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孫海帆
除了戰場,士兵被俘後的表現也是對他革命意志的重大考驗,1950年,吳昭帝、蘇瑞、吳寅合編的歌劇《鋼骨》由導演程寅搬上銀幕,這是新中國第一部展現被俘後解放軍戰士英雄主義和不屈不撓的電影。

鋼鐵戰士海報
《鐵戰士》講述了1946年夏天國民黨當局集結大批軍隊進攻解放區的故事。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隊排長張志堅奉命率領部隊"清彪場",然後封鎖某鎮外高地的進攻,掩護主力轉移。經過五天五夜的血戰,張志堅一行的軍火和食物都用完了,形勢十分危急。突圍時,張排長、竈老王、通訊員劉曉、戰士齊德貴都受傷被俘。
為了找到埋藏在解放軍的糧食和軍事裝備,敵政工作部部長用軟硬兩手的方法審問了張排長等三個人,但他們威武不屈,但入軍動機不純的齊德貴卻很快叛逃到敵人面前。敵人要求叛徒齊德貴引誘老王和蕭琉下來,但無濟于事。老王最終因傷勢過重而死亡。蕭昕沒能抓到槍,用筆刺中了敵政工作頭目的眼睛,英勇犧牲。張排長的不屈不撓深深地觸動了敵軍戰士魏建基,在他的幫助下,張排長幸運地逃到了村裡躲藏起來。
為了俘虜排長張,敵人威脅鎮民。張排長不忍心給村民們背負重擔,挺身而出,再次被捕。敵人又制定了一個計劃,俘虜了排長張的母親,勸說他投降。然而,張媽媽明白了大義,鼓勵兒子忠于百姓,讓敵人無助。不久,中國人民解放軍征服了該鎮,張派逐漸生存下來。上司授予他"鋼骨鐵肋"錦旗。
《鐵戰士》從全新的視角展現了強大不屈不撓的革命戰士,這無疑是中國新片的嘗試和突破,再加上這部電影從"寫人"開始,生動刻畫了正義的張排長、冷靜而經驗豐富的老王、機智無畏的蕭曦的正面形象, 等等,還飾演了貪生怕死但動機真實的齊德貴,以及新中國銀幕上第一位"勾引"革命鬥士的第一位敵女秘書,使該片一經上映就轟動全國。它成為當時最引人注目的革命電影。1976年後,該片被列為首批"重映"電影,再次獲得高票房。
敵女秘書"引誘"張排長 敵方女秘書"誘惑"張排長
其實,從創作的角度來看,除了注重宣傳的要求外,這部電影在電影類型上也有一些參考和考量,因為《戰俘》電影也是國際電影界的正常類型,橫向比較,《鋼鐵戰士》比1957年大衛·萊恩的《桂河大橋》和1959年的意大利電影《羅維爾将軍》要早, 但後者在人物的悲劇設計中具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這部電影的幾位主要創作者,如吳朝笛、蘇瑞、程寅、張平、陸飛等,在本系列之前已經介紹過了,這裡就不贅述了。
在這部電影中飾演炊具老王的演員杜德福,其實是延安時期的老革命老黨員,而畢業于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杜德福,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演員,他最知名的角色是老侯大章, 在"平原遊擊隊"中給叛徒上政治教訓的遊擊隊員。1982年,杜德夫在拍攝時突然暈倒,被送往醫院搶救,1983年,資深演員杜德夫去世,享年65歲。
杜多夫在平原遊擊隊
在片中飾演小劉的孫宇當時隻有16歲,但出演過兩部歌劇,是一個出生于勞工階級家庭的解放軍小演員。《鐵戰士》是孫宇的電影表演處女作,之後他和長春電影制片廠一起長大,從演員到導演,作品很多,包括1982年和王啟民聯合執導的同名小說《人到中年》,獲得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劇情片獎和第六屆大衆電影花開獎最佳劇情片。2014年,主任孫宇因病去世,享年80歲。
孫宇
飾演叛徒齊獨貴的張錫琦,也是延安時期的老兵,曾參加過八路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鐵戰士》上映後,逐漸轉向劇壇,剪輯、執導多部劇作,後來擔任安徽電視台導演、副導演、藝術總監, 2010年,張希琪去世,享年83歲。
張希琪
這部電影也有後來的知名人士,也是第一位銀幕演員,她就是張媽媽胡鵬飾演的電影。同樣來自延安的胡鵬,從《鋼鐵戰士》開始,34歲拍攝《鋼鐵戰士》時,就一直與"奶奶"和"老婦人"的角色聯系在一起。胡鵬于2004年去世,享年88歲。
胡鵬
電影中出現的敵女秘書是電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之一,她飾演四川男人何高英。20世紀60年代以後,何高英回到四川成都戰旗劇團擔任演員,直到退休,後來投身于詩歌創作,頗為成功。
何高英
下一期介紹電影《劉呼蘭》。
(本文根據相關資料,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任何異議,請告訴我們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