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環保意識越來越普及,野生動物保護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可以感受到保護努力的成果,比如霧霾問題确實得到了緩解,每年的藍天,比霾最嚴重的年份多了很多年。對大多數人來說,保護野生動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大多數野生動物生長在遠離種群、稀有、相對原生的環境,對它們進行調查和保護,并不容易。對野生動物保護感興趣的組織通常需要克服普通人無法想象的困難,以便順利開展工作。成像生物學調查就是這樣一個緻力于保護和記錄野生動物的組織。
IBE,簡稱IBE,是一家自然成像機構,由一群專業攝影師于2009年創立。在過去的10年裡,攝影師們走遍了中國半個半山,走了30多萬公裡,進行了94次影像調查,積累了8000多天的實地考察,"用影像記錄中國的生物多樣性,傳播中國的自然美景"。
他們從8000多個物種和30多萬張圖像中,挑選了一些最珍貴的野生動物圖像,結合中英雙語介紹和攝影說明,制作了這本非常厚的"中國自然成像書"。
盤羊
在電影界,導演陸川一直關注着野生動物的保護。2004年,他用電影《可可西裡》向我們展示了藏羚羊保護的快感,保護人類和自然環境,打擊偷獵者,保住自己的生命危險。2016年,他用電影《我們生在中國》來展示野生動物為生存所做的努力和掙紮。
《中國自然影像》以圖像的形式記錄下來,其中包含了中國所有的珍稀野生動物,分為哺乳動物、鳥類、植物、昆蟲和蝴蝶,兩個攀爬和魚類,水下生物的幾個部分。這些照片捕捉了野生動物最自然和真實的方面,無論是孤獨的,還是警覺的,還是悠閑的,還是柔軟的芽,都展示了大自然創造的獨創性和原始生物的野性之美。
兩隻相撞的梅鹿台灣分身
攝影師們的辛勤工作已經濃縮到之前的統計資料中,他們的結果令人欣慰。這本《中國自然影像書》的每一幅圖像都顯得格外珍貴。湯川的小樹蛙是一種神秘的物種,習慣于生活在超市的灌木叢中,很難捕捉。團隊成員侯英很幸運地拍下了一隻正在發推文的小樹蛙。鼓和鼓,真的很可愛。
此外,這本書還包含攝影師團隊發現的各種新物種。例如,在鴨綠江埠埠大峽谷的南迦巴瓦峰地區,世界上最後的秘密,由團隊成員李成拍攝的白頰猕猴,已被研究人員鑒定為一種新物種。還有2009年隊員在廣西崇珠的灰岩柳,2012年隊員在長江源頭拍攝的紅斑高山腹地。該團隊在西雙版納雨林拍攝的湄公河也填補了家養淡水魚的記錄空白。
好奇的小香
IBE的專業攝影師總是試圖捕捉野生動物最有活力,最令人驚歎和最可愛的時刻。在每張圖像的描述中,攝影師總是簡要描述拍攝時的情況,讓讀者感覺自己仿佛置身于當下的場景中,與攝影師一起按下快門,看到鏡頭下生物的活波。每張圖檔都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攝影師郭亮在藏山南麓拍攝了一隻公羊,像個孤獨的國王,驕傲地站在高山上,守護着它的羊群;在丹東濕地,他捕捉到一輛好奇的汽車追逐,跑了起來;而在秋天的四川石島地區,他捕捉到了一隻可愛的垂直腹部幼崽,在陽光下看着一隻老鼠和兔子,可能成為它的獵物,但忍不住開始打盹。攝影師黃一峰捕捉到兩隻不相信的梅鹿在台灣與台灣潛艇相撞的場景。攝影師彭建生碰巧在長江岸邊遇到了一隻好奇的香味柔和的小香,站了起來,無所畏懼地盯着相機。
覓食中懶洋洋的慵懶小睡的紋身肚子
擅長植物和動物的圖案化和僞裝,也是攝影師對貴客人的鏡頭。一朵粉狀的蘭花螳螂,靜靜地躺在一片綠葉上,乍一看,以為是一朵美麗的小花。這一幕被攝影師範毅用相機捕捉到。攝影師雷波在雲南普洱發現了傳說中的綠葉,它就像是一片不知不覺的落下的綠葉,如果不仔細辨識,就會被它欺騙。
蘭花螳螂
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通過攝影師的辛勤拍攝,制作了這本《中國自然圖像書》,隻為我們呈現。拍攝、記錄、整理有關野生動物多樣性資料的資訊,将這些珍貴的圖像和視訊分享給大家,讓每個人都能欣賞到大自然的美,這是影像生物學調查的目的,也是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希望影像生物學調查能産生更多博物館類優秀作品,以滿足讀者的需求。
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