華人創辦的大學。
那麼,陳佳庚是誰呢?他是一位愛國的海外華人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陳嘉庚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他早年赤手空拳在東南亞開創了一家龐大的企業,然後把自己所有的财富都捐給了國民教育、抗日戰争、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有國家上司人曾評論說,陳嘉庚是有骨幹的中國人。他為祖國和人民做了許多好事。全國人民都要記住他,向他學習。
1
陳嘉庚1874年生于福建省同安市。9歲時,他進入農村的一所私立學校,16歲時,他來到新加坡幫助父親的米飯店。
1900年,陳嘉庚回鄉埋葬母親。當他回到新加坡時,他發現他父親的大米店已經關門了,負債累累。當時,新加坡法律規定"父親的債務免于償還",但以信譽為導向的陳嘉基不顧經濟限制,宣布将"為父親償還債務"。經過四年的努力,他用利潤還清了父親欠下的所有債務,這成為華人企業在新加坡曆史上的一個偉大故事。
1904年,30歲的陳佳庚開始發展自己的事業,從最初建立新利川和日清鳳梨(鳳梨)罐頭廠開始,陳嘉庚先後創辦了餅幹廠、皮革廠、肥皂廠、磚廠、橡膠熟制品制造廠等30多家大型廠家,開了100多家店, 再生橡膠園,鳳梨園各1萬多畝,雇用了數以萬計的職工。到1925年,陳的事業進入了黃金時代,他成為東南亞最富有的人之一,被稱為"橡膠王"。
關于經營經營企業的秘訣,陳嘉耘将其概括為"誠意"、"信念"、"果子"、"毅力"四個字,這些話還值得企業管理者學習。
"誠信"——管理企業的價值觀。
陳佳绫經營一家企業,首先要推廣一句"誠"字,按照他自己的解讀,"誠意"的核心内容是對祖國的忠誠,對社會的真誠服務。陳佳庚将"誠意"視為支配自己事業的價值理念,表示自己經營企業隻是為了履行"愛家愛國"的"義務",在他心目中,這種"重于企業的利潤",他"輕錢重義務"。而且,這種價值概念是"脫離自然的",是在企業成立之前就形成的。
"信仰" – 管理企業的道德規範。
在規範和處理企業内外的各種關系時,陳嘉庚強調了"信仰"一詞。這是他為經營企業制定的道德準則。他所謂的"信仰"包括信用、信譽和信任。從企業成立之初,陳嘉庚就把"信念"作為堅定不移的基本原則。重信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水果"——經營企業的競争理念。
陳嘉庚經營一個行業,特别強調競争精神,認為經營企業實際上是在打仗。在這場競賽中,"當有競争精神時,就有進步的效果......不要總是有勝利和進取的想法。競争不僅要敢于冒險,而且要及時做出決定,迅速行動,充分掌握主動權。"如果你行動緩慢,你會失去一切,你會在一場商業戰争中被打敗。陳嘉庚一直倡導的"果子"一詞,強烈展現了他拼搏競争、争勝的精神。
"億"——經營企業的信念理念。
陳嘉庚對企業的經營并不順利,但可貴的是,面對一個又一個挫折,他不氣餒,不動搖,堅決不屈不撓,堅持到底。他說:"一個能經受挫折、能承受打擊、能吃苦的人,就是好人。他"最反對的是沒有毅力的人",認為"世上沒有什麼困難,隻有毅力和責任感"。隻要我們堅定不移,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就不會有無法克服的困難和障礙。"做一個有道德毅力的人,就是要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罕見的巫師。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自己的經營風格,陳嘉庚認為"易"是最合适的。
2
陳嘉庚一生都在宣揚通過工業救國,不僅倡導積極辦工業,增強國力,而且不斷用經營工業積累的财富支援祖國的教育事業和救贖運動。他曾經說過:"我一生都在下定決心,我賺了錢,我受了教育,為社會服務,雖然我遭受了很多困難,但我沒有忘記一天。
陳嘉庚認為,"國家的财富和實力都關心人民。人民的發展完全取決于教育。是以,他以"教育是建國之本,發展學習是人民的本職"為信條。自1913年在家鄉集美創辦國小以來,陳佳庚一生中資助或創辦了包括廈門大學在内的118所學校。人們親切地稱Edam Kah Kee為"大師"。
廈門大學
為了建校,陳嘉庚幾十年來一直在傾注金錢、心血和心血,經過幾次曲折,再也沒有回來。楊振甯曾經說過:陳嘉庚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把自己所有的财富都貢獻給了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建立了從國小到大學的一系列學校。我認為,在中國曆史上,這種促進教育的努力應該從陳嘉绮先生開始。我欽佩陳嘉庚先生在非常困難的時刻建立教育,這是一種非常有眼光和戰鬥精神。
陳嘉庚在為祖國教育作出重大貢獻的同時,也為辛亥革命、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他常說:"如果我們一直隻懂得緻富,就算我們緻富,也不知道怎麼救國,但做國家的奴隸又有什麼用呢?"
