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榆林市下屬的密黎縣。古名"鄞州",位于陝西省少林市中部和東部,未定河的中部;米麗素有"文化縣、英雄縣、美縣"之稱。縣域東西寬59公裡,南北寬47公裡,總土地面積1212平方公裡。全縣轄8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206個行政村和5個社群。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截至2020年11月1日0時,密裡縣常住人口為141324。
米力縣是榆林市能源鹽化工基地。稻脂礦産資源豐富,特别是岩鹽資源探明儲量為1.3-1.8萬億噸,占全國總儲量的17%,天然氣資源分布廣泛,探明控制儲量為1382億立方米儲量。
密裡縣是國家重點生态功能區,全縣植被覆寫率達42%。該縣高溪溝節水綜合治理被譽為"陝北黃土高原上的一顆明珠",叉村小流域管理模式被糧農組織稱為世界級治理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形成的"孟叉模式"是榆林市乃至陝西省現代農業發展的典範。
2019年3月,被列為首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電影事業部縣之一。5月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準許将密黎縣從貧困縣序列中撤出。12月25日,被選為"全國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示範縣(第五批)"。 2020年7月29日,2019年全國衛生鄉鎮(縣)名單重新确認。
2020年,密裡縣實作國内生産總值(GDP)62.87億元,同比增長0.1%。
< h1級""pgc-h-箭頭右"資料軌道""40">沿皮革形成</h1>
從商朝晚期到西周初,今陝西北部地區屬于(通地)。"竹書年"包含:"皇帝B十七世,西貝瓦爾。"也就是說,周文王與燕族人作戰。該領土在該國的範圍内。周初的周人非常強大,周人擠進了岐山地區。周強後,燕族人的活動範圍向北縮小。

千年古縣米立縣
在春秋時期,這片土地被白人占領。在最初的635年裡,金文公重耳奉"王彜"的名義,以黃河對岸的軍隊進攻,占據了大片地之間的水域(無固定河),洛水、金津人,當地歸于晉國。戰國時期,漢、趙、魏晉升後,土人回到趙國,再歸魏國管轄,建縣。周賢旺三十九年(前330年),秦的軍隊在雕刻陰(今富縣、甘泉之間)打敗了魏軍,兩年後魏偉王将縣内15個城市(包括地方)割讓給秦國。周偉旺18年(前297年),趙慧文王向西擴張領土,從秦手中奪回皮膚等,當地回歸趙國。四十五年前(前270年),秦昭旺反擊趙,進而奪取了縣内失地,即秦商縣的故鄉。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後實行縣、縣制,設立了36個縣。這是Seshi上遊縣的領土。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楚巴王物品羽率軍隊進入鹹陽消滅秦國,上縣改為國家,秦朝唐彤為王。
韓高祖淵(原206)董玉涵,仍為王,隸屬北方管轄。上縣屬于國家刺猬曆史部,縣有12個縣,境内屬于杜樂縣。永遠新年(89年)還設立了單縣、漢域、混雜的地方。由于統治階級的高壓政策,永初元(107)胡興兵反漢,宮廷鎮壓失敗,永初五年(111)對縣從皮到縣(今陝西白水縣東部)管理。永健四年(129年),上縣搬回皮膚。永和五年(140年),胡虎再次變亂,上縣第二次遷至夏陽(今陝西漢城縣南),皮石、杜樂漢民全部遷往周邊各州。胡族人占據了現在陝北的大部分地區,沒有建設。建安二十年(215年),而該州的刺猬曆史系屬于縣城。
米利縣
從三國到西晉,上縣被胡虎占領。東進泰興三年(320年),前趙帝劉偉(匈奴)出兵征服胡湖,占領了上縣。鹹三年(328年),曼石勒在趙缽之後擊敗了劉偉建,統治了該縣28年。永和六年(350年),上縣歸餘洪人民修建了前秦。太原九年(384年),姚奕建後秦,仍轄縣。宜西三年(407年),匈奴赫連勃艮第建立了大夏王國,築波城(今經邊白城),撤軍上縣,形勢又回到了大夏。
南北時期,北魏四年(427年),沱頭元率軍突破夏日國(國家統治的萬城)之後的大夏。太和十一年(487年),這片領土屬于铢郡。海龜新年(518年),這片地屬于大轅縣(今梓州)。西魏廢舊皇帝元年(552年)改為安正縣撫甯縣。北周保定三年(563年)是月,在清沁市設立鄞州,長期隸屬鄞州。是以,後來人們也稱米胖為古銀州。
燕朝,皇帝開封三年(583年),鄞州下轄的朱林縣(今魚河堡)、福甯縣(今馬湖虞地區)、開濟縣。大業三年(607年),廢鄞州,成立雕沁縣(今郡治,裘德),儒家、阜甯、開記、大糕屬雕陰,土地已劃分為上述縣。13年(617年)3月,原朔方鷹陽朗與突厥人勾結,接管雕刻陰縣,共修建了12年。在此期間,大陸屬于梁。
米利市地圖
唐代,正統兩年(628年),唐代涼國,廢雕殷縣,冠内路改建鄞州,泸州(西魏成立,廢後),竹林縣屬鄞州,阜甯,大泸縣屬泸州。貞潔觀八年(634年),阜甯縣向銀州進發。天寶新年(742年),鄞州改銀川縣,乾元新年(758年)更名為鄞州。大陸屬于上述州、縣、縣。唐朝末期,彜族首領咲子咲呥成功鎮壓黃巢起義,封印了重兵(今陝北、内蒙古部分地區)進行日常任務,率領銀行、夏、渚、彜4國,将領土歸還鄞州。從唐朝末期到第五代,宋初,軍隊的困難長期與中央政府保持半蘇維埃狀态。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國家建路,州、縣、陝西路起步。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後艱苦軍駐李吉章(黨項族)捐銀,夏、邵、泸州到宋,鄞州在陝西路。李濟瑾的弟弟李濟遷往支援抗宋軍,占鄞州等地。在那之後,他放棄了一些叛逃者,并控制了銀州很長一段時間。十年的天聖(1032年),李元玄(遷徙的孫子)在興慶府(甯夏銀川市)稱帝,建西夏國。本屬地是西峽統治下的白銀國。這個縣城看起來像米胖小屋。元豐四年(1081年),宋軍奪回了米胖小屋,李到兖州。元禹四年(1089年),宋西峽,再鄞州(含米胖山寨)割讓西峽。元福元年(1098年),宋收複稻肥鄉,以及暖春鄉、九寨、凱光城等,都在縣境内。晉田将公元六年(1128年),晉軍占領了稻立寨、石武市定餘(Kyu)小屋,這些小屋屬于德軍。
