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施耐德電氣蟬聯Gartner 2021年歐洲供應鍊榜首

施耐德電氣蟬聯Gartner 2021年歐洲供應鍊榜首

9月2日至7日,以"數字化開放未來,服務發展"為主題的2021中國國際服務交易會(以下簡稱"服務貿易洽談會")在北京舉行。作為能源管理和自動化數字化轉型的全球專家,施耐德電氣憑借其領先的數字和可持續發展相關技術,于9月3日參加了今年的活動,并推出了碳中和和服務解決方案,為中國市場提供了從頂層規劃到地闆執行的全面解決方案,以加速公司邁向碳中和和可持續發展的步伐。同時,施耐德電氣還與法國大使館高等教育部聯合,在教育服務展廳展示校企合作培養數字化高技能人才的最新成果,多方位呈現施耐德電氣緻力于引領生态系統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承諾。數字技術與低碳目标相輔相成"3060"雙碳目标對企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對于部分企業來說仍存在一些挑戰。為了了解中國企業的減排需求和困難,施耐德電氣商業價值研究院近日對21個行業的110多家龍頭企業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0%的企業認為政策法規是首要的外部關注點,超過80%的企業認為減排過程中的技術能力是首要的内部關鍵因素,其中數字化技術最為關鍵。面對數字化服務、碳中和與綠色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的挑戰,施耐德電氣副總裁兼中國區服務主管陳偉偉回答說:"數字化發展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碳中和既是目前趨勢,也是目标。"随着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深入推進,大資料、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新一代數字技術正在蓬勃發展和成熟,數字化轉型正在帶動生産方式的整體轉型,客觀上要求企業走綠色發展的道路。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最根本的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數字技術和低碳不是分開的,它們實際上是同一個故事的兩面,"施耐德電氣進階副總裁兼戰略與發展部中國區負責人熊毅先生說。在利用數字化提高供應鍊效率的同時,也通過這種低碳方式降低了供應鍊成本。"一方面,通過智能協同改善生産工藝,提高裝置運作效率,提高生産過程管理精度,可有效促進節能減排。另一方面,通過工業網際網路等數字基礎設施的加速布局,可以進一步改善工業數字生态。充分發揮數字經濟新優勢,推動數字化轉型,實作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作高效治理,是經濟的正确意義。将碳中和和碳減排目标納入具有豐富服務經驗和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的企業發展規劃已成為共識,但如何走碳中和之路,企業需要實施的系統方法指導。施耐德電氣的碳中和和服務解決方案,輸出系統的方法指導背後,是施耐德電氣長期服務使用者的豐富經驗。施耐德電氣提供從頂層規劃到樓層執行的全套解決方案,涵蓋能源管理,如電力資産、電能品質、數字能效和微網絡服務。熊毅先生表示,在目前碳減排過程中,企業面臨"頂層規劃能力薄弱、缺乏有效技術手段、業績成果難以披露"三大痛點,施耐德電氣以頂層戰略設計為指導,提出"四步走",幫助企業穩步推進碳中和并首先, 立足企業願景和行業趨勢,建構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規劃;,環境抵消,協同供應鍊等次元的績效,第四,通過數字技術持續跟蹤減排效果和績效披露,施耐德電氣的碳中和和服務成果包括碳中和戰略和頂層設計咨詢服務,電氣資産健康服務,電氣系統優化服務,能源效率改進服務,綜合能源服務等五項服務 解決方案,"從頂層規劃到地闆實施"的全生命周期服務,使企業走上碳中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在能源效率改進方面,施耐德電氣在展會現場推出了新一代數字能效管理平台EMS Plus。施耐德電氣産品經理朱亮先生結合4個案例對EMS Plus進行了詳細講解。憑借其靈活的子產品化設計、基于真實場景的定制化開發分析能力,以及靈活的拖放操作和高效的資料處理,EMS Plus将協助客戶建立碳減排目标,制定雙碳計劃,實施項目舉措,實作碳效率資料跟蹤核算,成為企業雙碳路徑的"數字視窗"。實作碳中和需要全行業碳排放的共同推進,打破傳統的系統界限,并需要全行業的共同進步。