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本傑明·班克斯(Benjamin Banks)是一位18世紀的北美捕鲸者,他在日記中記錄了他的經曆。</h1>

17世紀的捕鲸
1721年,班斯出生在科德角。1743年3月18日,坂茂在日記中說,他已經接受了足夠的教育,可以離開學校。這個年輕人的目标是成為一名"捕鲸人",這在當時很受歡迎。
班斯的祖先可能參與了捕鲸活動,但早期的殖民者不需要前往17世紀北美東海岸的深海,那裡到處都是遊泳的鲸魚,人們可以很容易地乘船靠近。然而,随着捕鲸的增加,沿海地區的鲸魚越來越少,迫使人們前往深海地區。
為此,班克斯參加了一些基礎訓練,比如"如何駕駛小艇",這很簡單,是以貝恩斯很快就通過了。1743 年 5 月 9 日,貝恩斯登上塞缪爾·帕多克船長的捕鲸船,開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捕鲸航行。
當他們到達北卡羅來納州殖民地附近的水域時,本斯看到了令他震驚的場景:"我們周圍有這麼多鲸魚,它們就像飛蜂一樣,但它們像蜜蜂一樣淩亂。"本斯看到的是著名的抹香鲸,這是當時最受歡迎的鲸魚。
抹香鲸
抹香鲸是世界上最大的齒鲸,雄性長度超過60英尺(18米),重達50噸。此外,抹香鲸比其他鲸魚潛得更深,通常達到數千英尺。對捕鲸者來說更糟:抹香鲸可以在水中停留長達一個小時,而且它們的皮膚太厚了,很難刺穿。再加上那巨大而危險的尾巴,捕獵抹香鲸是很困難的。
然而,抹香鲸含有異常有價值的鲸腦油。
抹香鲸巨大的頭部有一個"大腦油器",一個充滿液體的大而深的腔,周圍是筋膜和厚厚的肌肉層。多達3噸的"鲸腦油" - 一種半透明的,玫瑰色或略帶黃的液體,一旦暴露在冷空氣中,就會形成乳白色的蠟狀塊。
鲸腦油可以作為優質的照明材料,人們普遍認為它可以治療許多疾病,也用于制作外部乳膏或乳液,後來人們學會了用它來制作蠟燭,鲸腦油變得更加珍貴。另外,抹香鲸脂肪雖然沒有露脊鲸那麼厚,但精制鲸油,燃燒更清潔,是以價格也很高。再加上抹香鲸"龍流涎"的可能性,捕鲸天才對此非常感興趣。
<h1>然而,狩獵抹香鲸是危險的。</h1>
捕 鲸
露脊鲸和座頭鲸的噴射孔位于頭頂上,經常向空中噴出高高的水柱,使它們很容易被發現。但抹香鲸的射流孔位于頭部左側,是以噴出的水柱更靠近水面,觀察者不易發現。
此外,抹香鲸更快,更靈活。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說:"抹香鲸是靈活而兇猛的動物,需要捕鲸者的技能和勇氣。"像其他鲸魚一樣,捕鲸者必須劃小船才能快速靠近,然後投擲捕鲸叉,受傷的抹香鲸盡最大努力抵抗。
抹香鲸巨大的頭部可以将小艇壓成碎片,它們巨大的尾巴可以很容易地殺死捕鲸者。此外,抹香鲸受到攻擊後,很可能會把背部翻過來,把牙齒豐滿的下巴擡高,準确地擊中捕鲸者的小艇。有經驗的捕鲸者,看到抹香鲸被擡下來,就會從小船上跳進海裡逃生。
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的《白鲸》(Beluga Whale)非常詳細地描述了抹香鲸可能遇到的危險,很多人都知道。
無論如何,18世紀的北美捕鲸者都瞄準了抹香鲸。
鲸魚腦油及其制成的蠟燭
本傑明·貝恩斯(Benjamin Bains)的第一次捕鲸之旅并不順利。在其他競争對手中,狩獵抹香鲸的運氣也很重要。一般來說,當捕鲸叉在鲸魚身上時,受傷的抹香鲸除了抵抗外,還要通過捕鲸叉上的繩索,拖着小艇走很長的距離,找不到完全殺死它的機會,隻能讓它逃脫。
班克斯在日記中指出,盡管周圍有和"飛蜂"一樣多的抹香鲸,但它們于5月24日到達捕鲸地點,并于6月2日傳回,至少插入了九頭帶有捕鲸叉的抹香鲸,但隻殺死了其中的四頭。
這對捕鲸船來說不是好消息。是以,他們傳回港口加油,并于6月14日再次出發。如上所述,抹香鲸并不擅長與它們打交道,是以當它們運氣不好時,捕鲸者可能會花半天時間跟蹤抹香鲸,但永遠找不到機會扔捕鲸叉。幾天甚至幾周沒有收獲的捕鲸船也很常見。