黃金時代末期,蒙古人崛起,太祖十六年(金星鼎五年,1221年),蒙古将軍穆華力率軍渡黃河占領泸州、賴斯立寨等地,驅逐了金人泰祖二十一年(金正日三年,1226年),志米裡縣,将被并入軍隊。
密黎縣地圖
元朝,國家設立省、路、省、州、縣。密裡縣屬陝西省延安路。到元四年(1267年),定義縣成米肥。
明朝,陝西省密黎縣麗麗,得克薩斯州延安省國務秘書。崇裕十六年(1643年),李子城在西安大順王朝,将延安省改為天寶府,密裡縣為天寶縣,同前。
清朝順濟新年(1644年)12月,清軍入天寶縣,故恢複為密黎縣(延安省下屬)。三年(1725年),石德直隸州,密黎縣改為泸州。民國2年(1913年),密裡縣改建為榆林路。民國15年(1926年),撤銷榆林路,米裡縣直轄。民國24年(1935年),陝西省有10個行政檢查區,密黎縣是第一個檢查區(榆林)。
1937年7月15日,中國共産黨(CPC)兩黨代表同意盧山會議,并于10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準許,承認陝西甘甯蘇區重建陝西甘甯邊境地區。同年12月,米荔縣劃定為陝西甘甯邊疆區,劃歸裘德特區。1940年,國民黨裘德辦公室專員何少南被人民趕下台。
新中國成立後,密黎縣隸屬于陝西省燕德區。
1956年10月,裘德區并入榆林區,密裡縣劃歸榆林區。
從1958年12月10日到1961年9月1日,彜縣曾并入稻肥縣,仍稱水肥縣。
1979年,榆林地區更名為榆林地區,米肥屬于榆林地區。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64">行政區劃</h1>
編輯語音
2016年,密黎縣下轄1個街道、8個鎮:鄞州街、桃鎮、龍鎮、楊家溝鎮、杜家溝鎮、沙家店鎮、印多鎮、國興莊鎮、郊區鎮。
<h1級"pgc-h-right-arrow"data-track">的地理環境。</h1>
< > h1 類""pgc-h-right-arrow"data-track""69" 的位置</h1>
密立縣位于黃土高原腹地,位于陝西省北部,北至澄榆林,南至燕德,東至嘉縣,西至橫山、梓州。地理坐标為東經109度、東經109度、49度、110度29度、北緯37度39度、西北緯38度5度、東西長59公裡、南北寬47公裡、210國道與未定河南北平行19公裡。 土地總面積為1212平方公裡。
< h1級""pgc-h-arrow right-"data-track""73" >景觀</h1>
密黎縣屬于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峽谷地區,西北地區一般為高、東南偏低。最高海拔1252米(沙家店鎮張西邊村西北峰),最低海拔843.2米(郊區高2溝村南部未定河出口),絕對高度差408.8米。平均海拔1049米。該縣海拔872米。從稍大範圍看,密黎縣位于橫山山脈以東,黃河支流和未定河分水嶺西、東、西兩高、低中,橫截面呈"凹"形。東面從橫山山脈衍生出的幾條梁帶形成了密裡縣未定河西側山谷的分水嶺。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75">氣候</h1>
密黎縣屬溫帶半幹旱氣候區,年降雨量不足,氣候幹燥,冬季漫長夏短,四季清澈,陽光充足,春風多風。晝夜溫差大,适合作物生長。年平均氣溫8.5℃,極端最高氣溫38.2℃,極端最低氣溫零下25.5℃,無霜期162天。年平均降雨量為451.6毫米,主要在夏季。最大年降雨量為704.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為186.1毫米。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77">自然資源</h1>
< h1級"pgc-h-箭頭右轉"資料軌道""79">礦産資源</h1>
米裡縣的礦産資源主要包括煤炭、天然氣、陶瓷土、石灰石、岩鹽等。其中,煤炭主要分布在縣西北部,雖然是薄煤,但結構簡單,埋藏淺,易開采。天然氣除東部區域未探明外,廣泛分布在縣境西區地帶。陶瓷土分布在李家站、郭興莊、杜家石溝3個鄉鎮,其中沙家店和俑家站地區分布最集中,儲量最大。岩鹽儲量最大,探明鹽層含水稻肥縣地下,鹽層最大厚度129~148米,探明儲量160~1800億噸。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81">水資源</h1>
未定河水年平均流速6.3億立方米,1087萬立方米農用水可通過管道和抽水工程使用,使用率為河水的1.73%。米裡縣有水支550個,年平均地表徑流6166萬立方米,水庫、水池建設後總有效儲水量3538萬立方米,可用水1184萬立方米,占徑流的19.2%。地下水估計為1000萬立方米,203萬立方米用于城鄉工業和生活用水。米力縣控制用水量為每年2789.7萬立方米,總需水量為2474萬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為7166萬立方米,未定河米胖段水能理論儲量為2200千瓦。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83">植被資源</h1>