陳嘉庚很早就相信,中國共産黨是新中國的希望。作為南洋僑華人領袖,他帶領愛國僑胞籌集巨款支援革命和抗戰,義不容辭地斥責汪精衛。在此期間,他毫不猶豫地借錢捐給抗戰,多次處于危險之中,被迫流亡,生命受到極大的威脅。但陳嘉庚卻平靜地對周圍的人說:"誰從古至今就沒有死過?我這麼老了,死不了多久,萬一我不幸被捕,敵人會逼我做傀儡,我永遠不會跟随!當時,我一死地感謝祖國,有什麼大不了的?别擔心我。在那段時間裡,陳嘉庚總是随身攜帶一小袋劇毒氰化鉀,準備在不幸被捕時死亡。
為此,毛澤東高度評價陳嘉耘——"華僑的旗幟,民族的榮耀"。周恩來、王若飛稱贊陳嘉藩:"為民族解放竭盡所能,在抗戰中團結不堪,诽謗不可傷,強不屈不撓。郭沫若道:"陳嘉阖先生為什麼這麼偉大,因為他所做的是為了人民,而不是為了他自己。
3
關于錢,陳嘉庚一生相信三個原則:一是财富是我辛勤勞動獲得的,應該是我慷慨奉獻的。其次,錢就像肥料,傳播它是有用的。第三,沒有代價,沒有什麼值得後悔的;正确的消費是慷慨的。
雖然很有錢,但陳嘉庚捐出了所有的錢,過着吃洋芋粥、穿更新檔衣服、使用舊家具的節儉生活。黃炎培曾經評論說:那個時代,唯一發财的人,就是願意把錢拿出來的陳先生。
據陳佳庵的兒子說,他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事業和社會福利上,過着非常有規律的生活,渴望學習,下班後把閱讀作為消遣。廖承志曾經說過:嘉庚先生品格高尚,民族誠信崇高。他是公義的,辨識對錯,是對惡的複仇,并且不斷進步。
晚年,陳嘉庚因病卧床不起,還在想着國家統一,他要求有人在奧園焚燒"台灣全省地圖",并留下了最後一句話,"最重要的是國家的未來,台灣必須回歸中國。
陳嘉庚于1961年在北京去世,享年87歲。他被埋葬在福建省集美敖園。後人用"忠誠、誠懇、勤儉、創新"這幾個字來概括陳嘉庚留下的精神财富,并将其命名為"嘉庚精神"。
陳嘉藩雖然走了很多年,但他将永遠銘刻在我們的心中,永遠受到人們的贊美。在給廈門集美校友會的回信中,國家上司人曾寫道:陳嘉庚先生是"華僑的旗幟,民族的榮耀"。他熱愛國家,學習,投身于救贖鬥争,促進海外華人團結,為民族解放而奮鬥,是華僑界的一代領袖和模範。他艱苦創業、不懈進取的精神,國家第一、民族第一的品格,關心祖國建設、投身于教育事業的誠意,永遠值得學習。
來源
1. 《南橋回憶錄》,上海三聯出版社,陳佳庵
2.真誠、信念、果樹、毅力——陳嘉庚誠信經營理念、上海企業、飛卓超
3. 陳佳庵骨幹中國,中國市場
4.陳佳庚:心向祖國,愛待華夏,黨史文輝,焦永平
5. 陳佳庚的愛國主義,中國紀檢監察日報,蔡一林
6.于國對家庭的慷慨"切"——緬懷父親陳佳庵,文史博覽,陳國慶
7. 陳佳庚的人生價值觀,《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郭亮
8. "華僑旗幟,民族榮耀"——陳佳廬,中外企業家,陸彬玲
9. 毛澤東與華僑領袖陳佳庚,黨史文輝,高世珍
來自網絡的圖像
本文作者|王濤,軍隊主編|
編輯|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