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比吳茂林更多
吳茂林(1913-1944),名叫亭建,西安區亭玉橋鎮房武村人,家境貧寒,年幼随父親到漢口謀生,13歲回鄉養牛。1931年底,他前往玉嶼尹區,在黃安(今洪安)七荔加入紅軍。在軍隊裡,他渴望學習文化,謙虛地向老兵學習,努力練習殺敵的能力,是以,能力提高很快。
1932年8月,吳茂林率領紅四主力進軍四川。在戰鬥中,他沖進了戰場,看到死亡,仿佛要回來了,被火洗禮,變得更加成熟。他曾擔任過班長,排長,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偵察兵。他經常僞裝成商人、農民和勞工,深入敵占區監視敵人的情況,監視敵人的部署和裝備,為部隊提供可靠的軍事情報,為戰鬥的勝利做出貢獻。
1934年10月,吳茂林參加了四次受傷的25000英裡長征,以驚人的毅力戰勝了死亡的威脅,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1936 年,他随部隊抵達延安。
随後,黨組織派吳茂林到張學良的軍隊,為廣大士兵做戰鬥工作。他大力推行我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交朋友,與士兵分擔苦難,鼓勵他們"回國"、"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他竭盡全力挽救抗日國家,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1936年西安事變後,黨組織将他調回延安,到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學習。1937年12月,陳雲從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市)回到延安,從抗日軍政大學和機車學校新疆航空隊(紅軍第一航空隊)中選拔學生。經過反複考核,闫振剛、吳茂林、彭仁發等19名青年黨員被選拔為航空隊學員。

烏魯木齊烈士陵園的10位烈士雕像。(從左至右:彭仁發、喬國軒、陳振亞、于天民、毛澤民、吳茂林、陳譚秋、杜中元、王德祥、林啟魯)
1938年初,吳茂林入讀新疆迪化航空隊第二級機械班。他以高度的政治熱情,克服了低文化的困難,日以繼夜地努力學習航空理論,參加了緊張的軍事訓練。因為吳茂林過去傷勢多,體質虛弱,最後積攢了一場病,但他依然保持着強烈的革命精神,頑強地堅持學習,直到最後才真正撐不住,隻能在組織的反複勸告下離開航空隊去治療。
1938年夏天,他去了西路軍總兵團衛生診所,被調到南關醫院,在那裡被蘇聯專家診斷為胸膜炎感染肺氣腫。為了能夠盡快恢複健康,回到研究崗位,他不得不忍受劇烈的疼痛手術,從未叫過疼痛。手術成功,并在醫務人員的照顧下進行了治療。他每天早上去操場上散步,打排球來增強體格。
1940年初,他被調到新疆的八路軍官所繼續休養。在生病期間,他學習了革命理論,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水準,堅定了他的共産主義信仰。
1942年初,國民黨新疆省政府主席盛世才公開反蘇反共,把新疆的中國共産黨全體黨員集中到迪化。9月17日,盛世才突然派兵包圍他們的住所——八梁招待所,追捕共産黨人,關押吳茂林和病人、殘障人士、婦女和兒童。當敵人準備逮捕楊錫光博士時,吳茂林挺身而出,逼迫敵人讓楊錫光博士束手無策。
烏魯木齊烈士陵園十位烈士雕像中的吳茂林雕像
1943年4月,吳茂林被軟禁到西河壩文廈學校。吳茂林飽受饑餓感冒病,病情加重,刀子潰爛膿液,不能獨立行走。但仍然以頑強的毅力堅持鍛煉,與牆同行,洗髒衣服,拒絕别人幫忙。他還經常向獄友們講述關于延安的戰鬥和生活的革命故事。他怕自己的病會蔓延到孩子們身上,站得很遠,對他們說:"你們是小八道,要記住,世界是大壞蛋,你們要和叔叔阿姨們一起和他聯合起來!他告訴新疆革命家族成員王淑貞,"共産黨是窮人的黨,為窮人而戰。無論如何,我們必須與黨一起去,我們團結一緻,努力確定集體釋放回延安。"
1944年,敵人将吳茂林等人轉移到七路灣的"叛軍家族工廠",在那裡遭到殘酷迫害。吳茂林病情惡化,肺部有膿液,導緻胸腔潰爛,下半身癱瘓。盡管如此,他還是頑強地與疾病作鬥争,強迫自己進食。同志們把贻貝切成碎片浸泡水,喂他一口吃,把每一滴汗珠都滴下來。他忍受着劇烈的痛苦,從不大聲呻吟。
吳茂林烈士墓
在他生死的時候,他也深情地向往着革命聖地延安,向往火熱的戰鬥生活。"當我回到延安時,我會在前線,我會留在後面,但我上瘾了,沒有它我就無法戰鬥,"他說。同年10月5日清晨,吳茂林去世。在押人員突破了層層阻撓,迫使監獄當局同意為吳茂林烈士舉行追悼會。追悼會結束後,囚犯們護送他們到七個彎道埋葬。
新中國成立後,他的遺體被安置在烏魯木齊南郊的革命烈士墓。董必武在墓碑上為他寫下了個人題詞"吳茂林烈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