森林茂密,草原廣闊,植被覆寫面廣,植物種群豐富。随着發展的破壞和破壞,原有的森林逐漸喪失,草原變成農田,再加上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了生态環境的惡性循環,給中華民國一直秃頂、稀疏的植被。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多年植樹種草,植被有所擴大,但整體面積仍然很小。密黎縣植被系統的地理組成主要包括北溫帶區組成、歐亞溫帶區組成、東亞分量、溫帶亞洲組成、黃土高原組成、華北區分、蒙古草原組成等。溫帶草原景觀的整體呈現,是歐亞草原的一小部分;常見的植被類型有草原、落葉闊葉灌木叢、樹木、草甸和水生植被。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85">動物資源</h1>
在密裡縣,可供野生動物使用的物種不多。原來有野生動物狼、狐狸、狗(俗稱蛞蝓)、黃蜻蜓等的皮膚幾乎消失了。稍多的是野兔,皮革可以制成帽子,肉可食用,由農民狩獵和出售。野生鳥類常見的喜鵲、烏鴉、鴿子、鷹、海鹦、蠟咀、金翅、啄木鳥由于大量使用農藥,數量越來越少。稀有的岩鴿和石雞可以用來吃肉。候鳥、燕子(俗稱沙燕)吃蚊子,每年春天飛,秋天飛走。
< h1級"pgc-h-right-arrow"data-track""87" >人口</h1>
老米裡縣
民國元年(1912年)密裡縣有98583人。根據《中華民國縣政治史》的剩餘著作,中華民國23年(1934年)總人口為131,290人,24年(1935年)126,360人,25年(1936年)為127745,26年(1937年)為155,610人。根據省級财政統計,共和國在27年(1938年)内有27,042 159673戶,在29年内(1940年163467年有28,708戶。
1942年,陝西甘甯邊疆區政府将密裡縣西部的454個村莊劃歸西川辦事處(後密黎縣),面積縮小,人口相應減少。據1944年統計,米荔縣有16692戶83358人(不包括烏鎮等西北國民黨占領地的人口)。1946年,烏鎮等地解放後,劃歸衡山縣,密黎縣人口18494戶92510人。
1949年為89 919人,1959年為126632,10年增加了36 713人,1969年為150155,比1959年增加了23 523人。1970年代,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對人口進行一定程度的控制。1979年,密黎縣人口157526,比1969年增加7371人,十年的人口增長明顯低于前十年。随着生育率又一個高峰的到來,自1980年代以來,人口再次快速增長。1989年,密黎縣人口達到188732,10年内增加了31,206人。
2012年,密裡縣常住人口15.51萬人。總戶籍人口22.433萬戶,戶數80366戶,其中,男性116905,占總人口的52.1%,女性107425,占總人口的47.9%,農業總人口185402,占8 2.7%;非農業人口38,928人,占總人口的17.3%;自然增長率為7.77%。
截至2016年底,該縣的常住人口為159,400人。年底,戶籍總人口223312,總戶籍81531戶,其中男性117068戶,占總人口的52.4%,女性106244人占47.6%,農村168468人占總人口的47.6%,占總人口的47.6%75.4%;城市人口54,844人,占總人口的24.5%;2016年該縣有2,953人出生,出生率為每1,012人13.26人,死亡率為每1,012人,死亡率為每1,000人4.55人,自然增長率為1%。
截至2018年底,該縣常住人口為145,400人。年底,戶籍總人口221847,戶籍總戶82 415戶,其中男性116558戶,占總人口的52.5%,婦女占47.5%,占總人口的47.5%,農村180894占總人口的55%,占總人口的55%81.5%;40,953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18.5%;2018年,該縣有3,095名新生兒,每1,000名新生兒中有11.8名,死亡人數為1,700人,每1,000名新生兒中有6.36人死亡,自然增長率為6.26%。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截至2020年11月1日0時,密裡縣常住人口為141324。
< h1級"pgc-h-箭頭右轉"資料軌道""97">經濟</h1>
< h1類"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的>概述.99."</h1>
2018年,大米脂肪國内生産總值(GDP)達到57.58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9.6億元,比上年增長3.4%,占國内生産總值的16.68%;據常住人口統計,全縣人均生産總值3.96萬元,比上年增長30.03%。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31.16億元,占總額的54.12%。
2018年,全縣财政總收入5.2698億元,比上年增長3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達到1385.5萬元,比上年增長11.9%。這一水準的财政預算調撥支出總額270493萬元,比上年增長18.4%。
2018年底,全縣金融機構存款達720521萬元,同比增長17.1%。全縣金融機構貸款餘額274515萬元,同比下降4.2%。
