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電影改編艾娃作品的方式

作者:澎湃新聞

茶壺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電影改編艾娃作品的方式

阿加莎·克裡斯蒂

作家的偉大之處是什麼?她的書成為僅次于《聖經》和《莎士比亞》的世界第二暢銷書。它開創了這種類型的某些流派;随着後代的無數緻敬,一個創造性的惡作劇被重複......此外,她的小說也被改編成銀幕,銀幕和舞台上。今天,幾乎每年你都會看到一部改編自阿加莎·克裡斯蒂作品的新電影或電視劇。僅2020年,從年初的英劇《灰馬酒店》到即将上映的電影《尼羅河上的悲劇》,都會有足夠多的關注。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電影改編艾娃作品的方式

灰馬酒店的照片

2020年無疑是世界陶醉的一年:100年前,她的處女作《斯泰爾斯莊園的奇案》出版了;在新版《尼羅河上的悲劇》上映之前,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阿加莎·克裡斯蒂的電影改編。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電影改編艾娃作品的方式

《斯泰爾斯莊園案》是阿加莎·克裡斯蒂的處女作,也是《波羅探》的首次登場。這部小說于 1920 年 2 月至 6 月在《每周時報》連載,并于 10 月在美國出版。

事實上,阿加莎·克裡斯蒂作品的改編始于92年前。1928年,38歲的她的作品《神秘的奎因先生》首次搬上大銀幕,她自己也當過編劇。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電影改編艾娃作品的方式

電影"神秘的奎因先生"(1928)的海報。

然而,在豆瓣電影"阿加莎"下的所有電影中,第一個按評估順序出現的是1957年版的《控方證人》。雖然原著小說不如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其他作品出名,但這部黑白電影在《豆瓣》上獲得了超過30萬的評分,高分9.6分,在豆瓣榜單上名列前茅。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電影改編艾娃作品的方式

控方證人海報(1957年)。

"請不要告訴任何人這部電影的結尾!"這句話出現在1957年版《控方證人》的末尾。因為劇情反轉太過震撼,創作經典畫面的導演瑪麗蓮夢露的白色連衣裙在《七年之癢》中炸毀的比利·懷爾德,在影片結尾首次為懸疑片加了一句"不要玩通"的提示,刻意細心提醒觀衆,不要向沒看過電影的朋友透露結局。短短兩個小時,一場精心策劃的比賽,一次新奇的體驗,大概能讓當時的人體驗到懸疑片帶來的心理快感能有多少。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電影改編艾娃作品的方式

《控方證人》(1957)結尾處的友誼暗示。

如何将懸疑作品改編成成功的電影,一直是影視工作者關注的問題,1957年版的《控方證人》被公認為超越了原著。一圈的情節安排使得影片的節奏緊湊,演員進入木頭三分表演更加亮白,在最後五分鐘離大結局,最大的反轉終于到了,是以前面的所有結論都被徹底推翻了......這部電影沒有關注"誰是殺手?"的經典問題,其中律師 - 揮舞着肚子,剛出院的威爾弗裡德爵士 - 出現并收到了謀殺訴訟,富有的妻子癡迷于可憐的男孩倫納德沃爾,但她在可憐的男孩來訪的那天晚上死于頭部的嚴重打擊。在她的遺囑中,她留下了這個可憐的男孩80,000英鎊的遺産!倫納德·沃爾沒有在場證明動機似乎很清楚,但他堅持認為自己被冤枉了!決案的整個面貌就這樣展現在觀衆面前,現在的焦點是審判劇和心理劇。随着律師調查的深入,關鍵證據表明,這個窮小子的妻子克裡斯汀陷害了她的丈夫。故事的曲折似乎有善惡的完美結局,但這是真的嗎?

2016年,BBC将《控方證人》翻拍成電視劇。雖然前面還有經典版本,但BBC電視劇足夠長,可以探索人性的黑暗,與1957年電影版緊湊的布局和幽默的方式相比,非常值得一看。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電影改編艾娃作品的方式

電視劇《控方證人》(2016)海報。

作為一名英國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Agatha Christie)對這部作品的改編,自然也始于英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英國翻拍的阿加莎作品在國際電影和戲劇界大放異彩。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電影改編艾娃作品的方式

英劇《大偵探波羅》(The Great Detective Polo)系列于1989年首播,2013年結束,共13季,由大衛·蘇切特(David Sucett)飾演的保羅(中)成為經典,也是曆史上出場次數最多的演員。

