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大學簡稱廈門大學(XMU),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科研型國家重點大學,由中央直管部設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大學(甲級)、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首屆學位授權獨立稽核機關, 入選國家"2011年計劃"、"珠穆朗瑪峰計劃"、"強基礎計劃"、"111計劃"、"工程師教育教育訓練計劃"、"法人教育教育訓練計劃"、"優秀博士培養計劃"、"國家創新大學生實驗計劃"、"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訓練計劃"、"新工程研究與實踐計劃", 國家高水準大學研究所學生項目建設、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接收留學生來華,以及國内首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示範大學。全國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聯盟牽頭創辦了高校,創始成員為中歐商學院聯盟、中國工業智能教育協會、大學通識教育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教育部、國防科技工業局、福建省和廈門市。
<h3>私立廈門大學</h3>
廈門大學
1919年8月,陳家璇任命蔡元培、黃豔培、王景偉、于志璋、郭炳文、胡敦福、黃琦、葉源、鄧子英等10位國民教育名人到上海作編。
1919年10月,民辦廈門大學籌備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起草《廈門大學組織綱要》,鄧子英當選為廈門大學首任校長,鄭振文任教務長,何恭敢任總書記。
1921年4月6日,廈門大學舉行了美國學校開學典禮,該學校最初是私立的,教師(包括文科,理科)和商業。
1921年7月4日,林文清應陳家璇先生的邀請,繼任廈門大學校長,在林文清校長任職期間,增設工學系、新聞系、法學系、醫學系等,初步建立了一所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
到中華民國19年(1930年)擴大到文學,科學,法律,商業和教育領域的五個學院和21個系。
中華民國在25年的時間裡合并為三個學院和九個文學,科學和商業系。學生人數從一開始的136人增加到300多人。[2]
<h3>國立廈門大學</h3>
1937年7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在陳家璇的來信中同意将私立廈門大學改為國家。
1937年7月6日,著名實體學家、清華大學教授董沙本博士被任命為廈門大學校長。
1937年9月4日,學校因日軍入侵廈門而遷至鼓浪嶼,11月,學校制定了搬遷計劃,12月24日開始搬遷,并于1938年1月12日安全抵達。5月,廈門大學大樓被日本人炸毀。在長鼎時期,師生們克服了許多困難,堅持教學,學校規模擴大。抗日戰争勝利時,廈門大學在文學、科學、法律、商學等領域設立了4個學院和15個系,學生人數從3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
1945年9月19日,國民政府常務理事會任命王德耀博士為廈門大學校長。
1946年6月1日,廈門大學開始搬回廈門,長鼎從各界人士在體育場舉行告别會,贈送了一大塊,刻有"南方強"四大字。搬回廈門後,增加了海洋學系、國際貿易系和法學系的司法隊伍,學生人數增加到1600多人。
到1948年,廈門大學已發展成為五個學院和18個系,設有文學院(中國文學,外國華文,曆史,教育),科學(數學,化學,生物,海洋學),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機械工程系,電氣工程系,航空工程系),法學院(法律,政治學,經濟學系),商學院(銀行系, 會計,國際貿易系),以及海洋學和經濟研究所曆史研究所,心理學實驗室等。
1949年1月31日,原校長董沙本在美國去世,并将他的骨灰埋葬在廈門大學的遺囑中。[3]
陳家璇先生,廈門大學創辦人
1949年10月17日,廈門解放,10月20日,廈門市軍委任命吳強、蕭峰接管廈門大學,組建新的廈門大學黨支部。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經濟學家王亞楠教授為廈門大學校長。
1951年,原福建農學院并入廈門大學,原民辦福建農業大學,政法經濟三系并入廈門大學。
1952年,全國高校在院系進行重大調整。1952年調整教職工前,廈門大學在文法學院、經濟學院、理學院、工學院、農學院設有5個學院、19個系和5個專業課程。
廈門大學系調整現狀如下:
1、山東大學:1952年,廈門大理學院海洋系師生轉入盛大大學,組建山東大學海洋學系。
2:中國海洋大學:1958年盛大搬到濟南時,他離開了青島海洋系,然後發展成為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3:浙江大學:1952年,廈門大學電機、土木工程、機械三個系各設浙江大學。