此外,對于一家能力有限的企業,無法獨立完成從頂層規劃到從地闆到天花闆減排的整個過程,是以必須找到一個具有豐富可持續經驗和成熟技術的合作夥伴來向前邁進。施耐德電氣商業價值研究所(Schneider Institute for Electrical Business Value)的研究也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其中約80%的公司更願意與外部合作夥伴合作,以實作他們在碳治理過程中的目标。此外,81%的企業希望獲得政策建議,78%的企業希望獲得低碳目标規劃方面的建議,67%的企業希望獲得碳排放和披露方面的建議。"憑借豐富的行業洞察力,豐富的可持續經驗以及涵蓋綠色能源管理和綠色智能制造等特定領域的服務能力,施耐德電氣将幫助中國客戶高效,有序地推進碳效率和碳中和目标,"陳說。"會議結束時,施耐德電氣與美國集團簽署了綠色智能制造和碳中和及相關服務的戰略合作協定,并将在蕪湖開放區工業園項目的碳中和和服務項目上進行合作。通過可持續營運管理、智能零碳咨詢服務、能效評估咨詢服務和平台資料分析服務方面的教育訓練,施耐德電氣将使集團能夠實作長期可持續發展目标。碳中和是一種穩步移動、手拉手的系統工程。"隻有通過共同努力,才能實作碳中和,"熊先生說。我們期待利用世界領先的可持續發展經驗、數字技術能力以及強大的生态系統協同效應,讓更多客戶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邁向碳中和。"

施耐德電氣蟬聯Gartner 2021年歐洲供應鍊榜首

中國北京,2021年8月31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和2035年願景》明确提出了加快數字化發展和建設數字化中國的要求,強調"數字化轉型的整體轉型帶動生産、生活方式和治理的變革"。"雙碳"目标的确立和全國碳市場線上交易的啟動,進一步加快了各行各業綠色數字化轉型的程序。對于房地産行業來說,從資本末端的"三條紅線"到土地末端的"兩集中",再到低碳轉型的挑戰壓力,如何充分利用數字化重塑産業價值,驅動高品質可持續發展,是每個企業面臨的生存難題。對此,作為能源管理領域數字化轉型的專家,在中國房地産行業深耕30多年的施耐德電氣,明确幫助客戶在迫切需要的房地産企業轉型和數字化布局方向上打造"智能産品動力"。未來,施耐德電氣将以智能家居為互動點,以及基于能源管理優勢的全生活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房企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房企數字化轉型依然艱難,亟待突破新思路 麥肯錫報告稱,房地産建築行業整體資産數字化、業務流程數字化、數字化使用、數字化工作和職工數字化支出,僅高于農業,資訊技術水準在所有行業中排名倒數第二。此外,由于房地産行業鍊條較長,項目多,分布廣,房企在數字化轉型的軌道上面臨諸多挑戰。在施耐德電氣看來,數字化轉型貫穿房地産行業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建築、銷售和物業管理。但由于我國房企數量衆多,且發展過程和規模不同,房企目前處于數字化推廣程度參差不齊。整體來看,房企在數字化建設、數字化營銷、數字化物業管理方面仍處于摸索階段,這導緻了一些問題。一方面,如果企業内部各部門數字化的推進不協調,由于數字化建設周期長,内部消耗高,人力資本投入大,容易導緻最終數字化應用效果不顯著。另一方面,住房公司正在積極布局智能社群。雖然根據Kryschko的研究團隊,50強房企中有84%現在涉足智能社群領域。然而,智能社群住宅企業整體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仍存在許多問題有待解決,如資料量不足、服務應用率不足、缺乏精準個性應用、運維困難等挑戰。其中,在運維方面,較多資深人士表示,智能小區由于缺乏統一的标準和規劃,容易導緻資訊孤島的出現。如何保證智慧社群平台的相容性和擴充性,以及開放社群内部和社群之間的資料,是住房企業在智慧社群建設中的當務之急。總體來看,房地産行業雖然體量大,但資訊化程度低且面臨諸多挑戰,迫切需要創新技術和領先的完整數字化解決方案來推動可持續增長。"智能産品動力",連結智能家居和住宅企業數字化轉型兩個方向施耐德電氣中國智能家居業務部進階副總裁表示,施耐德電氣在房地産行業的最新目标就是智能家居和數字化轉型兩個方向。"智能産品動力"是立足于施耐德電氣在行業深耕的豐富實踐經驗和領先的數字化專業知識,連結智能家居、數字化轉型兩個次元,為住宅企業提供完整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實作從設計、施工、管理、維護到營運的全生命周期數字化轉型。在智能化方面,施耐德電氣的智者智能家居系統不僅可以提供內建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幫助提高住宅産品的品質,還可以通過物聯網軟體平台和智能社群管理平台的連接配接,實作智能家居與智能社群的連接配接,打造智能管理。