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作者:吃貨Chale

北京可以說是民族乃至世界美食的大熔爐,但這次北京之行,我還是更喜歡品嘗老北京的當地特色,除了個别的網狀食物,基本上都有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曆史在老店裡尋找歲月的味道。有人說"北京沒有食物",但就個人品味而言,我覺得北京的美食還是很有力量的,即使是那些被诟病的老名字,但仍然保留了時間沉澱的風和獨特的風味。

一、中餐類

1、四季民福烤鴨店

(位址:北京市東城區南池子街11号)

單就網上測評和排隊難度而言,将這家四季民福宮店稱為北京最火爆的烤鴨店也就不足為奇了,平日2便.m還在等着這個數字,這足以看到它的受歡迎程度。當然,這一切不僅僅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優勢,烤鴨本身的味道也是以受到人們的核心競争力的尊重。更何況,如此火爆的商家,依然能保持低調謙遜的服務态度更是有價值。

《甜嫩烤鴨》雖然沒有讓我這進階食品發出驚喜的歎息,但至少在我吃過的幾十種水果烤鴨中絕對可以算是一流的,除了優質的服務和幹淨的環境為就餐過程增添了不少色彩。

推薦指數:★★★★★

"老北京炸醬面"相比于自己的炸醬面,這裡的配飾可能比較複雜,什麼豆類、大豆、青豆、蘿蔔、黃瓜,但油炸醬的味道比較适中,如果做一些功夫,我也可以在家裡做一個類似口味這樣的一碗面條,是以隻能說合适的時機。

推薦指數:★★★

"油炸灌腸"叫灌腸,真的是澱粉制品,第一種是用豬腸炸成的,現在用植物油做,所謂油炸灌腸與腸子一角錢無關。作為北京的傳統小吃,感覺味道一般,味道硬,沒什麼特别的,如果沒有吃過就可以品嘗,知道什麼味道就好了。

推薦指數:★★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門面相當簡陋,沒辦法,紫禁城邊緣真的是一寸金子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等候區免費提供各種小吃和飲料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烤鴨的味道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鴨子的工藝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當然,挂烤鴨最重要的是控制火勢。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鴨皮的秋千有點新鮮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鴨皮白砂糖、脂肪與高糖指數碳水搭配,我是胖子身體的人隻敢吃一塊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鴨卷餅幹是北京烤鴨的經典組合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油炸灌腸劑以普通和味道一樣的狀态出售

2、息肉源

(位址:北京市西城區牛街5-2号)

被無數食客帶到卡聖地,被譽為北京最好的銅鍋肉。

"手割羊腱"親自吃的羊肉最嫩,雖然羊腿上的肌腱肉,幾乎沒有脂肪,但味道一點也不硬,配上他秘制的芝麻醬,就算我這個火鍋老人,居然也太神奇了。

每一塊"高鈣羊肉"都是由新鮮羊肉與堅硬、脆脆的軟骨混合而成的,而且由于切得很薄,老人和孩子都可以輕松咀嚼,與純羊肉相比,這種層層的組合更好。

"牛百葉窗"按照七對八下火控,盲Q能量充沛,更适合年輕人的口味,老年人會嚼得有點硬。

推薦指數:★★★

"菜"對于這種大流量餐廳來說,蔬菜的新鮮度一定是無可挑剔的,而且這大盤菜的體積真的夠了,35元的價格相當實惠。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正宗的老北京銅壺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招牌手工切羊肉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北京的許多美食都離不開其不張揚的牛百葉窗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超級實惠的蔬菜大戰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高鈣羊肉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材料

3、宏濱大廈

(位址:北京市朝陽區朝陽門大街20号1号聯合樓2樓203)

京都清真八棟頭,價格高,但味道絕對正宗。

"紅烤牛尾"招牌,雖然對這道菜的期望值一直很高,但還是相當驚喜的,火實在是太驚豔了,牛肉完全散亂,不過也不太散,味道更鹹甜,無懈可擊。

相比之下,另外招牌菜太一般了,不如老肚子裡滿是便宜的爆羊松丹,加上148的價格,使得這道菜成本效益很低。

"砂鍋羊頭"羊頭肉入口即食,湯汁豐富醇厚,一點味道不能吃出來,白水羊頭湯和羊頭奶油菇湯跨界結合。

推薦指數:★★★★

雖然"紅燒蹄肋骨"是紅燒的,但這道菜的醬汁味道與紅燒牛尾完全不同,具體來說,它應該不夠濃烈,而且蹄子炖得太爛,少了一點耐嚼的能量。

"乾隆卷心菜"完全是一個驚喜,可以說颠覆了我對冷白菜的認識,口幹脆清爽,點綴着山楂蛋糕和蘿蔔片都是在顔色和味道上錦上添花的蛋糕,可以說是極緻的冷菜。

"像蜂蜜一樣"其實是糖醋羊肉,而糖醋汁是非常一般的,好到羊肉足夠嫩滑。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老式宏賓樓的裝修風格頗為活潑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菜單上的介紹非常詳細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用餐環境更優雅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爆炸打破了丹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砂鍋羊頭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紅色燃燒的牛尾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乾隆卷心菜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紅燒蹄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就像蜂蜜一樣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價格很貴,但值得

