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霍次克海
太平洋西北地區的邊緣。位于千島群島及其之間。最長南北2460公裡,最寬東西1480公裡,10000平方公裡。海岸線筆直,全長10,460公裡,謝列霍夫灣,烏德灣,大灣,阿卡德米灣等。北海淺而深,平均深度821米,深度3521米,水容量136。50,000立方公裡。
地貌地質學
鄂霍次克海形成于第四紀(250萬至1萬年前),經曆了許多冰川的前進和退卻。海底的斜坡從北向西南傾斜。按其地貌特征大緻可分為大陸架區、陸地坡度和深水盆地。近岸大陸架面積占海域總面積的40%。
海底的中心部分是陸地斜坡區,散布着一些水下高地,窪地和槽。
主要有兩個深水盆地:草齋島以東是寬闊的特雷烏金盆地,地形崎岖,千島群島内部是千島盆地,一個深海平原,是整個海域最深處的部分。海底沉積物、近岸地區為粗糙礫石、細礫石和沙土,大陸架和島架地區以沙土為主,深水沉積物為粉狀泥、砂土和泥漿,基底為千島群島地區,一般含有火山碎片,許多地方都形成了各種凝結物顆粒狀沉積層。
地震經常發生在鄂霍次克海島嶼周圍的海底,并形成破壞性的波浪(地震海嘯)。大陸架幅員遼闊(占海底面積的42%以上),寬約400公裡,分布在北部和西部;洋流從東北流經中部,千島群島流向太平洋,白令海洋流彙聚形成千島冷流(親潮);
地理位置
太平洋西北地區的邊緣大多被東北亞的不同地形所包圍。鄂霍次克海位于俄羅斯西伯利亞海岸以西,從黑龍江河口向北延伸至彭日納河口。東面是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可到達日本北海道,西南至俄羅斯薩哈林島。鄂霍次克海面積158.3萬平方公裡,平均深度777米,海面沖刷日本和俄羅斯沿海。
大陸的大部分海岸都是高聳的岩石岸,有區域河流的河口填滿了大海。如黑龍江、烏迪、鄂铉塔、吉志嘎、平珍納等。海底從北向南和西南傾斜。北部和西北部是深達200米的大陸棚,而其餘部分(約占總面積的70%)是深200至1500米的大陸斜坡。
地形特征
最長南北長2460公裡,東西寬1480公裡,面積約152.8萬平方公裡,平均深度838米。北部有一個寬闊的大陸架,南部的深度增加。中心水深1000-1600米,東部最深處3658米。海岸線筆直,全長10,460公裡。較大的海灣是謝列霍夫灣,烏德灣,泰灣,阿卡德米灣等。海面北淺而深,平均深度821米,海最深處3521米(千島盆地)。水容量為136.5萬立方公裡。鹽度為32.8至33.8。
鄂霍次克海南淺而深,北海岸有大陸架區,中心有大陸坡區,南邊是薩哈林島(草齋島),千島群島内部是千島群島。盆地邊緣的千島群島位于地殼活躍區,北部和西北部有深達200米的大陸棚,而其餘島嶼(約占總面積的70%)是深200至1500米的大陸坡。地震和火山活動在海底很常見,有30座活火山和70座死火山。海底地形由北向南傾斜,北面大陸架寬闊,東南面有著名的千島盆地,最大深度為3,521米。鄂霍次克海南北的氣候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北臨高緯度地區,并延伸至亞洲大陸,屬亞冷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短,年降水量400毫米-700毫米;1月份北方的平均氣溫為零下24攝氏度,南方為零下10攝氏度,北方為11攝氏度,8月份為南方為17攝氏度。冬季來自大陸的幹燥、寒冷的西北風不僅在海上激起大浪,還會導緻大範圍的降溫,進而當機了大部分海域。北方通常在11月開始當機,冰河時代持續到6月,南部大部分冰河期不超過三個月。海冰或浮冰不利于航行。由于冷流和暖流的彙合,海洋區域由濃霧形成。海水中含有較多的營養鹽,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殖,産生堪察加蟹、鲑魚、鲭魚、鳕魚、鲭魚等。重要的港口是馬加丹,鄂霍次克等。
沿海條件
大部分海岸陡峭而陡峭,而堪察加半島,薩哈林島和北海道的西海岸位于北岸,有許多瀉湖和筆直的海岸線。大灣是切勒霍夫灣,薩哈林灣和特佩尼爾灣。與此同時,有區域河流的河口注入大海。如黑龍江、烏達、鄂克塔、吉日嘎、平傑納等。