截至2018年底,該縣有10,141名員工,其中9,135人為在職勞工。員工勞動報酬總額5.8928億元,員工平均勞動報酬5.82萬元。其中,崗位職工工資總額5.619億元,職工平均年薪61672元。
2020年,密力縣國内生産總值(GDP)實作62.87億元,同比增長0.1%,其中第一産業達到12.1億元,同比增長2.0%,占GDP的19.9%2%;第二産業18.97億元,同比下降3.6%,占GDP的比重為30.2%;第三産業為31.8億元,同比增長1.6%,占國内生産總值的50.6%。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33.76億元,占國内生産總值的53.7%。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105">第一産業</h1>
新中國成立40年來,農業産出曲線上升,在嚴重自然災害的年代波動較大。1949年,農業産值為632萬元。
1950年至1959年,農業平均産值779.2萬元。其中,糧食年均産值583萬元,經濟作物25.9萬元,蔬菜瓜85.5萬元。1960年至1969年,農業平均産值818.8萬元。其中,糧食、經濟作物和蔬菜瓜類的年均産值分别為636.5萬元、7.9萬元和66.6萬元。1970年至1979年,農業年均産值1597.8萬元。其中,糧食、經濟作物和蔬菜瓜類年均産值分别為1336.6萬元、6.4萬元和118.8萬元。
1980年至1989年,農業年均産值2266.5萬元,其中糧食、經濟作物、蔬菜、瓜類年均産值分别為1199.8萬元、81.4萬元和149.2萬元。
2012年,米犁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284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産值8.61億元,種植業總産值5.65億元,畜牧業産值2.38億元, 林業産值1.17億元,漁業産值0.01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産值3.96億元。截至年底,共有35,938公頃耕地和27,859公頃常用耕地。
2018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10.06億元,同比增長3.6%。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6.76億元,同比增長5.18%。在總産值中,種植業産值為12.04億元,同比增長6.58%,畜牧業産值為3.73億元,下降0.76%,農林牧漁業總産值為8.0億元。糧食産量133897噸,比上年增加3,997噸,或3.08%;
<h1級"pgc-h-右箭頭"資料軌道""111">二産業</h1>
1956年,國資牛金山、書窯溝煤窯開通,縣辦國有工業問世。1956年至1957年,工業和手工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龍鎮的民營煤炭工業轉變為公私合營企業,後來成為國有龍鎮煤礦。市級個體工匠組織集體企業。1957年底,有2個國有工業機關,4個公私合夥企業,15個手工業合作社和團體;
1961年後,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豐富、完善"的政策,企業收緊,企業不合格。1965年,保留了三家國有企業和四家集體企業;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生産秩序受到幹擾和破壞。1967年,有三家企業和八家集體企業,工業總産值為86.55萬元,比1960年下降58萬元。1970年,在"五小産業"精神的指導下,行業扭虧為盈,建成縣級氮肥廠、火力發電廠和釀酒廠。
1989年,米力縣國有企業9個,縣鄉集體工業企業31個,村工業集體企業256個,個體工業409個,城鎮集體企業職工5251人。密裡縣工業總産值2353萬元。其中,全國人民703萬元,集體1116萬元,個人534萬元。以小規模煤炭、機械、食品、服裝生産為主的縣級産業結構已經形成。主要産品有煤炭、化肥、馬鈴薯加工機械、面粉、肉類、糕點、面條、瓷器、鐵、磚等。
2012年,米力縣工業增加值總額為12.16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為10.79億元,工業增加值以下規模為1.3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17.17億元。其中,輕工業産值1.9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11.5%,重工業産值15.1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88.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産品:天然氣4613.3萬立方米,燒堿12.4萬噸,PVC樹脂12.5萬噸,鹽酸6.7萬噸,冷衣198.9萬件。
2018年,各行業增加值17.91億元,同比增長9.0%。其中,規模以上行業增加值14.98億元,同比增長10.1%,規模以下行業增加值2.78億元,同比增長3.1%。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42.19億元,同比增長20.8%。縣級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産品:天然氣4825萬立方米,燒堿21.21億噸,PVC樹脂2.937億噸,水泥9.086億噸。2018年,4家具有上述資質的建築企業實作增加值1475.5萬元,同比增長11.1%。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117">第三産業</h1>