4:東南大學:1952年,廈門工業大學機電系,以及南京大學、金陵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部分院系組成南京工學院,即後來的東南大學。
5:河海大學:1952年,南京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廈門大學合并水利專業,在南京成立華東水資源研究所,即河海大學。
6:南京大學:1952年,廈門大學俄語專業并入南京大學外語系,俄語專業轉入大學外語系。
7: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951年5月,廈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洋大學航空系并入清華大學,成立清華大學航空學院。三所學校的航空部門沒有直接參與中國北方航空公司(成立于1952年)的組建。
8、上海财經大學:1953年,國家級師資調整,廈門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系調整為上海财經學院。
9:同濟大學:1952年,廈門大學土木建築系數十名師生轉入同濟大學。
10:内蒙古大學:1957年,以北京大學、南大、山大、廈門大學、中山五所學校為主,十多所知名大學(包括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共同建立了内蒙古大學。
11日:華東師範大學:1924年6月,廈門大學300多名師生離開學校,前往上海成立大夏大學。解放後,大學合并發展成為華東師範大學。
12、華東政法大學:1952年,廈門大學政法學院(包括政法系)并入華東政法大學(今華東政法大學)。
13:上海海洋大學:1972年,廈門大學水産關系轉入上海水學院原先由上海水學院創辦的廈門水學院,1979年,上海水學院複辟,廈門水學院改期,一分為二,後發展為上海海洋大學和集美大學水學院, 分别。
14日:大連海事大學:大連海事學院(1994年更名為大連海事大學)于20世紀50年代由東北海事學院、上海航空學院和福建海事學院合并,對學院院系進行了調整,福建海事學院是廈門大學航空專業課程。
15:福州大學:為了打造福達,廈門大學扶持實體系數的教師10人,化學系2/3,數學系3/4,相當于理學的一半。
16日:集美大學:廈門大學帆船系,水上關系科于20世紀70年代轉入美國帆船學校、廈門水上學院,即現在的集美大學航海學院、水上學院。
17日:福建農林大學:農學院與福州大學農學院合并為福建農學院。
18、福建師範大學:1954年,文學院教育系并入福建師範學院。
1952年,經教員調整後,廈門大學隻保留了文理學院,成為文理綜合性大學,52年後,系轉學。
1958年7月,廈門大學下放至福建省。
1963年9月,經中央政府準許,廈門大學改制為教育部直屬的國家重點綜合性大學。
"文化大革命"期間,廈門大學下放到福建省革命委員會上司,大批幹部教師下放到農村,有的擔任中學教師,有的轉職做其他工作。
從1966年到1970年,廈門大學停止了五年的招生。
1971年,開始招收"工、農、軍"留學生,當時有九個系,除了保留1966年的八個系外,福建師範學院教育系遷回廈門大學開學。
1972年,廈門大學水産關系轉入廈門水學院。
廈門大學景觀
1981年11月26日,被國務院準許為中國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機關。
1982年,廈門大學率先在中國建立了經濟學院。
1986年9月12日,廈門大學研究所學生院成立大會召開。
1995年7月,廈門大學進入全國"211工程"建設行列。
1996年,廈門大學成為教育部準許的首批33所大學之一,建立研究所學生院。
1997年4月,廈門大學"211工程"通過教育部專家組織的工程建設驗證。
2001年2月,被列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4月6日,廈門大學漳州校區落成。12月,首批試點軟體學校獲得準許。
2004年被列入國家"985工程"二期重點建設高校之一。
2004年7月,廈門大學增設為中學。
2005年底,廈門大學大學教學水準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考核。
2006年,他被選為"高等教育創新與智能計劃"("國家111計劃")的首批項目之一;
2007年,入選首批全國大學生創新實驗方案實施高校。
2010年,學校入選"基礎學科優秀學生培養試點"(國家珠穆朗瑪峰項目)。
2012年,教育部、福建省政府和廈門市政府在北京簽署了重點共建協定,繼續重點建設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90周年慶典标志
2012年,學校成立了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位于馬來西亞吉隆坡,占地面積900畝,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
2013年6月,他被選入教育部"工程師教育與發展卓越計劃"大學。7月,標明教育部首批到中國留學示範基地。11月,廈門市政府與廈門大學簽署協定,共同建設廈門大學醫學院。
2014年,由學校牽頭的兩個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國家"2011計劃";