值得一提的是,與傳統市場其他智能家居解決方案相比,施耐德電氣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不僅可以整合自有品牌的硬體裝置,還可以利用開放的物聯網平台接入經過認證的第三方智能硬體産品,有效解決房企在建設智能社群時因裝置不同而産生的問題, 不同的标準導緻操作維護困難。同時,基于接入智能家居平台的關鍵硬體産品,通過相關平台連接配接和網絡安全進行驗證,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和相容性。在數字化方面,作為能源管理數字化轉型的全球專家,施耐德電氣為住房公司提供涵蓋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所有階段的生命周期數字化解決方案。例如,在數字化建築方面,施耐德電氣提供數字化設計、數字化施工軟體,幫助房企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在建能耗,而在數字化營運階段,施耐德電氣還擁有一系列數字化解決方案,友善建築運維,實作成本效益。未來,施耐德電氣将以"智能産品實力"為核心方向,為房地産客戶打造從電網端到終端裝置端、從物業到業主互聯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攜手房地産客戶共同推動數字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p.p1 {邊距: 0.0px 0.0px 0.0px 0.0px; 文本對齊: justify; font: 12.0px ''Helvetica Neue''} p.p2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2.0px ''Helvetica Neue''} p.p3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2.0px ''Helvetica Neue''; 顔色: #dca10d} span.s1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中國#dca10d北京,2021年6月28日 —— 去年9月,中國首次宣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達到峰值,到2060年實作碳中和"。碳峰、碳中和以及今年首次被納入政府的工作報告。根據政府的工作報告,已經制定了到2030年實作碳排放峰值的行動計劃。事實上,"雙碳"目标的實作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問題,更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在"雙碳"目标的背景下,低碳可持續發展是所有企業的必備條件,而對于高能耗、高排放的房地産行業來說,無疑又增加了一條紅線。碳排放量,或者說是住宅企業的下一個紅線,據統計,全球40%的碳排放來自工業,20%來自交通,40%來自建築,約3%來自IT行業,這些領域是全球"雙碳"目标的關鍵。中國的建築業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建設總量約為650億平方米,在此過程中排放了約21億噸二氧化碳,約占中國碳排放總量的20%。在中國快速城鎮化發展的道路上,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經濟發展結構的局限性進一步加劇了資源與環境的沖突。中國城鎮化政策明确提出,中國應推動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城鎮化程序,而房地産市場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标準配額司一級督察于江波說:"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房地産企業是綠色生活、綠色工作和綠色生産方式的設計者和實施者,應該承擔起創造簡單适度、綠色低碳方法的重大責任。"據悉,住建部目前正圍繞前期高峰期、低峰期、壓尾型、短平台型、深度中性及目标,到2030年加強城鄉建設區碳峰實施方案研究,包括建築零碳技術标準、建築節能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共同規範等行業碳排放規範檔案, 預計年内釋出。同時,作為碳排放的"大國",我國房地産企業仍存在碳排放總量大、人均能源低、能源技術水準差等問題。根據今年5月釋出的《2021年中國房地産企業碳排放調查》,中國房地産建築業機關産出排放量是全國平均水準的兩倍多。業内人士表示,過去大多數房企對碳排放問題的關注較少。