1949年,來自密黎縣的223家商戶,經營的商品隻有1000種,當地商品種類多,商品檔次低,顔色單調;1989年,米力縣有國有供銷、物資、合作商貿餐飲服務企業135家,注冊資金1907.5萬元,商人1286人;業務人員總數為2449人。經營7000多種商品,更大程度上滿足了群衆的需求。商業及餐飲服務業的零售額為4,287萬元。
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人民币9,085萬元,其中超限完成9,580萬元,低于限額完成8,055萬元。批發銷售額152623萬元,零售額121505萬元。
2013年,大米脂肪國内生産總值(GDP)為人民币4,664.8百萬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5.755億元,同比增長2.3%,占國内生産總值的12.3%;據常住人口統計,全縣人均生産總值3萬元,比上年增長16.2%。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23.92億元,占國内生産總值的51.3%。
2016年,米力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10,439,000元,同比增長8.8%。
2018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714.04萬元,同比增長16.7%。其中,逾期完成6414.58萬元,同比增長31.8%,超限完成8299.46萬元,同比下降3.52%。按行業劃分,批發銷售額為92,955.1百萬元,較上年增長18.2%,零售額為人民币278.6932億元,較上年增長14.4%;住宿業營業額610.72萬元,較上年增長21.6%;餐飲業營業額為人民币37,499.6百萬元,較上年增長16.1%。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123">運輸</h1>
1949年以前,全縣隻有19公裡崎岖不平的簡陋道路,城鄉道路不暢,橋梁小而窄,溝渠,羊腸小路很多。往返于主要腳下,交通依靠人背驢。密黎縣沒有機動車輛。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随着經濟建設的發展,南北運輸幹線和米家支線得到了修複。1989年,米荔縣道路521.4公裡,比1949年增加26.4倍以上。其中,2條幹支線共44公裡(瀝青路面),縣鄉道9條(含專用路1條)共112.6公裡,農村公路364.8公裡。主幹公路橋梁涵洞支撐,中小型橋梁140多座。密裡縣全部15個鄉鎮全程自駕遊,396個村中有307個通車,占比77.5%。形成以縣為中心,相鄰縣、輻射鄉,開始了大規模的公路網。工具從"老牛斷車塔繩"發展到橡膠輪毂、機車、拖拉機、汽車。1989年,密黎縣擁有汽車335輛,拖拉機,機動三輪車1285輛;
2013年,米麗縣共建成公路裡程968公裡。其中:縣道180公裡,同村路(含網路)788公裡,道路密度75公裡/100公裡2。實作建村396個,出入率達100%,建村通過310個,順利率77.8%。建成7個農村五層客運站,迎接站和車站近百個。擁有計程車173輛,公共汽車41輛,客運班車80多輛,貨運車輛2800多輛,縣級客運網絡已初步形成。
2018年底,全縣農村公路總裡程達1128.492公裡,其中5公裡為89.717公裡(家密路、木子路、密坑路、鎮清路、鎮黨路);擁有貨運企業34家(含危險運輸企業7家),物流企業18家,客運公司2家,租賃公司(含1家公交公司)4家,一級駕駛學校1所,二級駕駛學校2所,三類以上維修企業65家擁有6028輛商用貨車,25條客運專線30輛,計程車173家,公交線路8條共41家, 建村班車率100%,建村班車率100%。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129">社會事業</h1>
< h1級"pgc-h-arrow right-"資料軌道""131">教育</h1>
1949年,有1所中學,41所國小,2955名中國小生,131名教師和從業人員。
1989年,密黎縣有普通中學14所,職業中學,教師繼續教育學校,電視大學咨詢站各289所,國小289所(農村286所);學齡兒童的入學率為97%。形成了完整的教育體系和教學網絡。
2012年,密黎縣有42所各級中國小(職業中學1所,普通中學12所,國小29所),其中學生18,645人(高中生4,357人,高職學生145人)0人,國中4,714人,國小8,124人),1947人(高中減少287人, 高職職位減少96人,國中減少888人,國小減少676人)。高中招生1439人,高職招生704人,國中招生1498人。米力縣有幼稚園19所,幼稚園和學前班學生3607人,減少了850人。學齡兒童的入學率為100%。有1,867名全職教師。教學計算機共2500台(國小606台,中學1414台,中學480台),增加了13台。561384的書籍數量增加了10 376本(國小258747本,中學262637冊,職業學校40 000冊)。