地質活動
香港天文台于2008年7月5日10時19分錄得一場劇烈地震,震中位于俄羅斯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西北偏西約380公裡處,震級為裡氏7.5級。經過初步分析,震中位于鄂霍次克海(北緯53.9度,東經153.0度),沒有人員傷亡和損失報告。
中國地震網正式确定,2013年5月24日13時44分,鄂霍次克海(北緯54.9度,東經153.3度)發生8.2級地震,震深600公裡。
地震有兩個明顯的特征:
1、深度超過600公裡的大地震,這在地震觀測史上非常罕見;
2、由于地震深度可達600公裡(位于地幔内),地震波傳播較快,能量衰減緩慢,低頻分量攜帶的巨大能量可以傳播得更遠,這使得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地震感。
氣候特征
鄂霍次克海屬溫帶季風氣候。平均氣溫:2月北部為零下20°C,南部為零下7°C,東北部為12°C,8月南部為18°C。地表水溫:冬季0°C以下,夏季8°C-12°C。表面鹽度為25至35度。海水從10月到6月當機,3月最大的冰層,厚度為1米。4月至8月有霧,北部和西北部有大霧。冬天有很多暴風雪。日潮不規律,半日潮,最大潮差12.9米(Pinjonna Bay),流量約7.5節。電流順時針,流速0.5節-1.5節。年降水量: 北部710毫米,南部1040毫米。年平均氣溫随緯度而變化,從北部的零下6攝氏度到南部的5.5攝氏度,在同一緯度,東部比西部高出10攝氏度。1月月平均氣溫最低,謝利霍夫和烏達北部海灣為零下24°C,千島群島和堪察加半島南部為-10°C。
鄂霍次克海的大部分地區從10月到6月當機。北部和西部海域受亞洲大陸影響,屬亞冷大陸性氣候,冬季平均氣溫為零下20°C至零下24°C,7-8月平均氣溫為12C-14C,年降水量為400mm-700mm,海冰7個月(11-6月)為0.8m-1m。南部和東部靠近太平洋,屬溫帶季風氣候,1月至2月平均氣溫為零下5°C至零下7°C,7月至8月為12°C-18°C,年水量超過1000毫米。由于冷流和暖流彙合,冰融化期有濃霧,有流動的冰活動,逆航。薩哈林島附近海水的表面鹽度為25%至27%,堪察加半島中部為32%至33至33%。
同時,季風氣候十分顯著,冬季風從陸地吹向大海,風力較大,持續時間也較長,而夏季,海風習習。在秋天,這是一場強風暴,風速為20米/秒-30米/秒,海浪高達8米-12米。此外,海域易受海浪(地震和海嘯)的影響,瞬間海浪高達20米。波長為幾公裡,傳輸速度為400公裡/小時-800公裡/小時,對沿海地區,特别是千島群島造成巨大破壞。
冰是如此嚴重,以至于幾乎所有的海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海冰。在北部,冰在11月開始當機,冰河期為280天,厚度為0.8至1米,而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是無冰區,年平均冰齡不超過三個月。在嚴酷的冬季,西北風有時會将浮冰吹向千島群島,堵塞一些海峽。在夏季,桑塔爾群島附近隻剩下海冰,其他地區也沒有冰。
由于亞洲大陸的極端天氣,鄂霍次克東北部,北部和西部的水域在冬季很冷,溫度非常低,次年10月至4月的水域當機。南部和東南部海域靠近太平洋,氣候溫和。2月北部海域的平均氣溫為零下20攝氏度,8月為12攝氏度。南部海域2月平均氣溫為-7C,8月平均氣溫為18C。海水在10月底開始當機,3月的冰凍最嚴重。
水文特征
鄂霍次克海的平均水深為821米,最大深度為3916米。海域的表層洋流從東北流經中部千島流到太平洋和白令海,形成氣旋式環流。鄂霍次克海的水域由來自大陸的水、雨水、從太平洋向西流經千島群島的水以及從日本海向北流經拉佩魯茲海峽的水組成。受這些洋流的影響,海東半部的水溫高于西半部的水溫,海水一般逆時針流動。從太平洋彙聚的水域,特别是在東千島群島東部和中部之間的水域,在東部的幾條支流上向北形成急流,而在西部,從西伯利亞大陸注入的水向南流入類似的急流。
電流大緻是旋風環流。太平洋暖水通過千島群島的北部航道流入大海,分為兩部分:
其中一個指向西北方向的約翰島,強度正在下降。另一個是北部,到北部海岸,然後到西部和西南部。一路向南,來自河流(特别是黑龍江徑流)的淡水不斷被吸收,其次是島嶼的南部,這是一股寒冷的沿海洋流,一小部分從拉佩魯茲海峽(宗谷海峽)北側流向日本海。
日本海的溫水從拉佩魯茲海峽(宗谷海峽)的南側流入該地區,沿着北海道北岸向東,即宗谷洋流。流速可達50厘米/秒-90厘米/秒。是以,它構成了氣旋的總循環。流量,近岸大于遠海。海洋流速一般為5cm/s-10cm/s,流速比較穩定。海域與太平洋交換,主要通過千島群島海峽。對于整個群島地區,上層是北向南的,而深層主要流入和流出太平洋,這與拉普魯海峽(宗沽海峽)和日本海以南的水交換方式不同。
水簇主要由地表水、中水和深太平洋水組成。地表水(0 m層-150 m層或200 m層)在冬季由海水垂直對流形成,溫度和鹽度分别為-1.7C至0.6C和32.0C-33.5C。中間水(200 m-800 m層)是流入太平洋的上層水的混合物,其溫度和鹽度特征分别為0.1C-2C和33.3C至33.8C。深太平洋水(800米深)由從太平洋進入的深水組成,其特點是高溫(2.4攝氏度左右),低氧(<1毫升/升)和鹽度為34.3至34.4英寸。
潮汐波是從太平洋引入的,潮汐以不規則的全天潮汐為主。不規則的半日潮汐僅在北部,西北海岸和桑塔爾群島附近可用。該國北部和南部的潮汐差異很小。在品仁灣天文角附近,潮差可達13米,桑塔爾群島可達7米,南海面積僅為0.8米-2.5米。潮汐分為半日潮汐和全天潮汐。流速因地而異,外海隻有5厘米/秒-10厘米/秒,海峽和海灣河口達到2米/秒-4米/秒。
海峽和港口
鄂霍次克海是太平洋西北地區的邊緣。位于千島群島和亞洲大陸之間。宗谷海峽(拉佩魯茲海峽)通過千島群島的航道連接配接太平洋。鄂霍次克海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港口有定期的航運通信。主要的沿海港口是納加耶沃灣的馬加丹和鄂霍次克。薩哈林島上的科薩科夫,以及庫裡爾斯克的塞韋羅-千裡斯克和南千裡斯克,庫爾薩,在庫爾斯群島上也很重要。大塊的浮冰阻礙了冬季的運輸,夏季的霧阻礙了交通。鄂霍次克海以東是堪察加半島,東南是千島群島,南是北海道島,西是西伯利亞,北是西伯利亞,西南是庫桑島。鄂霍次克海通過千島群島的航道與太平洋相連,在鞑靼海峽和拉佩魯茲海峽(宗谷海峽)與日本海相連。該地區最着名的景觀是冬季出現在海面上的浮冰。
生物條件
這個海域的海水中含有較多的營養鹽,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殖。浮遊植物達20克/米,主要是矽藻門,其次是藻類。浮遊動物的生物量,在某些地區高達1克/米-3克/米。整個海域底栖生物的總生物量為2億噸。在各種動物群中,軟體動物是最大的,其次是針鼹和毛茸茸的動物,堪察加蟹,藍蟹和一些具有經濟價值的軟體動物。魚類約300種,其中鲑魚、鲭魚、鳕魚、鲭魚等30種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此外,還有抹香鲸、海獅和海豹等哺乳動物。
大陸架漁業資源豐富,冷帶魚,主要有鲭魚、鲑魚、鳟魚等魚類,靠近堪察加半島東部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螃蟹養殖場。它富含鲑魚,鳟魚,鲭魚,鳕魚和鲭魚。沿海港口包括俄羅斯的馬加丹,鄂霍次克,科薩科夫和日本的Net-a-Porter。許多海狗,白鲸,海驢,海豹和其他動物。直到1713年,它才從鄂霍次克航行到堪察加半島。重要港口有馬加丹、鄂霍次克、尼古拉耶夫斯克(廟街)、科薩科夫等,以及日本的網走、印糧等,其中大部分是漁港。堪察加半島周圍的水域盛産魚類和螃蟹。鄂霍次克海溫暖的季節非常适合海洋生物。這裡發現海藻和海藻,海洋動物有小龍蝦、贻貝、螃蟹、海膽、珊瑚和各種魚類,其中大麻豎琴、鲭魚、綠鳕魚、大比目魚、鳕魚、鲭魚和鷹嘴豆泥等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還有螃蟹和褐蝦。鄂霍次克海也是鲸魚,海豹,海獅和海狗等哺乳動物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