随着我國碳峰、碳中和進度的正式确立,越來越多的住房企業開始将"雙碳"目标納入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不久前,中遠集團下達承諾,到2050年成為"淨零排放"房地産公司。在此基礎上,中遠集團正式公布了到2025年碳/能源強度降低35%的環境目标(基于2018年)。2020年,中遠集團總能耗強度較上年下降約16.4%。在"雙碳"目标下,企業的發展将融入到更加對社會和自然的承諾中,無論是戰略方向、管理還是技術,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商業建築的第一個案例,實作高效能源管理能源技術創新和應用是低碳發展的關鍵。在"雙碳"目标的新征程中,集清潔電氣化與數字技術于一體的綠色能源管理,是各行各業低碳轉型的最佳工具。目前,在商業建築中,一些企業已經嘗試減少排放,在此過程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減少排放和節能的主要手段。位于廣州珠江新城中軸線上的華僑鑫國際金融中心,擁有美國LEED綠色建築金級認證,被譽為環保高效智能建築典範。在項目開始時,開發人員與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合作設計了解決方案,最終與傳統建築相比,能源效率成本降低了25%。數字化是展示系統效率優勢的好方法。除了單個項目外,還有一些公司在集團層面取得了更大的影響力,促進跨區域集團能源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可持續性。太古集團已為廣州、北京、成都及香港等不同地區的六個項目部署及應用一系列創新的雲端綜合能源管了解決方案,協助太古地産邁向可持續發展長遠目标。據統計,太古地産是以有望每年節省10%-20%的能源成本,遠端解決高達80%的問題,實作對建築能源績效的監控和管理,并跟蹤和優化資産績效,進而促進跨區域項目營運和管理。基于能源管理的數字化轉型将成為住宅開發的核心競争力,相比商業地産,住宅開發商以銷售為終點,而物業服務企業無法介入項目的早期規劃和建設,住宅項目開發商對碳排放及其價值意識相對較弱。但随着國家"雙碳"目标的出台,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将不得不開始關注這一領域的嘗試。此外,近年來,低碳社群的概念、綠色社群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開發商,甚至居民的關注。毫無疑問,"雙碳"戰略将為房地産開發帶來各種"雙碳"名額,無形中增加了房地産開發的難度。未來開發商開發綠色建築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必須的。"我們有很多開發合作夥伴一直在關注施耐德電氣的硬體産品,如開關面闆、斷路器、智能家居等,"施耐德電氣智能家居業務部進階副總裁宋偉說。但在工業或建築領域,許多公司将更關心施耐德電氣如何通過互聯數字解決方案真正實作能源管理的價值。從其他行業發展和國際經驗來看,在雙碳目标下,預計未來将有越來越多的住房企業将數字化手段融入能源管理。而能源管理必須實作家庭内外的融合,覆寫家庭環境和項目的整體環境,還要要軟硬體的結合。"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一些頭對頭的住房公司正在走得更快。2016年,萬科啟動了資訊化數字化戰略的"沃土計劃",2017年,越秀地産開始布局以"兩個發電機翼"為戰略的數字化轉型戰略,2018年,"碧溪計劃"數字化轉型戰略啟動。據Cree釋出的《房地産行業數字化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房企數字化轉型程序明顯加快,主要展現在數字化投入的增加上,而90%的Top50房企已将資訊部列為一級部門。但總體來看,房企數字化大多集中在資訊技術和銷售上。在施耐德電氣看來,住宅企業能源管理的數字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特别是從開發到住宅,到營運,再到整體服務。在設計、施工、管理、維護和營運中,住房企業需要兼顧社群和租戶兩端。在社群層面,住企需要考慮如何在建設過程中通過數字産品實作智能配電,如何在營運過程中合理利用能源,并對其進行有效管理和監控,以實作長期節能減排目标,特别是新能源的使用和管理。例如,随着電池電動汽車充電樁的廣泛使用,如何在設計之初合理配置設定電池充電樁,如何在操作和使用過程中通過智能系統學習和合理部署它們,使家庭能夠快速輕松地充電等,已成為一個緊迫的問題。在家居層面,以智能家居為例,不應局限于産品增值功能,而應多考慮家居與智能社群之間的關聯性和互操作性,與社群攜手,在室内安防和能源監控場景的基礎上,實作長期精細化、智能化管理。通過智能家居的主動控制功能,如家庭能源使用統計,增強公衆對低碳環保的關注,強化個人對低碳生活的意識。"在存量時代,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轉型是房地産行業發展的突破口。