2016年,全縣共有各級中國小32所(職業中學1所、高中1所、國中1所、九年制學校19所),學生16924人(高中生2805人,高中有754人,國中4207人,國小9158人), 增加了472人(高中少了471人,高等職業職位增加了250人,國中增加了204人,國小減少了489人)。高中招生854人,高職招生312人,國中招生1476人。全縣有幼稚園29所,幼稚園和幼稚園學生5905人,增加了415人。該縣有2,094名全職教師。
2018年,全縣各級中國小31所,其中:職業中學1所、高中1所、國中1所、九年制一級學校10所、國小18所(不含27分制)。學生人數為18 011人(高中2 652人,高等職業學校791人,國中4 328人,國小10 240人),增加了475人(高中減少91人,高等職業學校減少58人,國中7人,國小617人)。高中招生929人,高職招生189人,國中招生1480人,國小招生2179人。全縣有30所幼稚園,幼稚園和幼稚園學生5710人,減少了438人。全縣有2,132名專職教師。2018年,将有4,079台教學計算機(國小1,822台,中學1923台,中學334台),減少28台。書籍數量778478(幼稚園94 458冊,國小284625冊,中學354 390冊,職業學校45 000冊),增加了19 120冊。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137">健康</h1>
大米脂肪地貌特征
1939年,縣裡有西醫。公立 - 私立聯合醫院成立于1944年。1946年,縣人民衛生所成立。自1944年以來,民主政府一直倡導衛生,在幼兒中培養牛痘,改造老助産士和促進新的法律實施活動。人們的健康正在受到關注。
新中國成立後,建立健全管理、醫療、防疫、醫療衛生機構,不斷加強衛生隊伍建設。在"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中西醫結合"的指導下,衛生事業日新月異。1949年,縣内有一家公共衛生診所,3名醫生、護士,10多名民營中醫,4家中藥店,5張病床,隻能治療常見疾病。到1989年,公共保健機構的數量已增至29個,共有239張病床和361名醫務人員。與1949年相比,每1 000名活産嬰兒死亡率從13例下降到6例,平均預期壽命從35歲增加到60歲。
2012年,米力縣所有鄉鎮醫院和有條件村衛生室實施藥品"三統一"零率"政策,包括國家基本藥品目錄498個品種、1545個标準,藥品使用率和流通率達到100%。米力縣有168739農民參與合作醫療,參與率為95.68%,共補貼44721人,補貼資金4370.21萬元。
2016年,縣醫院2016年門診病人12.39億人,比2015年增長8.48%,住院患者9729人,營業收入4893.63萬元。
2018年,縣醫院年初成功建立"二級甲級"醫院,11月初,中國醫院通過複檢建立"A級",積極籌劃建立中醫藥博物館。2018年1-11月縣級醫院營業收入總額5367萬元,同比增長16.07%,2018年1-10月中國醫院營業收入總額為1860.52萬元。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144">社會保障</h1>
2018年,《密黎縣農村低保險專項管理實施方案》出台,農村低保分保全面實施,截至目前,共分類投保4358人,全年共發放分類保險資金337萬元。
全縣共擔保農村低保障戶4109戶,7095人,建檔卡低保險對象3688戶,6388人,認定為"漸進式幫扶"對象的61戶,95人,年低安全支付1739萬元。在城市低保險方面,全縣共保障城市低保險對象1251件,2455人,年支付低保障857萬元。
《密裡縣醫療救助實施辦法》出台,擴大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範圍,與全縣所有新增農業和定點醫療機構簽訂協定,将低保險對象、特困提供者、設定檔案卡的貧困群衆等100%納入困難人群, 進入民事醫療援助範圍。每年醫療救助11244人,發放資金2191.34萬元,其中一站式救助8563人,11098萬元。
全額補貼農村低保險對象,農村特困扶持對象參與新農業聯合。每年資助參保人員1479人,支出資金1701萬元。我縣每千名老年人中有27張養老床位,已順利完成市級考核名額。全縣幸福醫院達到87家,覆寫率達40%,殘障人士年生活津貼5082人387.64萬元。
< h1級"pgc-h-arrow right-right"data-track""149" >技術</h1>
1979年至1983年9月,15名技術人員被授予工程師、農藝師、畜牧獸醫等職稱,助理、技術員職稱370人。1985年,米力縣自然科技人員465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109人,農牧業技術人員91人,衛生技術人員225人,其他40人。技術職稱由17個中級職稱、110個助理職等和261個技術員職等評估。
1985年,科技幹部管理局成立,負責科技幹部的工作。1987年8月至1988年底,密力縣級企業機關開展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和聘用。在縣級職稱改革上司小組的指導下,有關機關自下而上按照規定的條件進行評價,先後建議向進階職稱報告32人(其中自然、社會科學兩大類,省級批複)、中級505人(經地區準許),審定初級職稱1029人(助理職稱190人, 技師級839人)。1989年底,米力縣自然科學領域科技人員648人獲職。其中,進階7名,中級101名,初級540名。
2012年,米力縣共申請專利11項,另有6項專利進入國家知識産權局審批手續。共教育訓練農民1800餘人,引進神谷、甜瓜等新品種20個,推廣新技術10個。參加農業高層會議展示40種産品,直銷産品收入10萬元。
