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回族理論
2020年,德雲有三件大事:
1、《德雲嘟笑社》上線,德雲社以群團的形式出現在螢幕上;
2、郭德剛與于謙合作20年;
3、除了早先的"雲和九",龍分公司正式向外開放。

作為當今中國最大的相聲團體,德雲社的一舉一動基本上都在人們的視線中。
近日,德雲社龍字部的關注正式結束。
從郭德剛宣布的"龍支部招生",到數百萬學生争相報名參加德雲社,最後到不到百人通過最後的篩選......
能把招生範圍普遍擴大得這麼熱鬧,能有這樣的影響力,大概隻有德雲社。
而在長篇人物部門招生中,除了自身的關注,德韻社"頭對頭"音樂協會對德雲社的看法也在悄然改變。
6月3日,全國評審員孫岩先生在社交平台上釋出了一段視訊。
視訊中,孫燕首先表達了對郭德剛的欽佩,說看到龍字系招生時淚流滿面。
因為郭德剛在招聘過程中,不僅要招收相聲學生,還要招收書評人才,還有打鼓的人才。
孫燕的母親是西河鼓手,但近年來,由于種種原因,整個音樂産業陷入低迷,鼓手越來越少,傳統鼓樂瀕臨滅絕。
說到情感服務,孫燕"呼喚"音樂協會應該給德雲社一個品牌:中國音樂之地,音樂的搖籃,音樂藝術家的培養。
視訊最後,孫岩多次感謝郭德剛對音樂的貢獻。
要知道,孫妍是"音樂協會"的會員,他怎麼可能不知道郭德剛和音樂協會之間的"抱怨"呢?
敢于在這個節點上為郭德剛挺身而出,可以看出孫燕是真的感謝郭德剛。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孫妍對音樂的熱愛。
今年4月底,音樂協會相聲藝術委員會等部門聯合釋出的《關于加強相聲行業時尚建設,自覺踐行崇德尚藝倡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此次倡議的主要目标是"抵制封建習俗","抵制庸俗和庸俗的表演","抵制歪曲事實的惡意猜測"。
該倡議似乎針對整個串擾行業,但正如該倡議的意圖所指的那樣,一目了然。
特别是在那篇"堅決抵制封建作風"的那篇"清理門戶"中,聯系到2016年郭德剛清理門戶,發來消息帶走了曹雲金和何雲偉的"雲",那麼這一舉措,幾乎直接寫在了"郭德剛"三個字上。
當然,除了今年的"主動",其實早在2007年,北京相聲俱樂部就已經向相聲界發出了"倡議",反對"低調"、"庸俗"。
對于這次經曆,郭德剛"隐蔽"了13年,直到去年的《德雲鬥笑社》,郭德剛在節目中隻提到了"優雅",并用"相聲流行而不是粗俗"進行反擊。
這也是對被稱為"三重"的标題的回應。
那麼,郭德剛的相聲真的那麼糟糕嗎?
借用郭德剛常說的一句話,"沒有第一武器,就沒有第二武器"。
一直被外界視為"三庸"的德雲社,不僅沒有"倒下",反而越來越火。
而曾經瀕臨滅絕的傳統相聲産業,也誕生了德雲社,被郭德剛拉了回來。
曾有媒體這樣的評論:為了留住郭德剛,相聲在50年後就死了。
現在,郭德剛"得救"了,相聲又複活了,但郭德剛做的遠不止于此。
因為,正如孫燕所說,其他傳統音樂産業也處于滅絕的邊緣。
今年早些時候,郭德剛在社交平台上推出了兩項新活動,以推廣他在麒麟劇團的平劇表演。
麒麟劇團這兩場演出的票價并不低,但随着郭德剛的加入,麒麟劇團的門票一度陷入困境。
郭德剛的平劇演出,對于平劇日常演出的"低票價"和"低座位"來說,無疑是一次成功。
當時,有傳言說"郭德剛憑借麒麟劇場俱樂部振興平劇",當然,其中不可否認,平劇演出的觀衆很大程度上來自德雲社的歌迷。
關于這一點,平劇名劇的王宇在接受采訪時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王岐鋒看來,郭德剛确實在相聲的表演生态學上做得很好,但說到相聲拯救了平劇,就更極端了。
而且,王宇認為,郭德剛的平劇水準并不專業,嚴格意義上說,隻是一個頂級的票友,能夠做到一張票的原因很難找到,因為有很多平劇名人都陪着他......
對此有後續行動。
2月3日,王宇在社交平台上釋出了一段動态,引用了《田網沙春》中的一句話,上面寫着"春山暖日暖風,幹涼亭幕",并配上自己扮成平劇的照片。
幾分鐘後,郭德剛還在社交平台上釋出了一張動态的"為春天而奮鬥"的照片,上面有麒麟劇團的圖檔。
至于郭德剛是想表達"無意中争取春天"中的"争議",還是"一群嫉妒"中的"嫉妒",不得而知。
不同尋常的是,除了音樂協會會員孫燕連郭德剛,平劇大師李洪圖老師在面對采訪時,也稱贊了郭德剛。
在李洪圖看來,郭德剛屬于學唱歌,是以一開始就不應該用專業的觀點去問他。
無論他唱得好不好,他在平劇的傳播中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也許是因為郭德剛有很多人走進劇院聽戲。
這句話不是假的。
平劇或其他傳統音樂在當下似乎已經走下坡路,沒有觀衆,沒有市場,漸漸沒有傳承者。
這也可以了解,孫岩因為傳統打鼓多次感謝郭德剛。
那麼在知道傳統音樂瀕臨滅絕的情況下,郭德剛也好,德雲社好,麒麟劇團也好,或者王宇,音樂協會的成員,目的也是一樣的,那就是振興傳統音樂。
這是毫無疑問的。
這樣,留住郭德剛,傳統音樂也可以"晚死"幾十年。
相聲,一旦瀕臨滅絕,是最好的見證。
原來不容易,喜歡然後走
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請來關注許志永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