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期間美軍仿制上千枚V1,最後終于發現:這種飛彈太難用了

二戰期間美軍仿制上千枚V1,最後終于發現:這種飛彈太難用了

1944年,美國陸軍航空隊對德國的V-1飛彈印象深刻,最引人注目的是因為它迫使盟軍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戰鬥。1944年7月12日,近一噸V-1飛彈零件被運往賴特-帕特森菲爾德,上級要求立即生産13枚仿制炸彈,稱為JB-2(第二枚噴氣炸彈,也稱為雷霆蟲)。令人驚訝的是,工程師們在短短三周内完成了任務,美國軍方立即起草了一份關于大規模生産該武器的報告。美國戰争部對這項提議不感興趣,認為該武器的準确性低于大規模轟炸,因為它的精度低。但戰争部最終準許了這種武器的生産,因為它知道其導航系統可以改進。

1944年7月底,美國陸軍航空隊從共和國和威利斯訂購了1000枚JB-2飛彈,以及福特訂購了相同數量的發動機。諾斯羅普設計了一個新的發射坡道,帶有火箭推車,因為美國軍方沒有德國飛彈發射器的細節。美國陸軍航空隊計劃每月生産1,000枚JB-2飛彈,并在1944年9月将其月産量提高到5,000枚。

二戰期間美軍仿制上千枚V1,最後終于發現:這種飛彈太難用了

1944年,美國陸軍航空隊委托了一枚複制的V-1-JB-2飛彈。

美國駐歐洲戰略轟炸機部隊司令斯帕茨将軍并不熱衷于将殲-2部署到歐洲,因為他認為這種武器會對美軍現有的正常武器供應産生負面影響,而且武器的精度還沒有提高到可以抵消其麻煩的程度。在最初的熱情消退後,美軍仔細評估了此類武器的局限性和高成本,并決定擱置生産計劃。1945年1月底,美國戰争部終止了JB-2飛彈的所有生産合同。到1945年9月JB-2飛彈生産結束時,已經生産了1,391枚飛彈。

1944年10月,美軍從埃格林空軍基地發射了第一枚JB-2"雷蟲"飛彈。美國陸軍航空隊在實驗中遇到了與德國人相同的問題,到1944年12月初,10次測試中隻有兩次成功。到1945年6月,記錄顯示發射成功率有所提高,164次試射中有128次成功。

二戰期間美軍仿制上千枚V1,最後終于發現:這種飛彈太難用了

1948年,美國陸軍的JB-2飛彈在發射試驗前進行了最後一次檢查。

美國陸軍航空隊測試了多種發射方法,包括120米的坡道,帶火箭滑輪的坡道和15米長的拖車滑梯。美國軍方還嘗試了空射飛彈,一架B-17G轟炸機在空中發射了兩架JB-2"雷蟲"。美國陸軍航空隊也在努力改進導航系統,通過雷達跟蹤記錄的飛彈軌迹資訊,并為無線電指揮提供更新慣性自動駕駛系統的能力。當美國軍方在1949年的一次實驗中發射了所有剩餘的JB-2飛彈時,空軍放棄了JB-2,因為它的精度低,間歇性内燃機有限,這種飛彈從未在戰鬥中使用過。

二戰期間美軍仿制上千枚V1,最後終于發現:這種飛彈太難用了

美國陸軍航空隊使用B-17G轟炸機進行空射測試,一架飛機可以攜帶兩架JB-2。

但新武器中使用的技術并沒有被美國人放棄,1945年,美國海軍要求美國陸軍航空隊交出351枚JB-2飛彈,海軍給了它LTV-N-2"潛艇鳥"。在德比計劃中,海軍從岸基發射坡道和水面艦艇發射飛彈。實驗中仍然遇到了許多問題,在1946年1月至1947年12月期間進行的84次測試中,隻有五次成功。是以,在1946年,美國人将注意力轉向如何從潛艇上發射巡航飛彈,并于1947年2月12日首次從水面上航行的潛艇上發射巡航飛彈。

二戰期間美軍仿制上千枚V1,最後終于發現:這種飛彈太難用了

1951年,LTV-N-2 Submarine Bird飛彈從美國海軍潛艇USS Cusk發射升空。

美國海軍希望開發一種輕型發射器和一個新的發射坡道,使用改進的火箭助推器,于1949年1月26日在諾頓灣号飛彈試驗艦之前進行了首次測試。在1948年1月至1949年3月的實驗結束時,70次測試中有37次成功。然而,美國海軍一直對"潛艇鳥"的性能不滿意,該"潛艇鳥"于1947年11月開始開發雷古勒斯噴氣式巡航飛彈。據信,美國海軍在1950-53年期間發射了一些"潛艇鳥"飛彈,但這一說法并沒有得到詳細資訊的支援。有趣的是,格倫·福特(Glenn Ford)主演的好萊塢電影《飛行飛彈》(The Flying Missile)以這一時期的飛彈潛艇為背景。

二戰期間美軍仿制上千枚V1,最後終于發現:這種飛彈太難用了

LTV-N-2"潛行鳥"飛彈今天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家博物館露天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