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經2年“考古”修複,昙華林9棟百歲老房子即将開放迎客,武漢又添一個“打卡”好去處

作者:長江日報
曆經2年“考古”修複,昙華林9棟百歲老房子即将開放迎客,武漢又添一個“打卡”好去處

武昌裕華林曆史文化區,瑞典教區改建的老址群在山上,格局靈活。

武昌裕華林曆史文化區長約1.2公裡,是武漢近代史的"活"書,集自然、古城、宗教、建築、教育、衛生等多元文化區域于一體。在這裡,中國傳統與西方古典曆史建築的融合,見證了中西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近日,玉花林核心區二期改造已經結束,有着600多年曆史的玉花林區的蝴蝶變成了新的。瑞典教區舊址、徐園公館、夏鬥娟堂等3地9座優秀曆史建築的保護改造已基本完成,這些曆史建築中最短的已有90多年的曆史,其中最長的是130多年。武昌區組織專家、設計師、技術人員克服了許多困難,修複了老舊,最大限度地恢複了曆史建築風格,延續了城市風貌,讓百年老房子煥發新生光彩。

武漢僅存的北歐綜合體位于玉花林

4月22日,記者來到餘華林實地考察。在鳳凰山腳下,穿過一座中式門樓,一群北歐風格的建築首次展開。五座建築建在一座小山上,具有靈活的圖案和優雅的環境,這是瑞典教區的舊址。

沿着石闆路前往半山,主教大樓,瑞典教區的舊址。這是一座三層樓的尖頂磚房,高16.7米,屋頂陡峭,高達6.7米。拱門,瓶柱,回廊柱,人造石牆,蒙薩頂部...沿着前面的"一"字形韓白玉台階拾起關卡,典型的北歐風格就來了。

進入房間,古色古香的木地闆,狹窄的旋轉木馬樓梯,沒有味道。房間,角落的壁爐修好了一個新的,爐架雕刻精美細緻,木質天花闆上挂着别緻的燈具,烘烤出濃郁的古典風格。據介紹,瑞典教區的舊址建于1890年,是武漢市目前唯一現存的北歐式建築社群。

沿着山路向東,有兩座平行的平房,這是建于1932年的夏鬥埠大廈。

曆經2年“考古”修複,昙華林9棟百歲老房子即将開放迎客,武漢又添一個“打卡”好去處

裝修過的夏鬥洞樓。

徐園樓位于山腳下,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式建築,建于1930年左右。"房子從前面看像一座法式建築,從後面看是一座中國建築,尖頂屋頂也是中國式的。武漢天軒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闫薇娅介紹。

位于玉花林曆史文化區核心區域的優秀曆史建築保護改造項目二期工程于2019年3月啟動。武漢武昌文化創新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家曼介紹,目前,曆史建築的保護和修複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室内裝飾和裝修施工過程中,這座老房子即将揭開神秘面紗,向公衆開放。

拆除和施工,像"考古學"一樣精心修複

房屋年久失修,屋頂坍塌,有的甚至成為危險房屋,有的建築物作為居民長期居住,房屋結構變化大,違法施工嚴重,建築沒有保留設計圖紙,缺乏曆史資料......近兩年來,在這批優秀曆史建築的保護和修複過程中,相關專家、設計施勞工員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問題。

在房屋騰空之前,瑞典教區舊址上的五座建築物是72戶家庭的所在地。"房屋内外的非法建築非常嚴重,對房屋的破壞更大。王家滿說,這給修繕和施工施工帶來了很多困難。拆建,用原有的房屋剝離,辨認真實性,分析空間格局,還原牆體、門窗的結構,一步一步地往下,像"考古"。

"這裡有一堵牆,經過多次調查,我們确定這是居民後來建造的隔牆,我們小心翼翼地把它拆下來。站在主教樓走廊二樓的中南建築設計院總建築師程毅多告訴記者,雖然房子的年代已經超過130年,但房子的輪廓結構并沒有根本改變,直到非法建築一個接一個地拆除,寶瓶柱重見天日, 房子原有的曆史風格,建築質感盡顯真實面貌。

門前韓白宇大台階嚴重受損,部分台階坍塌變形。"施勞工員沒有把所有的台階都挖出來修繕,而是挖出了一些坍塌的台階和石頭,按照原來的地形編号将它們堆放在中央,然後加強地基,恢複到原來的施工現場。王家滿表示,修複過程中針對建築缺陷,不大拆,整體更換,主要采取局部修複、開挖方式,盡量保持原貌。

