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家鄉更美,讓鄉親更富——記南嶽區荊田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文金

讓家鄉更美,讓鄉親更富——記南嶽區荊田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文金

記者文瀾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記者 唐偉

記者近日來到衡陽市南越區南越區景田村,路邊野花盛開,果蔬香味四溢,山坡上一棵油茶樹高聳入雲,山坡下的一座建築卻在錯地方......村幹部說,在景田村,許多年輕人不再外出工作,而是待在家裡吃"生态餐"。多虧了回到家鄉創業的文進,他讓村子活了過來。

夥伴關系家庭"農業"

走不遠處,一個強壯、皮膚黝黑的年輕人走過來打招呼,他是景天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文進。

"歡迎,這座山的風景好嗎?"文錦笑着說道。

文進是"80後",2002年至2012年在浙江任職。當時,很多像他一樣的年輕人外出打工,家鄉無人看管。

"那時候,沒有路,也沒有其他人,很多土地都是荒無人煙的,很傷人!"文津說,他從小就對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他的家鄉在吳越獨秀的南嶽山下。"家這麼美,為什麼老百姓不能靠山吃山,活得更好?"2012年,文進萌生了回國的想法。他找到了家鄉的朋友譚明和陳春明,決定一起回家"種田"。

2013年,在當地政府的指導和支援下,三人共投資400萬元,轉讓土地1250畝,成立景天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采用"基地、合作、農戶"的經營模式,重點打造集育種、旅遊、休閑于一體的生态農業。

"這裡的每棵樹都是我們種的,每一塊瓷磚都是我們建造的。文進帶領記者在他的生态農場裡四處轉轉。他說,回到農村,專注于農業,雖然這是很多工作,但這是非常值得的。

将"狂野的樂趣"添加到表格中

景田村,山上種滿了野菜,綠油如山。幾位正在打工的村民告訴記者,野菜不僅春天吃,而且一年四季都在這裡,不同品種的吃法不同,很有意思!

這裡的野菜含有人體所需的大量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一些野菜或中草藥,對健康有益。而且,南越是著名的"素食之鄉",當地人自古以來就一直在采摘野菜吃習俗。

"南越野菜資源豐富,有市場,但一直沒有生意種野菜,我就種。文進介紹,回國創業"第一戰",他們選用了最不起眼的野菜。

由于缺乏經驗,文進等人一路摸索着。"創業初期還不懂技術,一些野菜種了,在萌芽枯萎之前,家裡的生活成本都損失了。由于投入和産出不成比例,公司的資本周轉難以運作。

了解到文進等人遇到困難,當地政府幫助他們聯系農業、科技等部門專業人員上門指導,并組織公司員工教育訓練,公司慢慢走出了"寒冬"。

"要做到這一點,就是要做到最好,要做一個功能。近年來,文進堅持人工生态育種,解決了人工幼苗、病蟲害生物防治、生物有機肥生産、多樣性栽培等技術難題。去年,其公司"野菜開發利用"項目榮獲湖南區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獎。

數百畝荒地換菜地,公司每年生産近20萬公斤野菜,為遊客和城市居民增添一桌"野味"。

讓生态成為品牌

"生态是家鄉最大的資源,也是最好的招牌。文進表示,依托公司,他們逐漸"生态"挖掘出更多的效益。

"2014年,我試着在一片野菜田裡養了1萬多隻雞,這些野菜田可以吃田裡的草和蟲,糞便是很好的肥料。溫金說,這種野菜更受歡迎。

超過10,000隻雞被搶購一空,并開始生态育種。"我們種的西瓜更紅更甜,南瓜更甜,土雞更嬌嫩......""文金說,他還動員鄉親們在山上種油茶樹。油茶易于管理,且生産周期長達數年,兼具生态效益和經濟效益。該村種植了600多畝油茶樹,去年開始挂果,生産了1500多公斤茶油,預計今年将生産近3000公斤。

Wenkin說,到今年年底,他們計劃建造一個油廠。

随着公司生态産業鍊的不斷延伸,公司所在地松樹集團180多名村民參與實作就業增收。

"未來五年,我們計劃建設商貿營銷中心、餐飲接待中心和戶外拓展基地、農業生産基地、畜禽養殖基地。文進表示,公司将繼續讓村民充分參與并受益,将景田村打造成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業體驗于一體的美麗鄉村。

"讓我們的家鄉更美麗,我們的人民更富有是我們的目标。溫金堅定地說。

連結

近年來,南越區大力建立和完善勞動、就業教育訓練、社會保障等制度機制,出台各種優惠政策,擴大投資,支援經濟發展,以誠懇、誠意赢得回頭客和客商的信任,實作"領、留、發展"。

南越區還全面推行招商引資全代理制度和跟蹤服務機制,引進項目明确代理負責全過程的跟蹤服務。我們将繼續深化"去中心化"改革,提高去中心化程度,為投資者和企業家提供更加高效、完善的服務。同時,及時妥善解決返鄉創業者在投資、發展過程中及周邊群衆的沖突糾紛,打擊強力買賣、強勢供地、強工程、阻工等違法行為,營造和諧營商環境,讓廣大返鄉創業者"回想" 努力拼搏,發展有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