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日報記者李志邦 我喜歡讀周湘華的散文,她的文筆跟别人不一樣,有湘女的辣熱,也有天津水畫。周向華有幸從文學深厚的湖南來到天津:風水寶,文化底蘊深厚。讀着她新出版的散文集《心之掌》,我覺得溫恩就像一個人,對父母、姐妹、親戚朋友充滿了感情,有一種不可撕裂的感覺和感情。
周向華的散文語言非常優美,三字兩字能營造出一種耐人尋味的情緒。而且,正是周向華在風景中能夠描述出一個簡單樸實無華的情感世界,比如她的《清明的懷舊與斷言》、《我也有最猶豫的門》、《我愛父親》、《周家有一個先長大的女兒》等,從想念父母的背景下,可以反映出許多人生原則和豐富的情感世界。現在人們在閱讀散文時視野更廣闊,很多人開始喜歡梁士秋的散文,他的文章寫人應該如何生活,生活的感覺就是必須真實。周湘華的散文繼承了這一點,采用了直截了當的風格。說到這裡,散文與小說絕無不同,也不是情節和講故事。自然,它也不同于詩歌,不那麼誇張和韻律,而不是垂直和水準地呼喚社會。有很多描寫想念父母的散文,趨同的現象也很沉重,但讀周湘華關于想念父母的文章有一種獨特的感覺,可以充分表達她骨子裡的愛與感情,沒有多餘的文字刻意美化。我似乎看到周湘華真實地記錄着自己的心态,訴說着自己内心最真實的感受。
喜歡寫散文的作家都是有感情的人,我覺得認識我二十多年的周祥華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人。她在嘈雜的生活中感受到了那麼多美好的事物,生活中那些美好的心情和瞬間,她用生動可感覺的文字記錄下來,而她最在乎的人就是她所關心的人,除了她的父母,還有她的丈夫、孩子、老師、密友、姐妹、閨蜜,她都是從愛情的話語開始的, 不粉,不遮蓋,不誇張,都散發着那種可以穿越時空的愛與感情。真理是散文的母性或本性,周向華做到了。在《黑咖啡紫咖啡》中,我能讀懂她對生活和時間的熱愛。在《紅玲舞者》中,可以感受到她對人生、命運、友情的獨特了解,以及一個女人的胸懷。當然,她更懂得如何找到散文的支點。周向華有着超人的敏銳度,或許是她長期從事新聞工作的原因,在散文藝術的汪洋大海中,她能以非凡的靈性和了解力,迅速找到文章最珍貴、最有價值的支點的切入點。是以,讀周湘華的散文集,會感覺到一股清新睿智的空氣湧入,仿佛可以回頭看周祥華人生腳印的多彩畫面,可以聽到她用散文唱出的動人歌曲,甚至海河的水在一旁潺潺。
我很清楚,這本散文集也是周向華多年辛勤耕耘的結果,但每當她懈怠的時候,讀者都看不到這本豐富的散文作品。讀完這部作品,讀者會喜歡上她内向直率、深情倔強、溫柔而堅決。她用散文表達了自己的胸膛,作為一個直立的人的感覺充滿了紙張。其實,周湘華完全可以放棄一些東西。她是一名記者,過去幾年忙碌而繁重的工作給她帶來了健康債務,可能使她内心的詩歌邊緣化,而這些年來,她一直在激勵自己,鞭打自己。仔細閱讀她的新書《心靈的棕榈燈》,可以看到周向華鮮明的藝術個性。她是一個不局限于形式,真誠直率,知識淵博,體貼的人。在這本系列中,周向華涉足了很多領域,她能感覺到自己幾十年的學習和思考。
我主張散文不應該粉飾自己的生活。散文應該和作者的一生一樣。周向華的散文沒有刻意粉飾生活,也沒有在心裡隐藏自己的真實感受,也沒有戴着假面具,無病呻吟。當我讀她的散文時,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她的真誠,她的直率。我讨厭用自己的生活來做虛僞的文章,這比天空更好,這是寫好散文的關鍵。有人說,散文隻是閑暇時用來娛樂的筆,我讨厭這種說法,寫散文一定要認真,不能篡改自己的真相,故意去迎合某事或發洩某事。如果散文欺騙了讀者,那麼欺騙讀者的就是你的個性。我喜歡周向華的散文,正是她不欺騙讀者,她用客觀現實的個性感染了讀者。我經常看到一些作家的散文誇大了一些東西,或者寫了一些小說,或者用散文來誇大自己的價值,這很惡心。讀周向華的散文,能深深感受到她生命中的喜怒哀樂,她的感激與糾葛,看到她敢于客觀地面對自己的平庸和瑣碎,也從文字中看到她對生命終極意義的了解。寫散文的人,一定是勤奮内省、善于思考的人,周湘華也做到了這一點。
我一直以為周湘華是寫散文的素材。我與她交往了二十多年,她的博學和靈性,她的嚴肅和直接,以及她的簡單和毅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散文是一本豪華的教科書,總是要有啟發性的。散文真的沒那麼容易寫,周向華可能太喜歡散文了,是以可以想象,她寫散文的時候,總覺得應該先洗手、冥想,放古典音樂營造氛圍。我曾經對周湘華說過,寫散文也是提升你、教養你的一種方式,如果你浮躁複雜,就寫不出好的散文。
(周湘華的散文集《心靈的棕榈燈》近日由中國工商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