1743年,班斯參加了兩次航行,參與捕獲了六頭抹香鲸,共生産了73桶鲸油。貝恩斯可以賺到15到25磅,這已經很多了。
<h1>有人可能不得不問:在浩瀚的海洋中殺死抹香鲸時,如何提取鲸油?</h1>
在遠處,捕鲸船正在切割鲸魚脂肪
的确,這是一個大問題,畢竟不可能每次殺死抹香鲸時都将其拖回港口。是以,當時,遠距離捕鲸船,要提煉鲸油有兩種方式:當場将鲸脂切回港口進行精煉,或者直接在捕鲸船上精煉。
被殺死的抹香鲸被拖到捕鲸船的一側,船員直接站在漂浮的鲸魚屍體上,用鋒利的刀将鲸魚脂肪切掉,切成碎片,直接裝入木桶中。
如果運氣很快,這是最友善的。但一旦長時間無法傳回,桶中的鲸魚脂肪很可能會變質和聞到氣味 - 即使你不把它扔掉,精煉的鲸油也不會以好價出售。
提取的鲸油
是以,一些捕鲸船開始攜帶爐子,直接從它們上面挂一個大鍋,然後在海上提煉。雖然效率低下,但精煉的鲸油可以直接裝入木桶中,可以儲存較長時間,或者非常劃算。
大約在1750年,捕鲸船被改造。
使用小型移動爐,效率太低。于是,一些捕鲸船開始在主甲闆中間用磚砌一個火爐,準備同時啟動幾個大鍋。之是以以前沒有這樣做,是因為很多船員都放心,畢竟爐子不停地燃燒,一旦發生事故就有可能點燃整艘船,浩瀚的大海無處可逃。
但是,如果巨大的好處是立竿見影的,并且承擔了一點風險呢?隻是要小心。結果,一艘捕鲸船變成了一個工廠:捕鲸、切割、精煉、儲存,可以做得更有效率,自然可以賺更多的錢。
<h1>為什麼鲸油能賺這麼多錢?</h1>
第一次工業革命前的倫敦
根據資料,1730年每噸鲸油的價格為7磅,到1748年已升至14磅。北美捕鲸者意識到,他們最大的客戶是英國人,英國主要城市對鲸油的需求穩步上升,價格自然上漲。
18世紀初,倫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之一。它不僅是大量富人的家園,也是生活在貧民窟的無數人的家園。到了晚上,整個倫敦都陷入了黑暗,盡管一年中有幾個月有人照亮了主要街道,但它在午夜之前就熄滅了,倫敦的大多數夜晚都是黑暗和危險的。
鲸魚腦油蠟燭
當時,有很多罪犯在夜間四處走動,那些因為緊急情況而不得不外出的人極有可能在黑暗中遭到襲擊,這讓倫敦政府頭疼不已。
1736年,倫敦推出了一項打擊夜間犯罪的新舉措。市政府已對整個城市的安裝和照明燃油燈征收新稅。幾年之内,倫敦的街道上安裝了15,000盞油燈,每天從黑夜到黎明都在燃燒,并有人專門負責維護。
該措施在打擊犯罪方面的有效性暫時沒有讨論,但燈油的使用量急劇上升。是以,英國人迫切需要來自北美殖民地的更多鲸油。
<h1>像本傑明·班克斯(Benjamin Banks)這樣的捕鲸人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發财。</h1>
捕鲸場景
1744年,當本斯再次出海捕鲸時,他擁有自己的單桅帆船并成為船長。不過,這一年并不是很順利,首先,帆船有漏水問題,修船耽誤了不少時間。這也是那一年北美殖民地英法戰争的開始,這意味着捕鲸船很可能成為法國巡洋艦和私人掠食者的目标。
Bans記錄顯示,當年4月28日,捕鲸船發現了兩頭抹香鲸并開始追蹤它們。但船員們很快發現另一艘單桅帆船正朝他們駛來,每個人都認為這是法國私人船隻。
是以,從那時起,班斯讓船員以最快的速度航行,他記錄道:"風追了我們四個小時,我們船後面有幾艘捕鲸船......這艘船離我們不到一英裡遠..."幸運的是,對方從未追上他,最終在夜幕降臨時放棄了。
但是沒有更大的危險阻止Bans捕鲸,那一年他收獲了48.5桶鲸油,雖然不多,但總比沒有好。
到19世紀60年代,潘斯先生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商人,擁有幾艘捕鲸船,每年雇用船員出海捕鲸,然後将鲸油賣給中間商 - 有時直接到英國出售,賺更多的錢。
貝恩斯于1769年去世,享年48歲。他的後代此刻對生計沒有任何擔憂,因為本斯留下了巨大的遺産,足以讓他們過上美好的生活。由此可見,18世紀的北美捕鲸者,依靠抹香鲸,真正發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