4、老牛街滿腹

(位址:北京市西城2号畫廊32号)

這是老牛街上種滿了樹枝的前門籬笆,門很小,但味道卻不暧昧,從口碑集團128元精品雙餐,幾乎每道菜都令人驚喜。

"破牛百葉窗"牛百葉窗足夠新鮮,火力足夠準确,口感酥脆,配上濃郁的二十八醬,招牌菜不令人失望。

推薦指數:★★★★

"破羊松單"相比牛百葉窗,羊松松單味不是那麼Q子彈,而是比紅濱屋的148盤爆丹更細膩、個人的感覺更濃郁。

"五香羊頭肉"已經吃過迄今為止吃過的最好的羊頭肉,柔軟而濃郁的香味,不論男女老少。

"烤餅三明治肉"配料比較準确,不會因為香料的味道掩蓋了烤餅本身的味道,牛肉也非常有品味,用量真的很大,用料提升了三明治肉的版面。

"琵白菜"吃了一肚子肉,白菜隻是用來中性和油膩的,當然卷心菜本身不會很絢麗,但搭配了設定,卻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

"羊湯"的味道,可能是我從小喝了太多種羊湯,是以這碗羊混合并沒有讓我有什麼特别的感覺,但羊混合确實炖得夠爛,幾乎到了瞬間的入口點。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隐藏在前門小巷中的小店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老式餐廳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五香羊頭肉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彈出公牛百葉窗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烤餅三明治肉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羊湯

5、燒烤季節

(位址:北京市東城區正門鮮魚口街72号)

北京的灼熱燒烤以其燒烤和燒烤季節而聞名,被稱為南灣北季。位于前門的鮮魚嘴街上,這家店更适合打卡。順便說一句,這些餐廳的前門,生意真的很冷,也許這就是原因,每個店員都很熱情,沒有老名靠老店或國營店态度冷網。

"文吃烤羊腿"的文字是讓廚師烤出好下場,相比需要自己動手的武功,我選擇相信專業廚師的烘焙标準。結果真的沒有讓我失望,羊肉烤得很嫩,火抓真的恰到好處,美國和中國少油多了,不太符合我少油和低鹽的飲食習慣,當然,如果不考慮減肥的問題,這道菜基本上可以滿分。

"烤餅"胡椒粉加多一點,味道稍重,但剛烤起的烤餅味道不錯。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古董外牆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熱烤肉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溫家寶吃烤羊腿

零食

1、老磁鐵嘴豆汁店

(位址:北京市豐台區方群源方谷路19号樓)

"豆汁"這種水米混合口味的神奇小吃真的不是我的菜,不管北京怎麼尊重這個特點,至少我不能欣賞,客觀地說,與當時我再次大膽嘗試品嘗豆汁相比,老磁鐵口的豆汁有點稀薄, 使豆汁的味道前的水和米糊更傾向于前者。

"面條茶"真的是太符合我的口味了,細膩的小米粉,濃郁的芝麻醬,鹹芝麻鹽,有着無與倫比的美妙口感,以至于我去任何一家小店後,隻要有面條茶,就一定要來一碗溶液,雖然很難說哪一個做的最美味, 但作為我人生中第一碗意大利面茶,老磁鐵口的面條茶我一定充滿了推薦。

"豆腐腦"感覺天津、北京的豆腐腦基本上是一脈相承的,都是用澱粉做的很粘,雖然味道好吃,但是個人還是更喜歡山東豆腐腦湯鮮豔的味道,但是老北京豆腐腦很符合媽媽的口味,是以優缺點确實因人而異。

"烤牛肉餅"的味道恰到好處,最大的優點是牛肉餡不是很油膩,從健康的角度可以加一顆星星,畢竟很多店面純粹是為了味道而添加大量的脂肪油,讓肉餡餅吃起來很香,但吃完後感覺很累。