2018年,全年分發了超過26,000份宣傳材料,按比例舉辦了22次技能教育訓練課程,參加人數達到18,000人。縣級科技代理商共引進新品種51個,引進、試驗示範、推廣新技術47個,舉辦教育訓練班338個,教育訓練農民8090次,為農業産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研發支出1400萬元,技術市場成交額821萬元,完成專利申請39件。
< h1級"pgc-h-arrow right-arrow"資料跟蹤"154">運動生涯</h1>
新中國成立前,密黎縣沒有體育機構。1949年後,體育首先由教育局管理。它建于1958年,位于未定義的河東岸,占地約30英畝。有6條400米長的跑道,足球場和籃球場各一條。1972年搬到銀河系以南,高速公路西側,面積25畝,擁有200米跑道4條,籃球場、排球場各3條。1974年6月,在體育場的西北角,在體育場的西北角建造了一座橢圓形的燈光體育場,周長90.2米,磚砌的9層環形看台,16盞500瓦吊燈懸挂在空中,可容納2000名觀衆。所有國小和中學都有操場。有較為齊全的體育設施、裝置,6所縣辦中學也有共同的體育器材和活動。化肥廠、農機廠、龍鎮煤礦等企業擁有籃球場、乒乓球桌等設施、裝置;
2013年,共建成62個農民運動健身項目,鄉鎮體育健身項目陶鎮、龍鎮、橋河岔路口3處;
2016年,春節"農業銀行杯"中國象棋錦标賽、"農商杯"山地自行車挑戰賽、"中央節"進階體育大賽、"破屋長慶氣杯"中國象棋邀請賽、"華山劍身彩杯"籃球聯賽等活動。
2018年,陝西省首屆楊家溝紅色馬拉松公開賽在陝西省少林蜀山舉行,2018年"山西果業華山關于建西豐酒"山地自行車挑戰賽分别舉辦了兩場大型群衆體育賽事。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159">曆史文化</h1>
< h1級"pgc-h-右箭頭"資料軌道""161">民歌</h1>
米俪民歌是陝北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很少寫,但男人、女人和孩子都可以唱情歌,直接用它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米胖民歌有風格小曲調,信日巡遊、歌曲、歌曲、攪拌煤、酒歌、歌曲、兒歌、催眠歌曲等。
國歌
歌聲在米肥中長久彌新,春節時,村鎮如"紅火"的人們自動聚在一起,讨論組織社會火。村裡一般自帶歌唱服裝、化妝品;歌唱隊由傘頭領銜,隊員們身穿紅綠兩色,塗有油粉,西區國歌服裝注重頭領英雄巾,飾有紙花、天鵝絨球、腰身戰鬥裙、腳到雲靴或花鞋。
< h1級"pgc-h-箭頭-右-"資料軌道""165">工藝美術</h1>
剪紙
米肥元旦,婚禮當天有窗戶鮮花的習俗。創作者主要是女性,發揮想象力和概括性,用剪刀和彩色紙來切割藝術的形象,如牛、羊、豬、雞、虎、猴、貓、兔、龍、蛇、老鼠、石榴、牡丹、蓮花等。窗花是用來粘貼窗格、裝飾嫁妝袋、喜鵲,或裝飾米飯、面條囤積的。
石雕
石雕過程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通過鋼絲雕刻、浮雕兩種手段來展示事物。雕刻方法主要是平陽痿減磨,其次是陽雕加陰線,陰雕等。刀法将技巧、文字和現實融為一體。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170">景區</h1>
廬山村
廬山莊位于米李縣西北20公裡處的劉家淮村,總風景區面積8平方公裡。廬山是集餐飲、住宿、遊樂、娛樂為一體的生态休閑旅遊勝地,素有黃土高原小三峽之稱。先後投資3億多元,以峽谷旅遊景區為主體的"兩區四園"(二區:峽谷旅遊景區、黃土式旅遊區;四大園林:花園、鮮果園、設施菜園、小糧園)。它擁有涼亭,遊泳池,釣魚台和遊客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
萬福洞
萬福洞位于米裡城210國道以北7公裡處。據史料記載,石窟在北宋末期被挖出,明清時期曾多次擴建。現有22級不同深度的石窟,或單獨居住在牆體或洞穴中,是陝北一批罕見的懸崖石窟,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和藝術觀賞價值;大雄寶寺時有數萬尊佛洞,位于最大的殿堂内,距離高30米,成深11.7米,寬10.24米,洞高4.62米,中心佛像高3.7米,周圍石牆和巨型方柱雕刻佛像近萬尊。在洞穴的頂部有浮雕龍,仙女獅子,福子,天馬和八卦,花藻井圖案,石牆佛像群雕始于明家景歲月和月曆年。
李子城宮
李子城宮位于北盤龍山(原名馬鞍山)的密黎縣,占地面積3996平方米,建築面積174平方米,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據密黎縣記載,李自成曾兩次回到家鄉居住。宮殿的整個建築是按山而建的,布局嚴格,布置有序。其中一座建築的設計獨一無二,為了達到最佳的音效,當石匠們将幾十個瓷器圓柱體放置在地下,光束周圍有殘留的聲音,三天效果驚人。2006年5月25日,李自程杭宮被國務院宣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同時也是陝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楊家溝革命紀念館