從前瞻性的戰略角度出發,從項目設計前期,到建設開發,再到後期物業管理營運,加快推進數字化産業鍊,更有利于提高房地産效率,實作高效可持續發展。"施耐德電氣智能家居事業部進階副總裁宋偉說。實作雙碳目标需要貫穿整個産業鍊和生命周期,從原材料到生産、物流、施工、維護,每個環節的控制都至關重要。作為一家可以提供全方位"低碳"解決方案的企業,施耐德電氣可以實作從設計、管理、監控,到低碳産品采用、物流,再到後期節能、能源控制,甚至碳交易等方面的低碳管理,幫助房企實作早期低碳轉型。關于施耐德電氣 施耐德電氣的使命是賦予所有人權力,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資源,促進人類進步和可持續共同發展。我們稱之為"生命在開始"。我們的使命是成為您的數字合作夥伴,實作高效和可持續發展。我們推動家庭、建築、資料中心、基礎設施和工業市場的數字化轉型。我們通過內建世界領先的流程和能源管理技術,将産品、控制、軟體和服務從端連接配接到雲,在整個業務生命周期中內建企業級管理。我們是一家具有本地化優勢的全球性公司,緻力于推廣開放的技術和合作夥伴生态系統,并積極踐行有意義、包容和賦權的共同價值觀。www.se.com/cn

施耐德電氣蟬聯Gartner 2021年歐洲供應鍊榜首

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成為未來幾年我國電力行業最大的目标任務,如何建構新型電力系統備受關注。8月30日,圍繞"數字技術如何在'雙碳'目标下賦能新電力系統"這一主題,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總工程師Mary與施耐德電網行業建築師王昭一起參觀了麒麟學院"綠色能源管理"會議室,共同探讨數字化轉型給配電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瑪麗表示,數字化轉型為配電網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實施"四革命、一合作"、"雙碳"目标的能源安全新戰略,推進新電力系統建設,都需要改變配電網的定位、功能和作用,未來配電網将有四大變化: 配電網功能的"三"特征,配電鍊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的深刻變化,配電網服務鍊的深刻調整,配網行業生态的重大變化。在功能方面,配電網将呈現數字化、市場化、低碳"三"特征,尤其在數字化方面,随着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區塊鍊等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配電網與各類數字技術深度融合,配電網資訊監控、國家感覺、多方溝通等能力得以發展。 快速提高,大規模分布對象的智能協調與控制明顯增強。在生産率和生産關系方面,配置設定環節的負荷特性、配電網格局和運作特性将發生深刻變化。在負載特性方面,将從傳統的剛性、純消費型轉變為柔性化、生産型、消費型,從單向輸電的配網到覆寫需求響應、分布式發電、微網、儲能等可調負荷資源的有電網際網路,從單向輸電和實時平衡模式的控制模式轉變為源網負載負荷的非完全實時平衡模式。 存儲互動,以及電網和微電網共同控制模式。在配電網全業務鍊中,随着現貨市場營運、分布式光伏等可調負載資源規模的發展,配電網分布趨勢和線路載率變化較大,不确定性較高,配電規劃投資、排程操作、客戶服務複雜度将增強,電網企業必須優化業務流程。在産業生态方面,分銷網絡的轉型涉及許多專業和高技術壁壘,企業往往深耕一定區域,分銷網絡生态系統将呈現擴張,生态特征多樣化,分銷網絡産業鍊上下遊市場主體需要建構平台生态,實作資源整合,推動科技創新, 加強互補能力,共同做大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分銷網絡及其數字化将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根據彭博新能源财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最近的《2021年電網長期展望》(Grid Long-Term Outlook 2021)報告,未來幾十年,分銷網絡将變得更加重要。2020年全球輸電網投資将達到1140億美元,配電網投資将達到1210億美元,配電網投資占52%。預計未來,随着分布式電源的大量接入,配電網需要大量建立、改造,投資份額将逐年增加,到2050年,60%以上的電網投資集中在配電網。在配電網投資比例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電網數字化投資占比将逐漸提高,為配電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财政保障。國際能源署的《能源轉型中的電力安全報告》指出,2019年數字電網技術投資将增長14%,達到400億美元,其中數字技術投資占電網投資的20%。