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天陽光明媚,夏日收獲如火如荼。
截至今天16時,安徽已收獲3600多萬畝小麥,成80%。同時,一些高産試驗膜實時實測資料相繼公布,反複重新整理小麥産量記錄,令人擔憂。

6月5日,農業農村部組織全國小麥産業系統專家組等相關專家,在漳州市五羊縣三個鄉鎮進行三片小麥高産田的實時生産。"這三塊田地的平均産量超過800公斤,最高的位于新興城鎮'谷地小麥19',單産860.6公斤。另外兩塊地的平均産量分别達到847.1 kg和823.81 kg,均打破了2020年我省小麥産量819.85 kg的紀錄。參與全過程計量生産的省農鄉廳種植局局長曹高飛介紹道。
6月5日,農業農村部的一個專家小組對吳陽縣的産量進行了測量。
高産田地并不止于此。為促進優質特産小麥生産,提高産量水準,今年省農鄉廳開展"安徽省小麥産量最高"活動。6月3日,阜陽市邵泉區一個高産示範田驗收,産量為851.05 kg,也是去年創下的紀錄。6月4日,威遠縣徐縣浏縣漢湖村樟湖群測得産量,平均産量808.78 kg,創下安徽省淮麥區産量紀錄。
濮陽,大型機械化采收場。
這些數字是非同尋常的。從安徽看,表明小麥生産水準達到了一個新的水準,從整體上看,夏糧收成意味着安徽不承擔信任的重擔,圓滿完成國家賦予的任務,抵擋糧食安全的負擔,也為全年糧食生産打開了良好的開端, 并開始良好。
您如何看待多站點破紀錄?曹高飛告訴記者,今年小麥産量形勢喜人,整體産量正在好轉,除了創下去年最高産量明顯創下紀錄外,測得的田地産量超過800公斤,是今年的一大突出特點。特别是在淮稻荞麥沿線的樟湖集團,由于生産條件有限,過去這裡的小麥産量一直大于淮北地區,這種單品産量超過800公斤是非常罕見的。
5月27日,在佐田縣啟動了大規模的機器收獲。
這說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省小麥生産總體水準已經達到了一個水準。曹高飛認為,這主要是由于優質特糧生産的不斷推進,科技支撐力度的加大和農機機械化發展,加上今年整體氣候的有利,特别是适宜小麥灌漿的晚季天氣,都促成了收成。
從2017年開始,我省啟動實施優質特色品牌食品生産,核心是加工固定品種,實行集中單品種栽培,推進規範化管理。單一品種的規模種植大大提高了精度和技術方案的可用性,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某個品種的問題,增加長度,避免短,充分發揮增加産量的潛力。
從本季小麥開始,全省實行小麥單一品種、規模化種植全系統示範鄉鎮、鄉鎮街道43個,示範面積1萬餘畝400畝,優質專用小麥面積2682萬畝,占總面積的60%以上。以糧食大城市濮陽為例,其優質特制小麥從2017年的150萬畝到今年的500萬畝優質小麥,占全市總面積的66%以上。
阜陽市泸州區聖誕老人村優質特小麥基地
"好牌糧食已經實作了區域分級管理、分級指導和分級種植,是以今年的産量穩定,也是大面積的收獲。安徽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李金才認為。
科技支撐的作用再次變得越來越重要。"結果反映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小麥産量和品質協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及國内育種水準的顯着提高。在沃特斯楊新鎮,小麥實收率測量組組長、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小組顧問郭天才說。
東籬了解到,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我省已經選用推廣了一批優良小麥品種,它們更适合當地的生産條件,農藝方案更加科學,田間實施率也很高。例如,這種單産高産"谷神小麥19号",是我省選用的批複品種,具有春季生長發育穩定、冬季抗寒能力強等優點,适合在淮河以北及淮河沿線種植半冬小麥。
今年3月23日,省農科學院基地的研究人員正在進行小麥育種實驗。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為提高産量提供了保障。目前,包括小麥在内的三大主糧,我省已實作機械化生産全過程。從播種環節來看,現在機器播種密度比較均勻,播種品質高,品種品質高,可以實作高播種率和統一,在管理環節,第一台機器植保機械,特别是無人機的廣泛使用,提高了病蟲害防治的效率和覆寫率,在收獲環節, 随着農業機械農藝的加速整合,機械更新疊代,收獲效率明顯提高,損失率下降。
新記錄是非凡的,并反映在糧食安全上。衆所周知,目前的糧食安全問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此時,作為糧食主産區和全國五大糧食淨流出省之一,夏糧優質收成,無疑對穩定糧食預期,起到穩定經濟社會整體發展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文本|石麗
制圖|甘亮
來源:安徽日報