密裡縣楊家溝革命紀念館主要包括許多革命遺址,如"中共中央十二月會"舊址和毛主席改建為陝西北紀念館,位于中國曆史文化名村(米意楊家溝村馬家家的百年洞穴莊園, 陝西省)。楊家溝革命紀念館始建于1972年,1978年正式向公衆開放。1992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宣布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機關",1994年被陝西省委命名為"陝西省愛國教育基地",2001年被國務院宣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2007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陝西省國防教育基地", 并于2009年被中宣部宣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5年,楊家溝村被國家建設部文物局評為"中國曆史文化名村"。2010年被國家發改委選入全國二期紅色經典景區。
高石溝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
高西溝風光
高石溝村位于密黎縣東北20公裡處,總面積4平方公裡。通過高錫溝人的共同努力,荒漠山溝治理已成為國家生态建設的典範,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陝西省休閑農業明星村、榆林市鄉村旅遊示範點。高石溝水土管理得天獨厚的文化曆史底蘊,美麗神奇的黃土高原景觀,淳樸而濃重的民風情。高石溝主要有節水生态館、松園生态林區、梁山寺觀光區、生态水果園、标準化封閉養豬場、人工平原旱作示範區、節水管理成果區、大壩高效農業區、森林草地區、"天上層梯田"景觀、背林示範區、休閑農洞等15個景區(點)。
姜園
蔣氏莊園位于米裡縣橋河叉鄉劉家軒村,始建于清同治光緒年(1871-1886),占地面積26000多平方米,2006年5月25日被宣布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莊園背靠山峰,面向深溝,據山峪稱,其主人蔣耀祖在陝北是衆所周知的。整個莊園由城市疊層式牆面、馬面、井樓、炮台、下院、中央庭院、上院、倉庫、磨坊院、葡萄場、雞鴨棚、坡道等建築組成,門庭建築豪華,庭院鋪設精美,布局嚴謹。醫院套、窯爐套、門大衣門、門都有門,每一件雕刻都要注意,或闡述一個真相,或寫出一種心境,可謂"工作總和,點之間畫"。建築的主體和局部環境都蘊含着期待祥和、培育繼承人和風水觀的傳統道德風格,是中國最大的城堡式洞穴莊園,是中國十大最美的住宅建築之一,被專家學者和遊客譽為"西式住宅的第一座"。
<h1級"pgc-h-arrow-right-"資料軌道""189">本地特産</h1>
米肥驢盤腸
大米胖紅洋蔥,陝西省少林市大米胖縣的特産,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
米俪縣紅洋蔥種植曆史悠久,是經過水稻胖子的祖先栽培紅洋蔥品種。柳島村是第一個種植的高運河村,已有200多年的曆史。米肥紅洋蔥簇,根系發育成白色絲狀;莖稈粗壯,其皮膚進入土壤後陳年成熟紅色,内部肉白色細膩;葉厚,管狀長錐形,深綠色;花莖呈圓柱形,空心,花苔不産生種子,而在花苔藓中由開花者出現很多小的氣質鱗狀莖,然後發育成若幹環狀洋蔥,其外觀如龍爪。米肥紅洋蔥根的葉子是辛辣和辛辣的。
2016年11月2日,原農業部準許對"米肥紅洋蔥"實施地理标志産品保護。
米粉小米
米脂小米,陝西省少林市大米肥縣的特産,地理标志為國家農産品。
甲基苯丙胺屬溫帶半幹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5°C,春、夏、秋、冬平均氣溫10.3°C、22.3°C、12°1°C、-5.2°C,季溫差大,晝夜溫差大,稻肥是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山溝地區,地貌類型主要有荔枝、荔枝、溝渠、河流,适合種植小米。米粉小米,其顆粒圓潤,色澤金黃,粘稠清爽,香氣溢于衆。糧食作物适應性廣,抗旱,抗逆,相對穩定和高産。縣糧吃種類繁多,能做飯、吃蛋糕、酒。
2008年7月1日,原農業部準許對"米脂小米"實施地理标志産品保護。2019年12月17日,"米胖小米"入選第四批全國優秀農産品新品榜單。
碗
碗是延安風格的小吃。做法是用荞麥打點滴滲透水壓碎,逐漸加水,混合成糊狀,過濾掉渣渣,适量挂勺子。然後将糊碗放入籠子裡,蒸冷,從碗裡形成,是以碗的名字。它的顔色是淺灰色,吃時切片,形狀像柳葉。将湯汁與鹽、醋、油濺辣、胡椒粉、姜粉、蒜泥、香菜、芝麻等水鈎混合。這是秋冬季佳肴,可以單獨吃,也可以喝。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207">城市榮譽</h1>
2015年10月,中國地名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千年古縣"榮譽牌匾由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正式授予米李縣。
2018年12月,米力縣被評為"2018中國十大扶貧精準扶貧示範縣"。
2019年3月,被列為首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電影事業部縣之一。5月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準許将密黎縣從貧困縣序列中撤出。12月25日,被選為"全國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示範縣(第五批)"。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使用部縣級名錄"。
2020年7月29日,2019年全國衛生鄉鎮(縣)名單重新确認。
2020年12月,入選2020年度全國示範縣1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