根據彭博新能源财經的《2021年電網長期願景》報告,到2020年,全球電網數字投資将占年度總投資的19%,預計到2050年将增加到41%。網絡數字化需要解決哪些關鍵問題?配電網的數字化方向已經成為共識,那麼如何加快配電網的數字化建設呢?需要解決哪些關鍵問題?根據Mary的說法,應該考慮五個領域:首先,加強對分銷網絡的數字輸入和政策支援。在國家層面,應制定配電網相對明确、更加嚴格的數字化轉型要求,将數字化轉型納入電網規劃,支援輸配電資資審批。二是提高配電網的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加強政企協調,從完善國家引導和政策支援,完善網絡标準體系,提高電網分層保護"立體政策"的靈活性,實作配電網網絡安全必備的保障能力。第三,加快适應網絡源負載存儲互動的市場交易機制。加快需求響應、分布式發電、儲能等可調負荷市場交易,是推進配電網數字化轉型的突破口,兩者互相促進,可以加速配電網數字化轉型的"螺旋式上升",結合中國電力市場的建設路徑, 并設計需求響應、分布式發電、儲能等可調負荷的新興市場實體,參與電力市場近期、中期和長期的交易機制。第四,加強新形勢下配電網數字化轉型技術創新。根據新形勢下配電網形态的變化和配電網的規劃營運需要,研究制定配電網數字化轉型中的技術創新清單,加快理論體系、方法論、工具等創新突破。五是加快培育配電網新興産業和模式。充分發揮配電網資産、資料、客戶等資源優勢,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增量經濟社會價值,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興業務,建構新能源生态。政策建議需要企業積極實踐。作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正在利用綠色能源管了解決方案,發揮其在國内外豐富的實踐經驗,廣泛整合內建能源微網、數字孿生、仿真分析和數字環保開關裝置等數字創新技術和産品,實作智能運維, 助力建設高彈性配電網和零碳園區,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電力系統建設貢獻力量。施耐德電氣建構了軟體定義的數字智能硬體,通過三個步驟滿足了軟體服務需求的用戶端到終端的整個生命周期:第一步是互聯智能硬體。萬物互聯,從"物"本身開始,首先需要保證硬體産品的智能化和數字化。施耐德電氣緻力于打造世界領先的創新電氣裝置,并疊代商業模式,以比對創新的智能硬體産品和不斷變化的中國市場需求。第二步是軟體定義的智能硬體。施耐德電氣倡導軟硬體的融合,也提倡使用軟體、應用和分析服務來重新定義和塑造硬體産品。軟體的廣泛深度将推動行業和施耐德電氣自身從資本支出到營運支出的轉型,軟體将成為服務的數字基礎設施。第三步是端到端的全生命周期覆寫。施耐德電氣将從設計、施工、營運、維護等方面全力賦能客戶。施耐德電氣的内部進階分析和咨詢服務以及其所有軟體品牌将共同努力,幫助客戶優化決策并提高效率。網絡如何幫助實作碳中和?配電網數字化、智能化的最終目标是低碳發展,進而幫助各行業和企業實作"雙碳"目标。據Wang稱,施耐德電氣于2016年幫助國外的一個公園實作了碳中和。EUREF校園占地面積約55,000平方米,由25棟建築組成,建築面積約165,000平方米,由150多家公司和研究機構組成,員工約3,500人。在項目實施方面,施耐德電氣圍繞供應方建構了100%可再生能源和綠色電力購買協定(PPA),圍繞需求側實作了建築能效的全電氣化和提高,并圍繞數字化開發了可調節負荷資源,進而幫助整個項目在歐盟提出到2050年實作碳中和之前就實作了碳中和。這種零碳解決方案是一個前瞻性的計劃,既考慮了社會效益,又考慮了經濟效益,包括EcoStruxure架構的數字化——基于微網EMA的整體光伏、儲能和充電解決方案,能源管理和整體智慧園區的雲邊緣組合,涵蓋地闆控制産品、逆變器、無硫中壓開關裝置, EBO樓宇營運系統、PME電源管理系統等。不僅如此,施耐德電氣還将這一模式應用于中國市場,并首先将其應用于施耐德(北京)低壓電器有限公司的北京工廠。近日,該廠在中國船級社品質認證公司對其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行了驗證後,獲得了"碳中和"證書。從實際效果來看,數字化和電氣化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實作"雙碳"目标,而且可以大幅降低能源成本,增強企業競争力。據施耐德電氣介紹,通過公司綠色能源管了解決方案的數字化,不同行業的客戶可以實作高達85%的能耗降低,成本節省約30%,通過利用資本和營運費用提高60%和75%,并将裝置可用性和現場安全性提高多達50%和25%, 并有效地将其碳足迹減少多達50%。是以,數字化不僅将深刻改變配電網,還有助于建構新的電力系統,實作"雙碳"目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