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新資料中心的"新"字,工業和資訊化部資訊通信發展司政策标準司副司長張偉認為,主要展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功能變化。過去,資料中心隻是一個用于存儲資料的基礎設施,但現在它已經演變成一個存儲和處理資料的基礎設施,就像計算機曾經有硬碟一樣,現在它們是"硬碟和CPU"。其次,與傳統資料中心相比,新型資料中心具有許多優勢和特點。例如,新的資料中心可以進一步與網絡融合,實作協同效應,友善不同區域之間的排程計算;

不久前,工業和資訊化部釋出了《新資料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對于新資料中心的"新"字,工業和資訊化部資訊通信發展司政策标準司副司長張偉認為,主要展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功能變化。過去,資料中心隻是一個用于存儲資料的基礎設施,但現在它已經演變成一個存儲和處理資料的基礎設施,就像計算機曾經有硬碟一樣,現在它們是"硬碟和CPU"。其次,與傳統資料中心相比,新型資料中心具有許多優勢和特點。例如,新的資料中心可以進一步與網絡融合,實作協同效應,友善不同區域之間的排程計算;簡而言之,與傳統資料中心不同,新資料中心的增長空間更廣。
新釋出的《行動計劃》明确指出,三年後,将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綠色低碳、計算規模與數字經濟增長相稱的資料中心發展新格局。其中,能效水準穩步提高,電力利用效率(PUE)逐漸降低,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逐漸提高。在相關具體名額上,到2021年底,全國新增大型及以上資料中心PUE降至1.35以下。到2023年底,國家資料中心建立大型及以上資料中心的PUE将降至1.3以下,冷冷區域将降至1.25以下。
據統計,到2019年底,我國資料中心整體用電量占全國用電量的2.5%,預計未來5~10年,随着産業轉型更新和資料中心規模擴大,用電量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
資料中心是一個非常集中的大型設施,在努力實作"雙碳"目标的背景下,結合我國資料中心發展和綠色低碳要求,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郭亮坦言,壓力很大,機遇與挑戰并存。
郭亮提出了四項發展建議:一是提高資料中心的能效,降低PUE;"最後兩點,我們需要買錢,我們必須在前兩點做更多。他表示,過去幾年,我國資料中心發展水準與國際資料中心發展水準相差不大,機櫃、塊子產品發展相對較快,可以在技術上投入更多,實作資料中心效率、降低PUE、減少碳排放。"四管齊下的方法可能會産生良好的效果。他說。
事實上,圍繞綠色低碳,業内知名企業一直在積極探索。5月底,在2021阿裡雲峰會上,阿裡雲智能總裁張劍鋒公布了阿裡雲的"零碳雲"計劃。據了解,2018年,阿裡雲資料中心在經過租賃、建設和自控建設的發展階段後,開始全面建設。目标是"確定整體效率最高,PUE最低"。目前,阿裡雲已在河北張北、烏蘭查布、廣東河源、江蘇南通、浙江杭州等地建立了五個超級資料中心,各具特色。
張北資料中心是中國最大的雲資料中心,PUE 1.25,榮獲2020年度國家綠色資料中心。
- 烏蘭查布資料中心采用自然風冷制冷,大規模利用風能、太陽能(6.970、-0.08、-1.13%)等綠色能源,PUE級與張北接近。該中心去年投入營運,使用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2020年使用38.2%的風力光伏發電。
河源資料中心是國内首個采用湖水自然冷卻的綠色資料中心,90%的時間無需機械冷卻,PUE達到1.25,是國内首個5A級資料中心。
南通資料中心是效率最高的資料中心,參與糧食充填需求側響應,助力新能源消耗。
杭州資料中心是全球最大的沉浸式液冷伺服器叢集,于2020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在實際生産中,PUE達到1.09以下。
記者注意到,《行動計劃》在綠色低碳發展行動中提出了以下三項措施:
一是加快先進綠色技術産品的應用。鼓勵應用高效IT裝置如高密度內建、高效制冷系統如液冷、高壓直流等高效供配電系統、能效環境一體化測試等高效輔助系統技術産品,支援探索锂電池、儲氫和飛輪儲能作為資料中心多元化儲能和備份 電源。
二是持續提高能效和清潔利用水準。鼓勵企業探索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瓦斯分布式能源供應等配套體系,引導新資料中心向新能源發電側建設邁進,原位淘汰新能源,促進新資料中心高效利用清潔可再生能源,優化能源利用結構,助力資訊通信産業實作碳峰, 碳中和目标。
第三,優化綠色管理能力。深化新資料中心的綠色設計、建設、采購和營運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支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加快高成本、低效資料中心的整合和轉型。建立大型及以上資料中心,滿足綠色資料中心、綠色低碳4A以上水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