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婚戀騙局持續高發,揭秘“甜蜜陷阱”慣用六大套路

作者:北京日報用戶端

積極加朋友氣質美女是一個活生生的詐騙團夥成員,意外遇見白馬王子最後是一個負債累累的賭徒,夢之愛情變成了破碎,最後又落富兩賠......婚姻詐騙事件持續高發,海澱法院近日梳理了近三年的審理和結論,對婚姻詐騙典型案例進行了分析,由此總結了此類騙局的常見方式,幫助大家破解了"甜蜜陷阱"。

婚戀騙局持續高發,揭秘“甜蜜陷阱”慣用六大套路

中國地圖

▶案例 1 ◀

美容倡議增加朋友

領着他走進直播室

大學畢業後,26歲的王傑(化名)沒有女朋友。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一個微信好友的申請,從頭像上看是一個長相甜美、脾氣暴躁的女孩。盡管有些疑惑,王傑還是通過了對方的朋友申請。

該女子自稱是徐某,誤加了王傑的微信,但雙方聊了聊,發現有很多共同的興趣點,聊天的結果比較投機,大概第二天就看到一邊了。第二天,徐某如期定,王傑一看,不是"惡搞",徐某某如腦海中展現的年輕美貌。

在一家咖啡店裡,徐某和王傑聊起了自己的人生經曆。"我今年22歲,很久以後我都沒有大學畢業,我剛剛開始在民用類别中創業。徐說,他來自一個富裕的家庭,不缺錢,父親做小生意,母親是老師。說到情感體驗,徐某情緒低落,"我在大學時有過一個初戀男友,結果他酗酒、賭博,還騙了我親愛的,我們最近分手了。說着,徐一哭,看着對面的女孩梨花連雨,王傑心裡也痛了起來,但他不知道,以上是徐某的謊言,而她即将進入主要議題:

"我的心情并不壞,我有一個朋友做直播,有時我在直播,這是一種消遣,如果你可以自由地跟着我的話。

生來天真,情感上受挫,年輕而美麗...王傑對徐某心一心,從此他變成了許某之間直播的"鐵粉",不到一個月,就花了上萬元的"獎勵"。直到警察進來,王傑才知道自己被騙了。

原來,徐隻是黑幫的"面孔"。

警方認定,團夥分工明确,王、劉、熊三人合資成立科技公司,與直播平台合作,由曹先生擔任"監事",徐先生擔任主播,并招募多人協助,通過網際網路虛假交朋友、戀愛,引誘受害者進入直播平台觀看直播, 進而騙取受害者的獎勵。僅2019年7月2日至8月8日,詐騙金額就超過31萬元。

詐騙拆除

在庭審中,法官還發現了該團夥的主要犯罪手段。

首先,篩選客戶。主要通過交友網站、婚約APP、粘貼吧、車會等方式尋找個人資訊,"客戶"年齡在22到28歲之間,太小沒有經濟基礎,太老了就不能發展希望;

然後,添加好友。犯罪分子向目标群體發送朋友申請,一旦通過,他們使用固定的語音和預先分析個人興趣等,以吸引目标的注意力,增強親密感。

随後,發送"面部"引流。許志永編造了一個謊言,先是引起同情,然後"無意中"透露了主播的身份,然後以交朋友、愛情等借口,讓對方積極觀看直播。

最後,出于各種原因要求"獎勵"。"顧客"被介紹到直播間後,主播要求對方以生日、表演、送禮等為由刷禮物。

法院聽說,王某等五人利用網際網路騙取不少人金錢,巨額金錢,其行為已構成欺詐罪。根據各被告人在本案中的角色、認罪态度等量刑情節,五名被告人分别被判處二年六個月以上六年六個月有期徒刑,并相應處以罰款。

▶案例2 ◀

"偶爾"的愛

讓她被騙數百萬

雖然網際網路是婚姻詐騙受打擊最嚴重的領域,但線下婚姻詐騙手段也在不斷的翻新和更新,甚至有些人通過制造特定場所的"偶遇",完成了一次詐騙,林女士不幸落入了陷阱。

被害人林女士,學曆高、收入高、心智成熟,屬于資深白領常說,她在拼車過程中,遇到了葛,最終被騙出了131.91萬元。

林女士和葛因為風車拼車和打結,葛女士一個注重外表,談得不平凡,和晖女士熟悉起來。聊天中,在了解了林女士的事業和經濟狀況後,葛變得更加熱情。漸漸地,兩個人從一個朋友變成了一對夫婦。

