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春五世同堂的11位媽媽比“李煥英”更有故事

作者:城市晚報

春節期間,電影《你好,李歡瑩》赢得了觀衆的眼淚,前半部分是笑出眼淚,後半部分是濕漉漉的半包紙巾。在歡笑與淚水交織在一起,觀衆們感動得共遑。"李歡瑩"也成為母親的另一個代名詞,它是現實生活中母親的縮影,她們平凡而偉大,給我們溫暖和力量。

而在長春五家,有11位母親跨越四代,她們的故事,比起銀幕上的《李歡瑩》更深情,更感人。

長春五世同堂的11位媽媽比“李煥英”更有故事

50年後,那個煎餅是"媽媽的味道"。

"媽媽永遠是心裡最柔軟的地方。電影《你好,李歡瑩》看到太多人哭了,劇中的台詞對話讓每一位觀衆都深深感動,仿佛看到了自己和母親的身影。對于72歲的柴桂芬來說,她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但這句台詞還是能引起她的共鳴和感動。如今,這位108歲的母親日夜陪伴着她,她仍然感到遺憾的是,在她年輕的時候,讀書和工作,與母親在一起的時間太短了。牛年春節期間,她偷偷許下了一個願望,就是希望老媽媽過上健康長壽的生活,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會越來越長。

柴桂芬說,她的家鄉四平梨樹縣農村,8個孩子有6個女孩,父母以工作為生,家庭人口多,土地少,為了給孩子吃得更多,把記憶中的年輕母親投入時間和精力花在家庭生活上, 她喜歡做體力勞動的男人,農具,農業和食物。

"回首童年的味道,就是媽媽煎餅的味道!"談及對母親的記憶,柴桂芬說,為了給孩子長期的身體補充營養,媽媽總是省口糧,少吃,省一些給孩子做一些煎餅。

黑漆大鐵鍋,孩子在鍋裡跑來跑去,時不時地幫媽媽拿着柴火加火,媽媽耐心地放了一張油餅好,油溫升高,煙霧彌漫,媽媽開始翻起來......50年後,已經過了遠古歲月,做了祖母的她,記得畫面依然溫暖,臉上的漣漪像孩子般的溫暖和美麗。

代代相傳,為了孩子,他們比"李煥瑩"更深情

柴桂芬說,當時農村教育還很低,村裡上學的教育大多是男生,女生早婚。但母親和整個村子都不一樣,就是讓女兒讀書,當然父親也支援母親的意見。為了不讓孩子因為付不起學費而缺課,母親自備雞,全家人都不願意吃,還給它們學費和課本。當時,一個孩子一學期的學費是5元,一個雞蛋隻有幾美分,媽媽用小雞蛋堆積了孩子們的學習之路。就這樣,第四個女兒柴桂芬不僅走出了農村農業的大門,還于1972年進入省城大學,畢業成為一名技術工程師。

她的哥哥和哥哥在母親的支援下,參軍參軍服役,哥哥也成為軍營的軍官。二姐進入師範學院,後來成為一名教師,直到退休。三姐妹也讀了這本書,嫁給了内蒙古,後來又去了天津發展。有兩個妹妹也上國中,畢業後,一個留在家裡務農,一個遠嫁給黑龍江。除了姐姐為了幫助父母讀弟弟妹妹,沒有受過太高的教育,所有的孩子上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

"我有記憶,媽媽是中年女人的樣子,是以我總忘了媽媽也是花姑娘......"這是電影《你好,李歡瑩》的一句台詞,柴桂芬說,母親的青春是在為孩子辛苦度過的。

雖然她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盡管家庭貧窮,但母親的偉大之處在于她不墨守成規,而是努力把孩子送到更廣闊的世界去發展。"我們6個姐姐繼承了母親的性格,那就是獻身于家,為了孩子可以放棄幸福,現在我們有3個女孩在下一代,其中大姐家的女兒也是母親。柴桂芬說,這樣的算計,從母親到我們,從我們到下兩代,跨越四代有11位母親,都在這一代人中毫無怨言地撫養孩子,看着自己的幸福,不斷重複着母親一生對簡單故事的演繹,這些故事比銀幕上的《李歡瑩》更讓人激動人心, 更深情。

來源:城市晚報 全媒體記者劉家學報道被采訪者本人照片

編輯: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