2015年4月6日,學校以航空、機電工程、自動化為一體,成立了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2017年1月,入選中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大學之一。9月,他被選為全國"雙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之一,以建立大學名單。
2018年4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關于高等教育機構學位授權獨立審計的意見》和《學位授權獨立審計機關名單》,允許廈門大學對學位授權進行獨立稽核。
2018年1月,被選為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程研究實踐項目之一。7月,國家國防科技工業總局和教育部聯合釋出檔案,确定"十三五"期間新增8所高校,廈門大學名列其中。8月,中國健康資訊與醫療大資料研究院正式獲批。同意成立廈門大學健康與醫學大資料國家研究院,由該研究所與廈門大學共同成立。12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宣布将在廈門大學的基礎上建設國家天元數學東南中心,廈門大學海峽兩岸金融發展研究中心在2018年海峽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上揭牌。
2019年3月23日,學院整合了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人口研究所、人類學與民族學系、人類學研究所,組建廈門大學社會與人文學院。
2020年6月,入選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委員會認證的普通高等教育機構名單,截至2019年底。[1]
2020年8月,廈門大學章程部分修改獲得通過,根據職業發展需要,學校可按規定設立新校區,調整校園布局。[4]
2020年10月10日,廈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揭牌,中國工程院院士、廈門大學1977年數學系校友陳淳被任命為名譽院長。[5]
2020年11月26日,廈門大學召開電影學院建設專家委員會會議,邀請業界知名人士和著名學者為電影學院高标準、高品質籌備工作貢獻力量。[6]
2020年12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釋出關于建設第三批群衆創業創新示範基地的通知,廈門大學入選第三批雙創示範基地名單。[7]
2021年2月5日,入選基礎學科優秀學生培養項目第二批基地基地之一。[8]
2021年4月5日,廈門大學校友及社會公衆向廈門大學捐款。87歲的徐明輝是廈門大學校友的遺孀,她為已故的丈夫林毅雄捐贈了100萬元;1980年化學校友邱子新捐贈100萬股,約合2.6億元;馬來西亞IOI工業集團董事長李瑤宇捐款1億元;徐華芳,廈門大學1999級企業管理系校友;朱益民和徐華東,廈門大學1986級會計系校友;而廈門大學2002年EMBA校友蘇清燦捐贈了1億元。[10]
2021年4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人民黨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緻函祝賀廈門大學建校100周年,向海内外全體師生和校友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9]
2021年4月6日,廈門大學任命鐘南山為優秀客座教授,并舉辦了南強學術講座。[11]
<h3>資源</h3>
1. 105所大學獲得認證!教育部公布重量級名單 (引用日期2020-06-27)
2、知名民營企業春華集團捐贈大筆資金助力廈門大學教育産業 (報價日 2020-07-07)
3. 高校曆史---廈門大學 (報價日 2020-08-02)
4. 5所地方24所高校入選第二批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教育-新京報網 (報價日2020-08-05)
5、廈門大學章程章程部分修改已獲通過,可按規定設立新校區,中國政治圖書館、新聞-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0-08-25)
6. 新京報-好消息,無窮無盡 (報價日 2020-11-26)
7.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設第三個群衆創業創新示範基地的通知(引用日期 2021-01-07)
8. 第二批基礎科目2.0優秀學生教育訓練項目基地公布名單(報價日期2021-02-05)
9. 習近平緻函祝賀廈門大學成立100周年 (報價日期 2021-04-06)
10. 值此百年華誕之際,廈門大學收到多筆校友捐款超過1億元人民币(報價日期2021-04-07)
11. 廈門大學鐘南山院士是優秀客座教授,舉辦南強學術講座 - 中國教育線上 (報價日期 2021-04-15)
本文由标題使用者南極星爺爺,使用者農民,阿迪提朱娜,無意識和不快樂d,阿華薇薇,橙色風暴加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