進入21世紀後,同樣研究推理的日本開始在當地改編阿加莎的作品。2015年,富士電視台首部改編自阿加莎的電影問世,而這一次,東方快車上的謀殺案變成了《東洋快車殺人狂》,一經改名,日本推理的感覺就浮現出來了。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電影改編艾娃作品的方式

日本翻拍的《東洋快殺》

兩集的SP在節目的早期将謀殺現場從東方快車轉移到了東洋快車。日本推理作品,火車上的謀殺案并不少,交通"時刻表把戲"更是日本人首創的,如何讓阿加莎這部經典作品不僅保留了原作的精髓,還适應了日本觀衆的土壤,是改編的一大重點。兩集中的第一集改編自原作,以溫和的方式叙述,而第二集則由編劇Yukio Sangu撰寫,從囚犯的角度提供了另一條重賽之路。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電影改編艾娃作品的方式

東洋快車殺人案照片

2017年,日本朝日電視台翻拍了Ava的另一部經典作品《No Life》。2018年,"阿加莎·克裡斯蒂的連續兩個夜晚"也将在電視上播出。在《死亡的見證》中,日本人邀請天海玉玺在艾娃的筆下飾演著名的女偵探——簡·馬普爾小姐,這确實是一個有些令人震驚的突破,畢竟我們心目中的"安樂椅神探"馬普爾小姐,應該是英國BBC電視劇《馬普爾小姐案》的好心奶奶,但在日文版中, 天海女王化身為一個美麗的女警察角色,同時也要追究"安樂死之神"的責任。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電影改編艾娃作品的方式

日劇《無生命》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電影改編艾娃作品的方式

田海喜主演的《死亡見證》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電影改編艾娃作品的方式

英劇《馬普爾小姐的偵探》中的馬普爾小姐

雖然對阿加莎作品的日本改編有不同的評論,但看看島民如何了解和翻拍阿加莎也很有趣。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電影改編艾娃作品的方式

改編自《羅傑的嫌疑人》和日劇《黑井嫌疑人》(2018)

20世紀70年代,西方世界迎來了第二輪阿加莎改編狂潮,正是在這一時期,經典版尼羅河悲劇誕生了。這部作品成為改革開放後中國推出的第一部外國懸疑推理電影,于1978年由上海電影翻譯工作室翻譯。這部電影由實力派演員主演,其中至少有五位是奧斯卡獎得主,還有一大批優秀的配音演員。1979年上映後,《尼羅河上的悲劇》迅速在中國引發讨論,成為該工作室十大經典之一,成為許多人的童年記憶。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電影改編艾娃作品的方式

尼羅河上的悲劇 (1978).

說到尼羅河大屠殺,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來看待它,因為對我們來說,這部電影确實有很多意義。在早年,這部電影為向好奇的中國人介紹阿加莎·克裡斯蒂(Agatha Christie)做出了巨大貢獻,她是一位細膩而有思想的作家。也是在1979年初,當電影如火如荼地進行時,《翻譯森林》雜志的創刊号開始将原著小說《尼羅河上的悲劇》全文翻譯。這部小說的推出,為《翻譯森林》帶來了一度高達40萬的高銷量,也為後來的《翻譯林》成為1980年代和1990年代文藝青年親手一書奠定了初步基礎。同時,也打破了翻譯領域許多人對外國通俗文學的偏見。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電影改編艾娃作品的方式

尼羅河上的悲劇

那麼,這部阿加莎經典是什麼,在中國可以算是劃時代的呢?尼羅河悲劇以愛情,道德和金錢糾葛為基礎,莉妮特小姐相愛并嫁給了她的好朋友傑奎琳的未婚夫西蒙。在蜜月期間,這對夫婦經常受到傑奎琳的騷擾,傑奎琳在美麗的尼羅河上航行時被槍殺。琳妮特的女仆随後在房間裡被殺,她在發現兇手後被殺,意圖勒索。聲稱找到了兇手的Otterborn夫人也被槍殺了,因為她正要說出他的姓氏!兇手到底是誰?動機是什麼?偵探波羅剝皮,發現這是人性的又一場悲劇......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電影改編艾娃作品的方式

在新版的《尼羅河上的悲劇》中,導演肯尼斯·布拉納(Kenneth Branagh)将扮演偵探波羅(Polo)的角色。該片于10月23日上映,首部中文預告片于8月19日上映

負責編輯:顧明

校對:丁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