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需語言即可了解的表情符号很熱。大火蔓延到什麼程度?谷歌和蘋果在自己的系統中内置了越來越多的表情符号表情符号。Instagram上40%的文字包含表情符号。更重要的是,索尼影業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據稱是七位數的美元)來赢得Emoji電影的版權,該電影将由功夫熊貓主廚導演安東尼·萊昂迪斯(Anthony Leondis)執導。剛剛發生的事情将為Emoji的熱度增添另一把火,這是一場非常正統和學術之火:下圖中的表情符号被選為牛津詞典年度詞彙。你通常稱之為哭泣和大笑的表情?大笑和哭泣或笑眼淚出來了嗎?這些名字并不是真的正确,因為它們有一個正式的名字和含義,"臉上帶着喜悅的淚水"。表情符号表情符号成為牛津詞典年度詞彙,這是大女孩第一次在車裡。根據牛津詞典部落格,有一個很大的原因,為什麼Face with Tears of Joy可以在來自不同領域的一系列熱門詞彙中産生重大影響。在20世紀90年代,NTT的員工李天沖(Li Tian Chong)受到童年各種元素的啟發,創造了表情符号。根據牛津詞典圖書館的資料,2015年表情符号和表情符号的使用量大幅增加,2015年的使用量是過去的三倍多。
(表情符号的使用頻率)根據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合作夥伴SwiftKey Input的說法,在全球範圍内使用Emoji表情符号是計算在内。Face with Tears of Joy是全球所有表情符号中最常用的表情符号(盡管很多時候它不是故意的)。與Emoji的使用增長軌迹類似,SwiftKey的資料顯示,Face With Tears of Joy占英國Emoji使用量的20%,在美國占17%;
其實我很好奇,就中國而言,哪個應該是最熱門的表達方式?用眯眼,微網誌上的"狗臉"釋出,還是面對喜悅的眼淚?當然,也許大家最喜歡的用途是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