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象棋運動往日輝煌:建國初期的那些年提倡下棋《體育報•社論》

1956年是新中國成立後全國國際象棋職業比賽的第一年

對于國際象棋來說,這是值得紀念的一年。今年5月,楊冠軒、陳松順在廣州首次發表國際象棋,随後國際象棋被列入新中國體育比賽,12月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屆全國國際象棋比賽。

象棋運動往日輝煌:建國初期的那些年提倡下棋《體育報•社論》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當家作主,象棋這個流行的文化娛樂活動,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許多國際象棋對于一個以"棋子人"為生的生活已經堕落,可以放心下棋,不再被視為"走私者"。

1956年,國際象棋被列入官方的民族體育項目,同年年底,我國曆史上第一屆全國比賽在首都北京舉行——"1956年全國國際象棋錦标賽"。國際象棋是本次比賽中唯一的運動,而圍棋和國際象棋被列為表演項目。

參加首屆全國國際象棋錦标賽的有:西安王玉萍、天津薛占津、武漢李一庭、青島戴光傑、李曉村、沈陽雪佳、杭州劉毅馳、開封田嘉淑、成都陳開元、南昌風德申、蘭州魏長林、濟南玉子太原王清傑、上海何順安、南甯周守迪、福州林玉茹、長春趙振軒、 廣州楊冠軒、西甯張增華、貴陽趙恒全、保定登玉如、長沙李定義、程德陳國恒、重慶劉建青、合肥朱林瑞、鄭州畢鐵山、北京後玉山、昆明鄧鵬、哈爾濱王家良、烏魯木齊金源,共有30名棋手。最小的隻有19歲,最大的是61歲。

首屆全國國際象棋錦标賽于12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體育場舉行,分為預賽、複賽和決賽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為兩場比賽。預賽分為六組,每組前兩名進入複賽,複賽分為三組,每組前兩名決賽選手。

決賽中,廣楊以5勝3負的戰績(共10場:4勝4負)奪得全國首屆國際象棋錦标賽冠軍,哈爾濱王家良、杭州劉毅琦、武漢李一庭、北京後玉山和上海和順安排名2比6。此外,複賽還有:天津薛占津、沈陽學甲語、南甯周書笛、長春趙振軒、重慶劉建青、蘭州魏長林等六位棋手。

國際象棋被選為1959年第一屆綜合性全國運動會

象棋運動往日輝煌:建國初期的那些年提倡下棋《體育報•社論》

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響應毛澤東主席"發展體育,增強人民身體素質"的号召,今年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運動會"的名義舉行。第一屆全運會共有36個項目,其中許多群衆工程和軍事項目,中國象棋、國際象棋、航空模型、無線電傳輸、導航等項目都列在全運會大家庭中,是以參加和參加奧運會的人數也非常大,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平均年齡隻有21歲。會上,體育榮譽勳章頒發給了40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十年中打破世界紀錄并赢得世界冠軍的優秀運動員。

在第一屆全運會上,女運動員參賽

象棋運動往日輝煌:建國初期的那些年提倡下棋《體育報•社論》

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第一屆全運會在北京舉行。中國象棋比賽是以各省、市、自治區為主,各選派一名棋手參加,共有26名運動員參加,而江西、西藏和人民解放軍均未參加。比賽分為兩個階段:初賽和決賽:

在9月14日至19日舉行的預賽中,26名球員被分成四組,每組錄取兩名決賽選手。每個組的排名如下:

第1組:湖北李一庭、甘肅吳彥福、北京侯玉山、河北王嘉源、貴州林彩良、福建陳永華、新疆李成毅;

第2組:上海和順安、甯夏馬廣、江蘇輝松祥、内蒙古王佑、安徽麥長宇、山西王清傑、河南馬金奎;

第3組:黑龍江王家良、四川劉建清、浙江劉毅馳、吉林趙振軒、廣西唐家鵬、青海金七昌;

第4組:廣東楊冠軒、遼甯孟立國、山東陳天才、陝西王玉萍、雲南鄧鵬、湖南李定義。

決賽從9月20日持續到26日,有七輪單周期比賽。前八名玩家的最終排名是:

1、廣東楊官

2、湖北李一庭與黑龍江王家良(并排)

