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群的白鹳在藍色的波浪上,野生大豆在岸邊形成了一串的豆莢,金魚藻類漂浮在深水中,秋風中的火果吹得紅紅的臉頰......10月,貝耦縣安國湖濕地公園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據統計,有89種鳥類和155種管狀植物。
裴縣安果湖濕地公園的和諧隻是徐州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個剪影。
10月11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締約方大會在雲南昆明舉行,旨在确定未來十年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全球戰略。
生物多樣性是生态優先和綠色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最新普查顯示,徐州市已知有脊椎動物300餘種,無脊椎動物210餘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種,管束植物1196種及變種,獨特珍稀保護植物27種。在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和水準的道路上,徐州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為"徐州智慧"做出了貢獻。

攀安湖濕地公園的鳥類
生态修複、區域保護格局建設
九裡湖的天鵝,大沙河的綠頭鴨,連續10年飛到雲龍湖2500公裡,蒙古銀鷗"公元81年"......多年來,徐州人深切感受到,随着生态環境的改善,徐州家中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從"路人"變成了"居民"。特别是徐州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豐富,自然景觀簡約,随處可見白鹳、蒼鹭、喙鴨等野生鳥類,是鳥類生存和繁殖的天堂。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體(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生态複合物和環境形成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生态過程的總和。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态環境價值,可以調節水分、調節氣候、淨化空氣、維持生态平衡,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資源,是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态環境至關重要。生态修複是建構區域空間保護格局的重要手段,為此,我市科學編制了《徐州市生态修複專項規劃》和《徐州市生态修複三年行動計劃實施規劃(2019-2021年)》,系統地推進區域生态修複工作。
安果湖畔美麗的火果
生态修複的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豐富,景觀簡單。我市建有4個國家濕地公園。
位于奉賢縣大沙河國家濕地公園大沙河源頭的生态保護區水質常年保持在III類。半帶淺水區水植被覆寫率為51.3%,尤其是分布較大的野蓮花。沉積植被覆寫率約為25.7%。保護區的重點是保護水禽栖息地,維護濕地水淨化功能。2019年,監測了13種、25種和42種野生動物,包括綠頭鴨,其中7種、8種和21種,人口超過5000隻。
安國湖野蓮花
今年的春節期間,攝影愛好者驚喜地在安果湖濕地公園送出了四五隻綠頭鴨,上個月還發現了兩隻幼鳥。安國鎮林業站站長朱興培興奮地說:"看來綠頭鴨已經落戶安居在安果湖了。"
安果湖國家濕地公園自2016年以來一直在監測鳥類,迄今已發現89種鳥類,其中天鵝、真丹牦牛等10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江蘇省重點保護鳥類鳳凰、綠頭鴨等46種,國家重點植保、水杉、銀杏5種。 野生大豆,蓮花和桉樹。
安國湖畔的野生大豆
美麗的泛安湖國家濕地公園,擁有19個濕地島嶼,30多種一等和二等野生動物,約100萬種方形花卉植物,200多種鳥類,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生物王國,其中天鵝,鵝和冷杉林都在保護名單上。
包括濕地公園在内,近年來,我市已建成自然保護區27個,總面積約73332.82公頃,劃定了生态保護紅線區域,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泉山自然保護區,三種珍稀物種野生集中分布區,建立了"綠檀種子資源保護區",邊緣有固定标志,并安排了專項監測,以跟上植物種群的動态變化。
泛安湖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豐富
全民行動,愛鳥,保護鳥類和諧共生
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國家努力,民間社會組織是一股重要力量。
徐州有一個觀鳥愛好者團體,觀鳥人數已經增長到五六十人。基于近年來的連續監測,馬海軍成員表示,他們發現徐州目前有約250種普通鳥類,在國家層面有受保護的鳥類,如綠頭鴨、白頭鶴和東方白鹳,以及黑翅鳥等20多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而且每年都在增加。其中,鳳鷹、紅頭長尾、煤等是近兩年來在徐州發現的。他們的觀鳥原理是根本不會幹擾鳥類,觀察和攝影之間的距離比較長。
2019年10月,馬海軍在全國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漢王鎮發現了20多隻紅腳獵鷹,2019年12月,他在貝聿縣安國濕地公園拍攝了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大熊貓。2016年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這是一種全球瀕危物種,2020年4月13日,他在徐州下洪庫國家級觀察了受保護的鳥類東方白鹳。根據2009年的統計資料,世界上野生種群中東部白鹳不到3000隻;從2019年到2021年初,他連續三次在大沙河濕地公園拍攝了不止一次的綠頭鴨;今年2月,他在泉山森林公園發現了灰樹蛞蝓。據記載,白蠟樹主要分布于東南亞和中國南方。
今年5月,它出現在徐州北郊
今年5月,馬海軍和徐州北郊拍攝了國家級動物保護,曾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有色動物,在中國曾一度被宣布滅絕。
"珍稀鳥類繼續'落戶'徐州,生存越來越穩定,說明我們城市的生态環境越來越好。馬海軍歎了口氣。
愛鳥人的精神令人感動,護鳥者的故事更令人欽佩。在樂馬湖大刀灣濕地白丬島,56歲的農民朱顯正強制護鳥20年,靠湖賣飼料維持白鱁島,希望兒子接過接力棒父子兩代守護40年,昔日的荒島變成鳥的"天堂", 雁甯縣大禹國小老校長朱一勳,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帶領學校師生愛鳥,他的故事在2020年被拍成電影《愛鳥國小》。
合理規劃,長期管理生物資源
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我們的城市很早就開始了。近10年來,制定了《徐州市重要生态功能區保護規劃(2011-2020年)、徐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2011-2020年)等專項規劃,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依據和保障。
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學性,徐州市生态環境局早在2011年就會同江蘇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編制了徐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随後建立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基地,為識别生物多樣性熱點、提高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提供了強有力的後盾。銅山和信義完成了當地生物多樣性調查,為保護城市生物資源提供了資料支援,并繪制了城市生态多樣性的底部。
冬天鵝到九裡湖
努力是有回報的。資料顯示,與20世紀90年代末相比,我市植物、鳥類和魚類的總數保持穩定。普查顯示,徐州市已知脊椎動物300餘種,無脊椎動物210餘種。在動物資源中,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9種,都是鳥類,如白鹳、蜻蜓、紅冠鶴、水獺、紅蜻蜓、灰鶴、大蜻蜓等。養管束植物有1196種和變種,27種中國獨特而稀有的保護植物。
然而,随着建設用地數量的增加,土地資源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之間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沖突。據徐州市生态環境局介紹,為了緩解這一沖突,今年3月,《徐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綱要》釋出。目标的落實令人振奮:到2025年,完成全市生物多樣性背景調查,建立市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建設徐州市生物多樣性科學博物館,向公衆展示徐州市今年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促進公衆參與,提高公衆保護意識。
在"十四五"期間,保護生物多樣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通過調查系統,該市将評估城市生物多樣性的現狀,特别是稀有瀕危物種、受保護物種、外來入侵物種物種、分布、數量等,收集電子标本,建立相關物種的清單和目錄資料庫;加強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能力建設,實作生物物種資源長期管理,為徐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助力徐州發展成為淮海中心強城市、轉型綠色模範城市、景觀文化名城。
徐報媒體記者:甘曉梅吳雲/溫周傑/合影
部分資訊圖檔由景區提供
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