"可樂環"可以了解為油炸更酥脆的環形油條,味道有點像我們路邊炸的麻花,單獨吃的時候感覺很油膩,個人感覺這個東西如果做成煎餅水果,可能比三明治的效果要好,你知道在天津打了幾個煎餅水果,油條盛行太軟了, 與煎餅味道相吻合的問題,不像酥脆到層次感更強,而酥脆的可樂環顯然不會存在這個問題。

"綠豆餅"蛋糕皮有點硬,餡料不多或香味濃郁,感覺不如街上的宮廷綠豆餅或仙女豆餅。

"驢卷"很平庸,甚至比網上盒裝的驢滾出的味道還要少,但總體來說比綠豆餅好吃一點。

推薦指數:★★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門廷霍市的老式小吃店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面條茶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焦點環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豆汁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綠豆派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烤牛肉餅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豆腐腦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驢卷

2、三豆汁

(位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孝城大街176号)

這其實是這次北京之行中排隊時間最長的一次,聽着排隊的人說話,感覺無論是天壇的遊客,還是住在附近的老北京,這一次在廣受歡迎的評論中,北京豆汁排名第一的小店都備受推崇。

"豆汁"還是酸味的,還不是我的菜,但比起老磁鐵口的豆汁,喝起來稍微容易一點味道。

"面條茶"和老磁鐵口的意大利面茶的味道基本一樣,味道可能稍微淡一點,但還是有異味。

"麻醬烤餅"線上水準,北京的火麻醬烤餅的味道和口感都比較優越。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門口的長龍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3、母親的心食

(位址:北京市豐台區集團星辰路方莊方興公園15區龍騰達市場A1011)

這位于方莊市場的邊緣,一家小店,專營各種豆制品,也是一種新型的網紅食品。

"老北京壽司金"個人感覺吃最好的壽司金,沒人,口味調整剛好,不會像上海的豆制品那樣甜,食材又軟又硬,雖然不是店裡的招牌菜,但個人強烈推薦。

"紅油腸"辣度更符合我的口味,口感也不錯,可以了解為生産出更精制的辣豆皮。

"豆辮"用豆腐皮卷成一個巨大的豆卷,用刀切吃,原味濃郁,豆味不突出,口感清淡。

"辣豆辮"把豆辮倒入熱油後立即更新為一種非常不同的食物,原本沒有味道的豆辮隻負責提供層次感,辣油完全成為味道的主角,如果沒有火鍋,沒有物質就沒有靈魂,那麼沒有熱油豆辮就完全失去了三個靈魂。

"豆漿松餅"2元一個,以豆渣為主要原料,甜味、口感好、柔軟、甜美,口感十厘清澈,更适合吃一肚子紅油産品用來混合口中的辛辣味。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位于農貿市場的邊緣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各種豆制品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辣豆辮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豆辮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老北京壽司金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紅紅蛋白腸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豆漿松餅

4、宮廷酥脆牛肉餅

(位址:北京市西城區牛街14号樓北側)

"宮廷香味牛肉餅"牛街上各種牛肉餅可以說開花無虛,但隻有這一個是油炸的,而且5元一個價格也是最低的。在我的口味中,牛肉餡本身已經有很多油,皮又油炸了,一定是太油膩了,但是孩子卻出奇地喜歡他的牛肉餅,以至于我們在緊張的日程安排中花了中午的時間跑去打卡。

"豌豆黃"15元一個大盒子,味道恰到好處,在北京吃豌豆黃基本上是一種味道,沒有太多的驚喜。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仍有許多品種在運作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宮廷香味的牛肉餅

5、馬芝烤餅

(位址:北京市牛街東裡區2區14樓)

"麻醬烤餅"1元一個價格很便宜,但是這個烤餅也有點小,而且基本上我在北京吃的火麻醬烤餅味道最差,即使趁熱吃,咬下去也是硬邦邦,沒有麻醬烤餅應該味道酥脆,相比網上評價很高, 這家店有些名字不是真的。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門面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意大利面人的天堂

6、滿是烤餅

(位址:北京牛街進城胡同3号)

"麻醬烤餅"和馬大小的烤餅,也是一進制一個,大小差不多,但是味道好多了,老闆是老太太,語氣的親和力真的很普通,但是用這種服務态度可以存活這麼多年,說明品質确實過得不錯。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附近的人似乎贊同這所房子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等級感還是不錯的

7、慕敏菜

(位址:北京市西城區牛街二區商業八樓)

