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每一波都去島"為主題的首屆IM海峽兩岸青年電影節,25日晚迎來了最受矚目的頒獎典禮。經過專業評委的嚴格放映和評判,30部電影脫穎而出,獲得組委會頒發的8個獎項。台灣藝術大學學生餘樹芬的作品《帶媽媽出去玩》中"最佳影片"中金含量最高的一部獲獎。鐘新軒的美國藝術學院中心的《莫莉》獲得評審團獎,北京電影學院的趙子軒憑借《戀愛》獲得最佳導演獎。

《帶媽媽出去玩》講述了台灣平東一個偏遠山村的中年男子夏長明的凄美故事,她被迫在家長期失去工作,照顧80多歲的智障老母親。影片以逼真的風格,細膩的情感表達,得到了評委們的一緻認可。導演餘樹芬雖然已經半百多歲了,但她帶着對電影的熱愛重新進入學校,作為台灣藝術大學的學生參加這次兩岸青年電影展,這種熱情和奉獻精神感動了年輕導演的存在。
此外,由上海交通大學郭忠宗執導的《Kusbek》榮獲三農新成長計劃獎;《山獸》等四部電影獲得最佳短片獎;《我們的家庭》獲得最佳非劇情短片獎;《紅色夏天》和《寄生蟲》等15部電影獲得優秀短片獎;而《母親的戰争》和《呐喊者》則獲得了優秀的非劇情短片獎。
IM海峽兩岸青年電影節評委會主席、著名導演王曉碩,把這些"來自平潭"的新導演送來了,希望他們能記錄下這一刻,在離開後的漫漫長道路上,能夠繼續保持和銘記這一動人的時刻,這一刻的血脈。"電影制作人總是很年輕。"王曉碩說。
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李一忠表示,兩岸青年電影展是海峽兩岸的專業平台,平潭在發展兩岸影視交流、兩岸青年交流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相信本次電影展會更好。希望兩岸青年電影展為青年影視創作者提供更大更好的平台。
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委宣傳處處長王浩表示,IM海峽兩岸青年電影節是平潭推出的具有本地IP和專業水準的影視品牌盛會,是青年電影人的加油站。"平潭已經專門出台了支援影視産業發展的政策,同時在影視産業基地等方面可以給予青少年支援,希望未來真正把IM青年電影節作為青年電影人、孵化器的舞台,讓更多的影視人士發展壯大,成長為騰飛的翅膀。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世軒)
來源:光明日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