在施工之前,主教的建築破舊不堪,屋頂部分倒塌,一些木結構被白蟻腐爛,木地闆也腐爛,保護和修複非常緊迫。"盡可能多地保持,并盡力而為。建築勞工主要對損壞的木材、木地闆、木制樓梯等進行局部修複和更換,并進行木火、腐蝕、蟲害等處理。

修舊如舊,想方設法再現建築的原貌

原有制度、原材料、原有工藝、原裝布局和原色,修繕如舊,保證安全,保持完整性和真實性,已成為曆史建築保護和修複貫穿始終的原則。

徐園堂的屋頂是一道漏水的混凝土花籬笆。"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從檔案中我們找到了一張建築地圖,發現原來的屋頂圍欄是一塊磚瓦砌體。佐維亞說,施工最終采用了修複實體圍欄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恢複了建築物的原始外觀。小到房子的窗戶上的風鈎,為了保持原樣,這一切都需要從上海的制造商那裡訂購。

曆經2年“考古”修複,昙華林9棟百歲老房子即将開放迎客,武漢又添一個“打卡”好去處

翻新的徐源公館。

為了修複一次屋頂坍塌,牆體歪歪扭扭的中式建築,設計施勞工員特意查閱了建築師梁思誠的著作《清式建築規則》,從中尋找依據,保留房屋的柱石、飛蛾、橫梁、蛞蝓、蛞蝓等結構,并利用現代泥漿技術加強對受損牆體的處理, 成功修複了屋頂小綠瓦、青磚水牆的中式建築風格。

不僅保護了修繕,更刺激了老房子的"活"功能

保護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裝修工程不僅要還原建築的曆史風格,還要激發"生活"老房子功能的使用。

下鬥公堂一間房子的屋頂倒塌了,牆壁被長出的樹木打破了,房子幾乎被毀了。為了恢複房屋的舊外觀,武昌區房屋委員會邀請文化保護專家現場勘察,召開技術協調會議,多方論證評估,拆除受損的牆體,重建原址房屋主體結構,使用原有38000塊灰磚厚牆,保留原有屋檐的建築和2根愛奧尼克柱。

施工方采用适度創新技術,對原有破損的屋面進行改造,采用電纜式吊梁木架構,屋面采用中空新玻璃與紅瓦屋面相結合,營造出空間透水的視覺效果。當房子被修複時,它将在未來被用作露天劇院。

經過修複,旭源廳保留了原有的木質窗框,窗戶彩繪玻璃被雙層中空彩色玻璃取代,不僅美觀,而且具有隔熱、防紫外線的功能。在房屋中,消防、暖通空調、空調等設施都巧妙植入,大大提高了現代使用房屋的功能。

搶救和保護曆史遺迹,就是挖掘和延續城市的文化脈絡

在武昌古城中,全市優秀曆史建築多達26座。其中,玉花林曆史文化區共占22棟建築。這些曆史文物可以儲存到今天,特别珍貴。

"玉華林是曆史留給這座城市的罕見文化遺産。武昌古城保護開發中心表示,對玉花林曆史文物的搶救和保護、開發利用不僅對城市的曆史負責,而且對未來的發展負責,對于挖掘和延續城市文化脈絡,加快城市曆史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武昌區政府邀請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信建築設計研究院、市政規劃院等專家,對瑞典教區舊址、徐源公館、夏鬥峪公館的保護改造設計進行評審。 不是流動文物和傑出的曆史建築。

專家組建議,要突出玉花林區曆史文化景觀的整體保護原則,充分展現原有按山而建建築群的整體環境特征,堅持真僞保護、老舊修複的原則,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建築, 舊構件和材料,盡量采用原有的施工工藝和類似材料施工,避免修繕後"重新整理",保留建築的曆史文化資訊,展現出建築的身份。

"曆史建築的修複是一個'考古'過程,需要使用刺繡般的精度,沒有修複的痕迹,這就是我們所尋求的。武昌區房委會住房安全監察站主任周啟明表示,從目前的修複效果來看,這批優秀曆史建築的修複基本達到了預期。在他看來,我們這一代人通過修繕一座曆史建築,為子孫後代回顧曆史、遺産,展望未來提供思路和參考。

(溫/長江日報記者譚德磊、記者吳迪美辰、官方人物/長江日報記者苗健)

編輯:賀方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