"牛肉烤餅"給人的感覺是牛街上最好的牛肉餅,薯片裡全是,不是很油膩,據說是店裡的招牌産品。

"麻醬烤餅"1.5元一個,比馬抹烤餅大很多,而且味道也好多了,麻醬味道還不錯,但還不算太多,口感層次很強,基本達到了滿口的水準,在北京都吃過這麼多麻醬烤餅,這家店可以排在第一位。

"螺旋"油的旋轉和糖的燃燒組合,雖然形狀比較醒目,但就是糖火的味道,當然紅糖和麻醬的比例很好,甜度和醬汁都比較合适。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最不起眼的店,卻是味道最好的一家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螺旋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螺旋充滿了紅糖

牛街8号紅雞小吃店

(位址:北京市西城區牛街12号)

基本上是牛街前面最大的小吃店,除了食物外還根據食物分類開了幾個外賣視窗,其中包子,肉和炸蛋糕是最熱門的生意。

"炸糕"紅雞小吃最受歡迎單品,親身感受爆裂的天津,三大最佳耳眼炸蛋糕之一,外層年糕味道柔軟、粘稠、恰到好處,不破壞甜點的整體感覺,并增添了一抹濃郁的味道,裡面的豆沙餡口感不亞于杏花大廈裡招牌的豆沙月餅, 而且量很大,咬得幾乎要溢出來一樣,可以稱為另一種爆裂味。作為資深的米控員,弘基的炒餅零食可以跟廣西東興的米飯一起說我吃過的米制品在TOP2。

雖然"牛粒"是店内肉類的标志性産品之一,但個人并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别之處,相比淄博青梅居牛肉要差得多。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炸蛋糕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在網際網路上炸毀的牛肉粒

9、姚瑤肚皮裹肉

(位址:北京市西城區牛街二區107号11樓)

大衆點評牛街頭号食品,據說将于9點.m,1點.m開張,将缺貨超級淨紅。

"肚皮包全羊"沒有羊的調酒,加工起來真的很幹淨,口感柔軟,味道比較清淡,個人感覺與白水羊頭差不多,不像傳說中那麼震撼,但能使羊雜交到這個水準,實在是不容易的。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在居民區深處,極難找到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将整隻羊包裹在一個完整的肚子裡

10、齋月

(位址:北京市西城區牛街5号清真超市内)

擁有230多年的古漢字曆史,專業從事各類熟食、牛肉醬是其主要産品。

"五香牛肉"的味道真不錯,相比很多小店的産品,他家的醬汁炖牛肉特别爛,吃起來不會塞牙,更值錢的是切肉不會散落,招牌菜的标準還是很高的。

"醬羊肝"的味道介于豬肝和兔肝之間,并保留了綿羊的一絲獨特味道,對于我喜歡吃羊肉的人來說,味道恰到好處。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牛街超市的櫃台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各種清真肉類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五香牛肉、醬羊肝、肚袋羊混合

11、媽姬糖葫蘆

"核桃糖葫蘆"老北京的糖葫蘆在外享有盛譽,這家店在北京也是一家小名店,客觀地說,材料真的很好,核桃仁和山楂的檔次都比較高,但就口味而言,與家鄉的糖葫蘆其實差不多,價格幾乎是兩倍。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老北京糖瓜

糕點

1、白蛋糕

(位址:北京市西城區牛街5号清真超市一樓窗)

公牛街又是一種超級網紅食品,要打卡在這裡,隻有兩種情況:要麼排隊,要麼排長隊。

"江密新年蛋糕"是當之無愧的招牌菜,雖然看起來很像豆沙榛子的更新版,但配料實在太真實了,味道也不錯,雖然有人在上面不是很喜歡吃山楂蛋糕,但是甜蛋糕中點綴的酸山楂味卻有着非常美妙的味覺沖擊, 非常有用。如果這種蛋糕很難與甜口榛子相比,基本上可以說是低維壓榨。

"紫年糕"把江米改成了我偏愛的紫米飯,讓本來就很濃郁的味道又增添了一點黑粒獨特的醇厚風味,整體味覺體驗又得到了提升。

"黃米面糕"用黃米粉代替新糕,可能是由于米粒層感不足,整體口感明顯下降一檔。

"驢卷"是北京最吃的驢卷,外表粗糙,内在精緻。

"椰子卷餅"幾乎是把山楂吧上的年糕換成椰子,當然味道不會差。

"愛巢"在糕點的白色香調屬于餡料放得更關鍵,整體口感也很平庸,可能其他幾個品種的珍珠玉在前面,相比這個愛宇燕窩的味道真的失敗了。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價格實惠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紫色年糕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黃年粉蛋糕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艾的巢穴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椰子卷蛋糕