4、四川劉建青

5、上海河順安

6、甘肅吳彥福

7、甯夏馬光

8、遼甯孟立國

奧運會的中國象棋比賽有幾個值得一讀的特征。

1、首先,第一屆全運會将非常受歡迎的象棋項目列入官方比賽項目,受到全世界的普遍關注,紛紛舉行層評選,使棋局得到了極其廣泛的推廣,同時也發掘了很多優秀的棋手。四川的劉建清首次進入前六名,甘肅吳彥福和甯夏馬光進入前八名。

2、第二次是國際象棋選手在大會上組織的"經驗交流賽",絕大多數棋手盡管希望赢得排名和獎勵,仍然勤奮認真地交換比賽,展現了中國新運動員的高尚素質。

3、三是要求中國棋手自己記錄比賽,不僅大大節省了記錄人員,而且培養認真負責的态度對棋手很有幫助。

4、四、為了鼓勵棋手在比賽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國際象棋水準,《北京晚報》設立了"最佳棋局"特别獎,經過莊嚴嚴格的評選,湖北李一庭和黑龍江王家良在最後一場比賽中被評選。

象棋運動往日輝煌:建國初期的那些年提倡下棋《體育報•社論》

1960年,國家體育委員會的官方報紙《體育日報》發表了一篇社論《促進國際象棋》

1960年7月4日,國家體育委員會體育報紙(毛澤東的标題,中國體育日報的前身)發表了一篇社論"推廣國際象棋"。摘錄中的一些社論如下:

<h1>推廣國際象棋體育報紙社論</h1>

"最近,陳毅副總理和何龍在北京會見了優秀的棋手,并就如何開展國際象棋活動給出了寶貴的指導。這是黨和政府對體育的重視和關注,對國家的棋手也有很大的鼓舞。毫無疑問,中國的象棋技将進一步釋放輝煌的榮耀,更快更好的繁榮。"

"下棋是一種高尚的文化活動,深受群衆的喜愛。你可以讓你的心感覺良好,并增加你的生活。"

"下棋對培養智力和鍛煉意志也非常有幫助。象棋要談戰略,也要談戰術,要把握全局,還要策劃好局部殺傷,在戰争發展的全過程中,不僅要有冷靜的頭腦,還要有堅定、果斷的意志,才能進行風暴襲擊或平衡力量。一個精彩,可以把對手死掉,但稍有疏忽,一個兒子的差別,或許就是全線的失敗。是以,下棋是一門藝術,也是辯證法,對于我們思想方法的運用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象棋運動往日輝煌:建國初期的那些年提倡下棋《體育報•社論》

"因為象棋非常有益,極具吸引力,是以古代和現代的中國和國外,無論是白人、黃人、黑人,都有國際象棋,都有自己喜歡的象棋技巧。

"近年來,國際象棋選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國際比賽也越來越多。通過這些國際象棋活動,我們還可以增進運動員與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在國際比賽中獲勝也将為該國增添榮譽。中國象棋有上千人參加活動,也應該有良好的上司群組織,讓更多的人可以享受這種文化活動。••••••"

"棋械很簡單,棋子和棋盤都可以自己制作,而且棋子不受場地的限制,男女老少,下班後,在其餘的地方都可以下棋。公園,文化宮殿,俱樂部,娛樂室,所有這些都可以設定下棋。是以,象棋活動範圍廣,既友善又不多錢,很符合國家精神去做的一切事業。"

象棋同其他體育運動一樣,曾經是我國被剝削階級掌握和為他們服務的東西,今天又掌握在共産黨上司的勞動人民手中,他們從象棋活動中從身心上受益,可以更好地用于社會主義祖國的建設。總之,我們今天開展國際象棋活動,是為了激活人民的文化生活,培養高尚的情操,增進人民健康,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為我們的勞動人民,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與過去博士班全天的象棋繪畫、詩歌配對有着根本的差別。是以,我們應該積極開展這種文化體育活動,要迅速普及和完善。"

"社會經濟的繁榮必然帶來文化體育事業的繁榮。各種國際象棋,尤其是國際象棋和國際象棋,雖然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曆史,但在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幾十年裡,内外紛争,老百姓不談生活,棋子就瘦西山,氣呼呼呼。今天,6億人民已經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在黨和毛主席的英明上司下,如何迅速和省内建設社會主義,工農業大躍進,文體事業蓬勃發展,溫長武盛。象棋藝術恰逢這樣一個盛大的場合,必将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程度。"

"希望大家積極參與有益于你們身心健康的象棋活動,希望各級體育組織加大宣傳力度,大力開展象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