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海建成中國首個普氏原羚保護通道

光明日報 記者 萬馬加

7月2日,由青海省檢察機關、州級、縣級聯合監管的普氏原羚羊生命保護通道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315号國道沿線正式落成,這是中國第一條普氏原羚羊保護通道,也是青海省首條單一物種野生動物生命保護通道。

"我們在315國道上共同設定了兩個大型警告标志和限速警告标志,分别位于186公裡至188公裡處。同時,在國道兩側設定了10個小警示牌,依托附近原有的限速探測設施,為高原精靈-普氏原羚羊搭建了一條生命安全通道。賈歐陽,青海省海北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青海建成中國首個普氏原羚保護通道

普氏原羚羊葛玉秀

原羚羊,甚至蹄,牛,羚羊,羚羊,原始羚羊屬。它是由俄羅斯博物學家普氏原羚于1875年發現并命名的。曆史上,它已廣泛分布在内蒙古,甯夏,甘肅和青海,栖息地海拔約3200至3500米,有數以萬計的物種。但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由于人類活動和栖息地退化,物種的分布和數量急劇下降,人口甚至一度下降到不到150人。

Platts原羚羊是沙質草原的代表性物種,目前僅分布在青海湖地區,由于數量稀少,被譽為"草原上奔跑的大熊貓"。1988年,Platts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996年和1998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極度瀕危(CR)動物,1999年被中國政府列為極度瀕危動物;2001年,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項目将其列為急救的15種動物之一;2012年,它将其列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最瀕危物種之一。保護正處于關鍵階段。

恒河縣的哈爾蓋地區是Platts原生羚羊的主要栖息地,由國道315号線穿過。由于缺乏必要的警告标志和限速,近年來與Platts發生了多起車輛碰撞事故。據不完全統計,僅自2019年以來,就發生了五起車禍,造成普氏原羚羊死亡,導緻五隻普氏原羚羊死亡,其中一隻對該國珍貴瀕危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造成重大破壞,但也對通過315國道的交通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青海建成中國首個普氏原羚保護通道

7月2日,新成立的普氏平原羚羊通道警示牌在青海省海北縣崗察縣設立。圖檔提供:青海省海北縣人民檢察院

為從根源上消除隐患,海北縣人民檢察院會同港察縣人民檢察院對這種導緻瀕危野生動物的案件分别向崗察縣自然資源局和崗察縣森林警察局出具檢察建議,同時向崗察縣交警大隊和崗察縣道路執法大隊提出建議。 用于整改。海北州人民檢察院還主持召開了普氏原羚羊保護案預審圓桌會議,聯合崗察縣自然資源局、道路管理局、公安交警大隊、森林警察局等行政機關,履行各自的職責,積極争取項目資金、建立保護标志和限速設施, 共同努力保護普氏原羚羊共識。

"這是一項積極的舉措,展現了各行各業和各行各業對生态的關注和重要性。著名環保人士葛玉秀于1997年首次在青海湖附近拍下了普氏原羚羊的照片,"牧民們稱它為'沙灘黃羊',其實普氏原産羚羊有一個中文名字——中國斜角羚羊,它的角非常對稱,是羚羊中最美的一隻。它也是青海湖周邊國際自行車賽的吉祥物,卡通"Dorgi"形象深受大家歡迎。"

多年來,葛玉秀一直緻力于保護普氏原有的羚羊,并一直在推廣"中國對角羚羊"一詞。他告訴記者,近年來,青海省一直在加大對Platts原羚羊的保護力度,在資源調研、遠端視訊網絡監控、野外保護等領域都取得了積極成效。

"為了解決普氏冬季飲用水和移民問題,海棠縣、崗察縣、共和縣、天軍縣和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已在普氏平原羚羊聚居區建設了飲用水水池,并留出簡易通道供專人定期蓄水。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何玉邦介紹,為了改善普氏原羚羊的生活條件,4個縣還累計拆除了50多萬米的圍欄刺,各地普氏原羚羊分布區積極投放飼料,崗察縣一年累計投資超過10萬元, 40多噸草,有效緩解了牲畜和野生動物"養菜"現象。

"近年來,青海省實施了青海流域生态監測系統建設項目,在流域工程區内共建立了276個生态監測地面定位監測點,并開始為生态保護和建設提供資料。去年,普氏原始羚羊保護計劃制定并完成,并制定了未來10年普氏在青海省的原始羚羊保護計劃。根據2021年春季Platts原生羚羊種群監測結果,羚羊種群數量已超過2,560隻,14年内增長了約9倍。何玉邦說,随着青海湖流域生态環境越來越好,高原的本土羚羊種群将越來越多。

光明日報(2021年7月14日,第8版)

來源:Guangming.com-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