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查理"在《查理周刊》恐怖襲擊之後幾乎成了倡導言論自由的代名詞。1月14日,法國喜劇演員迪厄·多恩(Dieu Dorne)因在社交媒體上說"我是查理·庫利巴利"(I am Charlie Coulibaly)而被捕。
庫利巴利是猶太超市搶劫案的劫匪,殺死了四名人質和一名警察。
"剛剛參加了這場不那麼傳奇的曆史性遊行,這個神奇的時刻足以将大爆炸與Vichintoli(高盧民族英雄 - 觀察家的Net-a-Mail)的加冕典禮進行比較,我正在回家的路上,"Dieudonne于1月12日在Facebook上發帖說。今晚,就我而言,我就像查理·庫利巴利。兩天後,他被法國警方正式逮捕。他提到的遊行是周日與每周一次的《查理周刊》團結一緻的法國大規模遊行。
到目前為止,Dieu的"我像Charlie Coulibaly"的有争議的言論已被删除。
據美聯社報道,法國警方14日集中打擊極端主義言論,當天共有54人因發表"支援和贊揚恐怖主義"而被捕,Dieudone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法國球星阿内爾卡因在英超聯賽中模仿迪厄的納粹姿态而被禁賽五場。Dieudone創造了一個名為"quenelle"的手勢,其中一隻手觸摸另一隻肩膀穿過他的胸部,另一隻手向下伸展并指向地面。"quenelle"原意為"魚餡丸",并逐漸成為這種手勢的同義詞。猶太社群将這一姿态視為反猶太主義的象征,模仿納粹的敬禮(一隻手放在肩膀上,另一隻手放在另一隻手上)。
2014年,迪厄格在一次表演中開玩笑說大屠殺,法國政府因其"反猶太主義"傾向而禁止它。從那時起,Dieudorne修改了該節目。
據《獨立報》報道,法國内政部長伯納德·卡澤納夫(Bernard Cazeneuve)譴責了迪厄多的"我是查理·庫利巴利"(I am Charlie Coulibaly)的聲明,并下令調查這位喜劇演員的言論是否足以構成"支援恐怖主義"的指控。早些時候,據全球網絡援引法國媒體1月9日有線報道,卡澤納夫表示,他正在密切關注該社交網絡的動向。他警告說,如果有人敢發消息贊揚巴黎的《查理周刊》襲擊事件,可能長達七年監禁。
據《獨立報》報道,法國總理曼努埃爾·瓦爾斯(Manuel Valls)周三在議會指責迪厄多涅"販賣仇恨",并補充說,"對《查理周刊》的不恰當嘲諷"和"反猶太主義,種族主義,曆史虛無主義"之間沒有歧義。
同一天,迪厄多涅發表了一封公開信,稱他和《查理周刊》一樣,是政府迫害的對言論自由的鎮壓的受害者。他辯稱,他的初衷是"我被視為庫利巴利,但那是查理。"

Dieu Dorne(檔案圖檔)
根據《東方早報》早些時候的一篇文章,Dieudoine出生于1966年,父親是喀麥隆人,母親是法國人,他們在巴黎南郊長大。這位巧克力皮、混血的非洲裔叔叔最初采取的政治立場是起訴法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以紀念殖民曆史,尤其是奴隸制的原罪。在整個1990年代,他在政治舞台上活躍于左翼,專注于保護移民的權利。1997年,他參加了法國中北部德勒地區的議會選舉,并與該地區的極右翼國民陣線進行了對抗。
2005年後,迪厄的立場逐漸向他的敵人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文章的作者齊克(Zick)靠攏。他不僅經常參加國民陣線組織的活動,還與黨的上司人握手,特别是當時的上司人讓-馬裡·勒龐。從"反壓迫"轉向"反猶"的原因是猶太人在當年的奴隸貿易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晚年的大銀行積累了财富,為今天的"操縱世界"奠定了基礎。他頻繁的反猶太主義異乎尋常的言論使他成為法院的常客。自2000年以來,他因濫用言論而被法院罰款至少七次,每次罰款數千至數萬歐元不等。
"我是查理"的口号得到了歐美群眾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