2、伊保保葉餅

(位址:北京市西城區牛街清真超市前窗5号)

"蓮花糕"之前在網上買到西安回民街的糕,加熱後也感覺好吃,這次試了一下剛出的糕,味道完全不同,真好吃,紅泥濃稠,米飯柔軟,畫龍眼紅豆,味蕾最甜美的部分,真的屬于那種停不下來吃的食物。

"豆餅"他家的豆餅有7種口味,隻嘗過芋頭泥和無糖,味道很差,芋頭泥的味道稍好一些,無糖完全的味道,讓多麼細心的口感也吃不了食材本身的正味,絕對不會再吃了第二次。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蓮花蛋糕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豆餅

3、 大順齋

通州的老派糕點店,最早做糖火,俗稱通縣有三寶:小樓餐廳的燒鲭魚、萬通醬菜醬豆腐,再有大順齋的糖火。

"糖火"視窗的零食是冷的,糖火也不例外,但帶回家,在微波爐或烤箱裡稍微加熱,就像剛出鍋一樣。整體層次感很強,外酥嫩,配料合理,味覺和明仁菜的螺旋差不多。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牛街超市的櫃台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各種北京風味小吃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大順齋的糖着火了

4、三元梅園

(位址:北京市豐台區浦芳路24号北京方莊購物中心F1層)

據說繼承了宮殿禦餐的配方,參加了世界食品博覽會,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産,反正标題頗為虛張聲勢,但結果卻大開眼界。

"雙層奶卷"的形狀與肉龍非常相似,但由純牛奶制成,這是用豆沙和芝麻醬兩種口味的餡料包裹的,你可以感覺到它,卷上沒有添加亂七八糟的東西,因為它是什麼味道都沒有,但要說它是純牛奶制成的, 沒有乳白色的香氣,其中一半與醬油有甜味,但另一半有深色的味道,非常不同。也許一個簡單的豆漿卷會更好吃。

"純牛奶蛋糕"是雙層牛奶卷外面那層無味的方形牛奶蛋糕,入口的感覺實在太弱了,最好直接喝牛奶,無論是味道還是味道都隻值1星,看衛生不加份量,勉強加分。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純牛奶蛋糕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雙輥

5、味道美觀

(位址:北京市豐台區松家莊正新園3區5号樓)

和北京經典的西式糕點一樣,味道這麼美雖然不如全國連鎖店那麼好,但兩者的層次還是相當的。

"半熟奶酪"作為好招牌單品,口感不遜色于奶酪,芝士風味濃郁,蛋糕口感柔軟嫩滑,疵無缺陷。

"雙層芝士蛋糕"充滿了三明治奶油,使芝士蛋糕的味道比半熟的奶酪更濃郁,更甜一點。

"老婆餅"皮味硬,餡料很少,我個人更喜歡薄皮大餡的感覺,是以感覺不如仙女豆餅、綠豆餅好吃。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半熟奶酪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雙層芝士蛋糕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7、伊利百年

(位址:北京市西城區安梅内大街10号1-13号)

雖然其他地區的名氣沒有那麼大,但在北京卻不亞于米香村的存在,同樣是傳統中式小吃的老漢字,在很多老北京,很多經典的伊利的愛情甚至比米香的鄉下更根深蒂固。

老"水果面包"面包上加了水果和堅果,因為80後就這樣味道實在是沒有抵抗力了。據說水果面包和維生素面包都在商店裡試圖購買蠟紙包裝,因為這是純手工制作的老配方,網上和超市用塑膠紙包裝的是流水線産品,材料和生産工藝已經過時了。

簡單版的"維生素面包"水果面包,簡單的老面包的味道,以及那種特殊的蛋餡老面包,這種味道與西方糕點牛奶的味道完全不同。

谷物的原始香氣,蔓越莓的酸味和葡萄幹的甜味是相當合理和豐富多彩的組合。

"熔岩蛋糕"百年伊利的新招牌,可可粉苦澀,但外餅是甜的,這種口感對比使得蛋糕的整體口感顯得格外濃郁。

"糖醇紫菜餅"自從吃了包師傅的肉松贻貝,對海苔酥皮失去了抵抗力,而這款新産品,雖然使用材料簡單多了,但味道非常合理,蛋糕甜度恰到好處,海苔清淡清新的味道不會吵鬧,沒有松肉和沙拉醬的熱量添加, 吃它沒有那麼沉重的内疚感,是店裡最受個人推崇的單品。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水果面包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維生素面包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熔岩蛋糕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糖醇紫菜蛋糕

吃在中國——北京老店尋味

雜項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