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陝西第十四屆全運會閉幕,上海運動員将在賽事中展現良好的精神狀态。上海市代表團常務副團長、上海市體育局局長徐斌26日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為夢想而奮鬥是真正的英雄,奮鬥青春永遠是最美好的——希望上海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在奧運會上展現出城市精神, 可以轉化為上海各行各業攀登高峰,追求卓越的正能量。"
申城健兒展現上海城市精神
陝西全運會前,上海代表團提出了兩個目标:確定疫情防控和反興奮劑管理萬無一失,體育成果與公德心雙豐收。"奧運會即将圓滿結束,上海代表團相信這兩個目标将非常接近地實作,"徐先生說。"

圖:上海中華運動代表團合影留念。
圖:上海代表團開幕式進入。
老頭傅傅,新一代出櫃——上海體育運動員在國家級體育競技場上展現最好的自己。乒乓球将由徐偉、花樣遊泳運動員黃雪晨等資深人士組成,剛剛東京奧運會後不停地腳踏進陝西,有精彩的發揮;這些榮民的堅持讓我們瞥見了愛的力量。
16歲的陳哈希奇已經成長為上海跳水的中堅力量,19歲的上海女孩陸家璇赢得了全運會跳高冠軍,17歲的唐千璇是上海遊泳館的新希望,上海14歲的楊麗浩赢得了攀岩U16組男子全能(難度、攀岩)冠軍。這些年輕球員代表着希望,新生的小牛,敢于拼搏,是上海體育的未來。
圖:陳太郎拿起大梁。
附圖:範一林因傷奪冠。
圖:上海女子足球隊将進入決賽。
更讓上海人民滿意的是,神成健頑強的拼搏精神。賽艇運動員張玲和陳雲霞兩人參加3個賽艇分項目,4個比賽日劃20公裡,完成最後一個項目後,兩名截癱者在船上無法移動;沙灘排球運動員高鵬沒有拿到獎牌,但在腳踝韌帶撕裂的逆境中,堅持打好每一場比賽,都是痛苦的。上海運動員在國家體育競技場上展現出自己的挑戰,超越極限,頑強的格鬥運動精神。
徐斌還特别稱贊了上海女足亞軍:"我真的沒想到上海女足能打到決賽——國家隊5名主力球員,2名球員留在歐俱樂部,主教練也為國家隊做出了貢獻,于是網友稱'老弱之隊', 依靠不屈不撓的意志,為全國觀衆呈現精彩的比賽。這些充分展現了體育精神、上海城市精神。"
多訓練模式,彌補先天短闆
無論是東京奧運會還是陝西全運會,陳太郎西、蔣然新、唐千軒、宋家軒等新秀展現自己的風采,背後都是上海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工作的創新發展,逐漸形成傳統體育學校跑練、體育一體化訓練、社會力量訓練三種模式協調發展的後備人才培養體系。
"上海競技體育發展最大的短闆是後備人才的短缺。作為直轄市,上海與其他省份之間存在差距。上海走體育一體化、多元訓練的道路,是被迫走出來的,也是勇敢的突破。"徐斌說。
傳統體育學校長期以來一直是上海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上海有34所區級體育學校,3所市級體育學校,與其他體育省份相比,數量不到十分之一。在不斷鞏固體育系統一、二、三線隊傳輸管道的同時,上海體育不斷完善對實體學校軟硬體建設等方面的要求,提高發展水準。
目前,傳統體育學校仍然是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在2017-2020周期中,共有20所上海體育學校被國家體育局評為"國家高水準體育儲備人才基地",其中9所為國家重點基地。奧運冠軍鐘安琪(浦東三人組)、蔣然新(奉賢區體育學校、黃浦區體育學校聯合訓練,以奉賢為主)、張玲(青浦區大賽)、陳太郎西(徐彙區特級)均由傳統體育學校訓練。
張玲和陳雲霞代表上海,英勇作戰。
1999年,上海市委和市政府提出了"資源共享、責任共享、人才共享、特色共建"的體育教育相結合的指導思想,打造了學校辦學二流運動隊,開辟了"優秀運動隊跑進學校,讓優秀運動員走出校園"的教育之路。
目前,上海以800多個城市、區、傳統體育學校為基礎,在城市布局65所學校中辦二線運動隊。奧運會、全運會冠軍陳雲霞,是由七寶中學田徑隊轉訓運輸。上海少将徐家傑曾獲得全國标槍冠軍,他從該市北方中學訓練運輸過來。
圖:上海領球新秀宋家軒。
圖:上海跳高女郎陸家璇。
上海高度重視社會化體育人才的培養模式。自2000年以來,徐根寶足球訓練基地、曹彥華乒乓球訓練學校等社會力量訓練機構在上海逐漸興起,并逐漸推進體育人才培養的社會化、市場化,幫助中國乒乓球隊奪得徐偉男足總冠軍、歐洲僅有的五大聯賽武磊等。 都是出在上海的社會教育訓練機構。在超級體育場,30多名運動員從Roots基地出來。
激發上海居民參與運動的熱情
2021年,東京奧運會和陝西全運會将"背靠背"舉行,這也是曆史上第一次。相關資料顯示,中國運動員與上海運動員在國際、國内比賽中,極大地激發了上海市民參加體育健身的積極性。
"2021年上半年,作為上海體育産業重要組成部分的休閑健身産業增長53.3%,增幅顯著。徐斌說,上海是全國第一個将群衆體育部分與上海市運動會分開的城市,每四年舉辦一次上海市運動會,已經舉辦了三屆。中間間隔三年,每年舉辦上海市業餘聯賽,今年在疫情防控正常的背景下,堅持線下、線上結合的比賽,吸引大批市民參加。目前,已有近200萬人參加了今年的上海市業餘聯賽。
徐斌介紹,從最近三次全國公民身體健康達标率來看,上海連續三次,15年均位居全國第一。但如果你分析一下具體的人群,你也會發現一個細節:高達98%的身體依從率,最高的是老年人,其次是成年人,最低的是青少年。"當然,我相信,在'雙減'政策之後,年輕人的數量會有明顯的改善和提高。
上海國民健身更關注老年人、青年群體。上海體育"十四五"期間重點推廣項目之一是"體能醫融合",助力老年人享受快樂的老年生活。"我們在運動幹預後跟蹤了200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資料,發現他們通過科學鍛煉平均每年減少近30%的醫療費用。我們認為運動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非常有效。"
上海一直倡導在校園裡的年輕人掌握三項運動技能:一是掌握集體運動技能,能培養團隊精神、規則意識;二是掌握個人對抗項目技能,培養毅力,将素質培養,最後,掌握一項智力運動技能,如橋牌、象棋等,有助于發展整體視野、冷靜的思維能力。
圖:徐斌在西安工作室前接受上海媒體采訪。
徐斌直言不諱地說:"我們希望全民健身能夠真正成為上海體育發展的一大主體。通過競技體育和體育産業的發展,上海居民的身心健康水準不斷提高,這是我們上海城市體育的價值所在。"
(解放日報,上官新聞特約記者,西安)
專欄編輯:陳華 文字 編輯:陳華
來源: 作者: 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