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紅鯉,蜻蜓屬的鯉魚形分枝。俗稱:紅端、尖紅端、紅尾。中等大小,常見為0。25~0. 75公斤,最多3幹克

體長邊平,頭微尖,後頭平,後頭平。下颌比前颌長,嘴對角開裂,後端直接延伸到鼻孔後緣下方。鼻孔的下邊緣幾乎與目前邊緣位于同一水準線上
側線直,側線刻度73至79。腹棱鏡從腹鳍底部到肛門。背鳍的第三個非分支鳍是光滑的硬刺,最長的鳍比頭部短。胸部,腹部縮短。對接鳍不分枝鳍3,分翅18~22。尾鳍被深深地分叉。身體上半身淺褐色,下半身銀色,背鳍深色,胸部、腹鳍、尾鳍淺黃色,下端鳍鮮紅色
蒙古紅蕨從5月到7月成群繁殖,冬季主要集中在河流的深水區或湖泊的深池。卵從5月到7月産在流動的水中,并粘附在石頭或其他物體上。幼魚以動物園和水生昆蟲為食,而成魚以小魚為食
雖然魚和個體的生長速度不如捶嘴,但分布很廣,自然産量占了一定的比例。普通個體約500克,個體最大可達4kg。肉質鮮,不腥,其蛋白質含量為15.3%,脂肪為5.0%,是以經濟價值也較大
肉味、溫度、對水有益、水腫的作用。該藥物可用于治療欺騙性浮腫,産後痙攣和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