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迪 光明日報記者 杜玉麗
近日,《沸騰吧火鍋(第2季)》《開始海鮮》《走向夜之向》《敖椒香菜》等美食紀錄片的播出,它們都在激蕩觀衆的味蕾的同時,掀起了人們對美食紀錄片的讨論。在《中國大地》這部"人吃為天"的片中,美食紀錄片的創作和傳播有着得天獨厚的土壤,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大量優秀的美食紀錄片走進人們的眼簾。這些紀錄片作品,通過對食物的描述和呈現,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氣質走向國外,讓世界了解中國的一扇窗。
不僅好看的皮包,還裝滿了有趣的靈魂
一部美食紀錄片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各種食物的特寫鏡頭:将新鮮多汁的牛肉串放入沸騰的紅湯中,将油包裹的肝髒在炭火上翻轉成燒焦的油......天南海北的美食種類繁多令人垂涎欲滴,停不下來。
随着技術的發展和裝置的更新,食品紀錄片呈現出更加極端和完美的食物形象。為了捕捉食物的細微變化和真實質地,Flavor Man 2團隊使用超微攝影和微攝影來呈現肉眼在工作日難以觀察到的圖像,例如馬肉上的冰晶如何在低溫下繼續凝結和擴散,以及鹽顆粒如何在魚的表面緩慢融化。食物的微藝術世界為觀衆帶來清新的視覺和聽覺享受。
如果說這幅被治愈的精美畫面是美食紀錄片《好皮袋》,那麼食物背後的人物和故事則提供了内心的靈魂支撐。據閩大學博士後何天平介紹,"人是食物的創造者和享受者,食物的制作方式和風味的味道往往與當地居民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氣質互相作用,人物的刻畫揭示了食物誕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最近水稻文獻實驗室制作的《沸吧火鍋(第二季)》中,内蒙古牧民曾經把幾乎一整頭羊放進一個大鍋裡,從鍋裡出來前一把鹽是所有的食材,從鍋裡出來和鄰居分享;在不同的土水環境中長大的人,用不同的成分賦予同一個靈魂,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楊紅濤告訴記者。食物背後的故事包含了地球和地球一側的依賴和敬畏。所謂山吃,水吃水,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區域文化對飲食文化的影響。是以,通過角色講述食物的故事,你可以找出為什麼一個特定的地區會産生特定的特色菜。
另一方面,美食紀錄片講述的是人物的故事或平淡無奇的溫暖,或诙諧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是中國兒童勤勞頑強、樂觀開明、自我完善等精神品質的真實寫照,集中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積累的智慧和世界哲學。《味人2》中燒豬師傅新哥哥給聯考丢了女兒一碗苦瓜肋骨湯,從苦澀的味道來看,不僅是一個巧妙的食實體念,還蘊含着簡單的人生哲學。《沸騰吧火鍋》(第2季)既是閻老師又是母親的陸曉梅,用生産臭鼬火鍋獨自撫養兩個孩子......
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青年教師王曉培告訴記者:"美食紀錄片着眼于普通人的生活條件,在講述不同個體生活的故事中,向觀衆展示了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态度和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充滿了深刻的人文關懷, 但也引發了觀衆的情感共鳴。"
煙火氛圍構成生動的故事,文明文化傳播
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有着悠久的曆史,無論是食材的選擇和處理,烹饪技巧和風味,還是餐桌禮儀和飲食用具,都在一代又一代的曆史積累中。美食紀錄片在展示豐富多樣的美食品種的同時,用充滿煙花的故事記錄了目前時代人們的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文明的傳承和弘揚。
除了對美食的探索,《夜河與湖》更多的是向文化記錄的方向,将夜景文化與城市文化聯系在一起,發展美食背後的人物和都市故事的礦藏。《沸吧火鍋》(第2季)介紹了老金和母親制作清真鵝的過程,通過母子向觀衆呈現了這一傳統工藝。風味人2用"甜白"這道菜向觀衆展示了四川鄉村的傳統婚禮習俗。在何天平看來,"以美食為主題的紀錄片的内容逐漸沉淪,從宏大的中國飲食文化,到聚焦普通人的生活,覆寫着人們的生活,鏡頭語言從凝視食物到凝視人。
在談到為什麼選擇火鍋作為唱片的對象時,《沸騰火鍋》導演兼制片人曲楠說:"我們認為火鍋特别符合中國人喜歡活潑、喜歡團聚的特點,是我們受歡迎的美食,相當值得去做。"實際上,火鍋隻是主題,它更像是一種記錄城市和人類視角的方式。《沸吧火鍋》(第2季)的導演肖揚感歎道:"在這些固定的成分中,我們既能看到人類的智慧和哲學,也能看到城市的井和煙花。
從《舌尖上的中國》開始,以美食為主題的紀錄片一直采用"食物與人類故事"的模式,探索人與食物之間更深層次的情感聯系。從《風味》系列到《早餐中國》,從《夜湖》到《沸騰吧火鍋》,可以看到,這些紀錄片制作團隊都在不斷拓展美食題材紀錄片的邊界,繼續嘗試從純食紀錄片向人類紀錄片的飛躍。
"煙火的生動故事能給觀衆留下深刻的印象,人情的内容可以升華紀錄片的核心。在王曉培看來,未來食品紀錄片的一個重要趨勢是,從記錄食物到用食物作為記錄人物故事和城市文化的方式,以更接近中國人的生活場景的方式探索食物的人文意義。
風靡全球的中國菜,是一張給世界的亮眼名片
去年年底,《風味的起源》正式登陸Netflix。這是Flavor Origin系列連續第三年在世界各地遇到觀衆。今年早些時候,《風味世界(第2季)》獲得了第25屆亞洲電視節大獎最佳紀錄片系列獎。随着《世界風味》、《江湖之夜》《沸騰吧火鍋》等美食紀錄片在多個國家上映,美食短視訊部落客李子軒收獲了數千萬海外粉絲......中餐的影響力逐漸擴大,為全世界人民所熟知和喜愛,成為代表中國形象的一張亮眼名片。
雖然飲食文化具有天然的國際特色,是國際傳播的完美主題,但國内食品紀錄片不僅是簡單展示豐富多樣的中國美食,更是展示了食物背後的人文故事,傳達了深刻的民生和以人為本的重要思想,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視窗。楊紅濤說:"充分利用中國飲食文化的美味寶藏,是一種值得稱道的文化現象。"
中國菜在世界上的普及和普及,使它所承載的中國文化也得到了傳播和弘揚,無形中也鞏固和提升了中國文化的軟實力。越來越多的食品紀錄片、美食短片等内容産品從平民視角打造民族形象,通過展示普通人的生活狀況,以生動的方式記錄一個全面、立體、真實的中國。
紀錄片導演陳小青曾經說過:"食物是最好的親善大使。"美食紀錄片不僅以奇觀的畫面和戲劇性的故事介紹中國美食,更以當代觀衆乃至世界觀衆都能了解的方式,探索屬于中國文化的世界觀、價值觀、生活方式和人際關系的選擇。
光明日報(2021年4月18日,第4版)
來源:Guangming.com-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