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陕西第十四届全运会闭幕,上海运动员将在赛事中展现良好的精神状态。上海市代表团常务副团长、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斌26日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为梦想而奋斗是真正的英雄,奋斗青春永远是最美好的——希望上海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在奥运会上展现出城市精神, 可以转化为上海各行各业攀登高峰,追求卓越的正能量。"
申城健儿展现上海城市精神
陕西全运会前,上海代表团提出了两个目标:确保疫情防控和反兴奋剂管理万无一失,体育成果与精神文明双丰收。"奥运会即将圆满结束,上海代表团相信这两个目标将非常接近地实现,"徐先生说。"

图:上海中华运动代表团合影留念。
图:上海代表团开幕式进入。
老头傅傅,新一代出柜——上海体育运动员在国家级体育竞技场上展现最好的自己。乒乓球将由徐伟、花样游泳运动员黄雪晨等资深人士组成,刚刚东京奥运会后不停地脚踏进陕西,有精彩的发挥;这些退伍军人的坚持让我们瞥见了爱的力量。
16岁的陈哈希奇已经成长为上海跳水的中坚力量,19岁的上海女孩陆家璇赢得了全运会跳高冠军,17岁的唐千璇是上海游泳馆的新希望,上海14岁的杨丽浩赢得了攀岩U16组男子全能(难度、攀岩)冠军。这些年轻球员代表着希望,新生的小牛,敢于拼搏,是上海体育的未来。
图:陈太郎拿起大梁。
附图:范一林因伤夺冠。
图:上海女子足球队将进入决赛。
更让上海人民满意的是,神成健顽强的拼搏精神。赛艇运动员张玲和陈云霞两人参加3个赛艇分项目,4个比赛日划20公里,完成最后一个项目后,两名截瘫者在船上无法移动;沙滩排球运动员高鹏没有拿到奖牌,但在脚踝韧带撕裂的逆境中,坚持打好每一场比赛,都是痛苦的。上海运动员在国家体育竞技场上展现出自己的挑战,超越极限,顽强的格斗运动精神。
徐斌还特别称赞了上海女足亚军:"我真的没想到上海女足能打到决赛——国家队5名主力球员,2名球员留在欧俱乐部,主教练也为国家队做出了贡献,于是网友称'老弱之队', 依靠不屈不挠的意志,为全国观众呈现精彩的比赛。这些充分体现了体育精神、上海城市精神。"
多训练模式,弥补先天短板
无论是东京奥运会还是陕西全运会,陈太郎西、蒋然新、唐千轩、宋家轩等新秀展现自己的风采,背后都是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传统体育学校跑练、体育一体化训练、社会力量训练三种模式协调发展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上海竞技体育发展最大的短板是后备人才的短缺。作为直辖市,上海与其他省份之间存在差距。上海走体育一体化、多元训练的道路,是被迫走出来的,也是勇敢的突破。"徐斌说。
传统体育学校长期以来一直是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上海有34所区级体育学校,3所市级体育学校,与其他体育省份相比,数量不到十分之一。在不断巩固体育系统一、二、三线队传输渠道的同时,上海体育不断完善对实体学校软硬件建设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发展水平。
目前,传统体育学校仍然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在2017-2020周期中,共有20所上海体育学校被国家体育局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储备人才基地",其中9所为国家重点基地。奥运冠军钟安琪(浦东三人组)、蒋然新(奉贤区体育学校、黄浦区体育学校联合训练,以奉贤为主)、张玲(青浦区大赛)、陈太郎西(徐汇区特级)均由传统体育学校训练。
张玲和陈云霞代表上海,英勇作战。
1999年,上海市委和市政府提出了"资源共享、责任共享、人才共享、特色共建"的体育教育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打造了学校办学二流运动队,开辟了"优秀运动队跑进学校,让优秀运动员走出校园"的教育之路。
目前,上海以800多个城市、区、传统体育学校为基础,在城市布局65所学校中办二线运动队。奥运会、全运会冠军陈云霞,是由七宝中学田径队转训运输。上海少将徐家杰曾获得全国标枪冠军,他从该市北方中学训练运输过来。
图:上海领球新秀宋家轩。
图:上海跳高女郎陆家璇。
上海高度重视社会化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自2000年以来,徐根宝足球训练基地、曹彦华乒乓球训练学校等社会力量训练机构在上海逐渐兴起,并逐步推进体育人才培养的社会化、市场化,帮助中国乒乓球队夺得徐伟男足总冠军、欧洲仅有的五大联赛武磊等。 都是出在上海的社会培训机构。在超级体育场,30多名运动员从Roots基地出来。
激发上海居民参与运动的热情
2021年,东京奥运会和陕西全运会将"背靠背"举行,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运动员与上海运动员在国际、国内比赛中,极大地激发了上海市民参加体育健身的积极性。
"2021年上半年,作为上海体育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休闲健身产业增长53.3%,增幅显著。徐斌说,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将群众体育部分与上海市运动会分开的城市,每四年举办一次上海市运动会,已经举办了三届。中间间隔三年,每年举办上海市业余联赛,今年在疫情防控正常的背景下,坚持线下、线上结合的比赛,吸引大批市民参加。目前,已有近200万人参加了今年的上海市业余联赛。
徐斌介绍,从最近三次全国公民身体健康达标率来看,上海连续三次,15年均位居全国第一。但如果你分析一下具体的人群,你也会发现一个细节:高达98%的身体依从率,最高的是老年人,其次是成年人,最低的是青少年。"当然,我相信,在'双减'政策之后,年轻人的数量会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上海国民健身更关注老年人、青年群体。上海体育"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广项目之一是"体能医融合",助力老年人享受快乐的老年生活。"我们在运动干预后跟踪了200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数据,发现他们通过科学锻炼平均每年减少近30%的医疗费用。我们认为运动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非常有效。"
上海一直倡导在校园里的年轻人掌握三项运动技能:一是掌握集体运动技能,能培养团队精神、规则意识;二是掌握个人对抗项目技能,培养毅力,将素质培养,最后,掌握一项智力运动技能,如桥牌、象棋等,有助于发展整体视野、冷静的思维能力。
图:徐斌在西安工作室前接受上海媒体采访。
徐斌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希望全民健身能够真正成为上海体育发展的一大主体。通过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上海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我们上海城市体育的价值所在。"
(解放日报,上官新闻特约记者,西安)
专栏编辑:陈华 文字 编辑:陈华
来源: 作者: 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