葛女士告訴林女士,他是一個成功的小商人,而葛從着裝到行為,都優雅典雅,赢得了林女士的信任和心。其實,此時葛正在為賭債和高利貸,他昂貴、慷慨的手都在借貸消費。

此後,一年多來,林女士成了葛女士的提款機,他捏造各種理由欺騙林女士,共計131.91萬元。

案發後,林女士後悔不已。"我不是毫無疑問的。林女士說,她第一次要求葛還錢的時候,他答應兩人很快就會結婚,為什麼這麼好;"我不認為談論金錢會傷害感情,我不再推動他了。直到金額過大,林女士才要求不上門報警。對本案,涉案金額一定不予退還。

庭審中,葛女士否認有欺詐行為,稱與林女士的關系是私人借貸關系,基于這段關系産生的日常開支,或者因為愛林女士給自己送了禮物,才提出自己的清白。

法院認定,從一開始就虛構身份,隐瞞事實,到賭博後向林女士借錢、高利貸,并出于各種原因拒絕還錢,葛一直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他人财産,構成詐騙。最終,法院判處葛鎊镕12年有期徒刑,剝奪他政治權利三年,并處以12萬元罰款。

評委指出,無論是線上約會還是線下"關系",都不要相信對方這邊的話,必須核實對方的真實資訊,朋友除了觀察,還要了解一個人的内心和對方的真實生活、工作情況,這是自我保護的第一步。

另外,在戀愛中,一旦拿到錢,特别是反複借錢不還錢,當事人要警惕是否欺詐,必要時可以報警。

想法

發現在婚姻和愛情上作弊的六種方法

據統計,從2018年1月1日至今年第二季度,海澱法院共結案涉及婚約詐騙的刑事案件45件,其中2018年1起、2019年14起、2020年25起,每年都明顯高于上年。今年前兩季度,有五起此類案件結案。

法院統計發現,目前,利用網際網路交友詐騙案凸顯,在所有45起案件中,通過交友網站、網絡遊戲等線上平台了解和互動的案件有16起,占比35.6%。

此外,從被告和被害人的性别來看,婚約詐騙刑事案件的主要模式仍然是"男騙女",共35起案件,占77.8%,女性仍然是這類模範詐騙案件的主要受害者。

在婚姻和約會欺詐案件中,受害者大多年齡在25至45歲之間。

盡管詐騙的種類越來越多,但法院已經找到了六種常見的作弊方式:

(1)虛構身份,編織光環。在婚約詐騙刑事案件中,失業被告占比最大,他們最喜歡的虛構職業包括教師、警察、軍人、公司高管等,這些職業通常收入較高,環境相對穩定,社會認可度高等,通過捏造這種身份,很容易在婚約市場上受到青睐。

(2)隐瞞婚姻、假單身。在45起婚姻和約會欺詐案件中,有14起是被告向他人隐瞞其真實婚姻狀況的案件。

(3)改名"性",隐藏在大洋彼岸的天空中。一些被告在事件發生後為了逃避法律,增強了欺詐的隐蔽性,在處理受害者的過程中使用假名,而一些男性被告則"改變性别",僞造女性身份和受害者。

(4)廣泛撒網,關鍵突破。歹徒通過網絡同時聯系多名受害者,然後尋求突破。

(5)短期溝通,借口要錢。在現實世界中,欺詐者通常在一個月甚至十天後向對方要錢,即以家人生病為由,公司正在處理營業額,償還信用卡,處理委托事宜的錢等。

(6)虛假承諾,趁機騙錢财。有些人為了達到騙取的目的,還經常使用詐騙、承諾結婚等手段,加快索要錢的過程。

建議

婚姻網站應被列入"黑名單"并線上分享

法官發現,對于許多受害者來說,婚姻和約會中缺乏自我意識是騙局成功的根本原因。

法官建議核實對方的職業狀況、家庭成員、财産狀況等。此外,為了防止約會中的欺詐行為,核心是"金錢"。詐騙者為了騙錢,通常會在短時間内以各種理由要錢财,一旦發現被騙錢,就要及時尋求幫助。

針對日益凸顯的"網際網路約會"騙局,法院建議加強平台責任,婚姻網站應加強與管理職能部門的配合,從使用者注冊資訊到開展全過程的監管和風險提示。例如,在注冊成為約會網站會員時,公安機關等相關部門應制作必要的風險通知提示、視訊聊天、與财産有關的敏感資訊等内容,也應在平台内進行必要的風險提示,平台應及時轉交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同時,建立了"黑名單"。對于在婚姻網站上惡意注冊,利用婚戀作弊的,在重新注冊時應設定一個盾牌,避免違法分子繼續作弊。此外,不同交友網站之間應提供資訊共享,對于資訊黑名單上的人,每個交友網站應拒絕成為注冊會員。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高健

流程編輯 吳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